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夏商周) 专题训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2023-06-13 来源:星星旅游
二轮专项复习训练: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夏商周)

奴隶社会

早期国家产生

社会改革 夏朝 商朝 西周 (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重鬼神祭祀 制度变革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度 世袭制

青铜器、甲骨文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1月选考1).2019 年 7 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中国史前 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高考全国乙卷24)

图4

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2022天津高考1). 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 A. 良渚文化的传承 C. 龙山文化的传承

B. 红山文化的传承 D. 巴蜀文化的传承

4.“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图1),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图1 爵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5.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

表1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6.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7.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 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

8.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9.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10.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1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1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1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

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1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

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1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17.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

盛食器具)不能直接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等级制度 18.据图1可知,西周

图1 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

A.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 B.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

C.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 D.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良渚古城遗址”及所学可知,已有私有制的产生,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遗址,234符合良渚遗址,D项正确;良渚遗址不属于夏文化的遗存,D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

2、【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青铜器铸造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而重要铜矿集中在南方,青铜铸造的繁荣必然会促使南北方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鬻、觚等陶质酒器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在中原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体现出龙山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昆明夷等文化的辐射,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解析】“爵”从饮酒器具到象征尊卑关系再到品位序列,且“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不断成熟,表明“爵”从饮酒礼器发展成为身份等级制度,故选C项;冶炼技术的提高与“尊卑关系的象征……表品位序列”无关,排除A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涉及铸造工艺,排除B项;“五等爵”强调等级,与宗法体系的崩溃无关,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故选C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项;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辩论,排除B项;人性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故选 D项;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项;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 C项。

7、【答案】A【解析】西周通过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来实现对各地的监察,这有助于巩固对新版图的控制,故选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的管理,排除B项;西周并不是皇权政治,秦始皇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地方的监察控制,而不是选举部落贤人为王,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均强调了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周代土地制度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材料叙述了井田制下土地所有制,未涉及公田、私田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属于天子和贵族,故D项错误。 10、【答案】B【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11、【答案】C【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

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12、【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

显。

13、【答案】C【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

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14、【答案】B【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人口权、土地权,对周天

子定期朝贡与述职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故选B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排除C项;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一前256年,统治791年,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

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

16、【答案】C【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

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7、【答案】A【解析】天子、诸公、诸侯、上大夫、下大夫便用的豆,各有不同的数量规

定,反映出当时实行分封制、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其实也是一种等级制度),故BCD都是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西周政治制度。材料中未直接体现宗法制度,故A符合题意。 18、【答案】D【解析】据材料图示可知,西周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交错分布,且边境要地

和王畿附近设同姓封国,说明周王意在“以亲制疏”,故选D项;分封制下,封国均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王通过封国间接管控国家,排除A项;由图可知边境之地多同姓封国,排除B项;有大量异姓功臣受封建国,排除C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