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与政府公信力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以及利益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突发实现都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和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政府服务以及运作模式正受着严重的冲击,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网络舆论事件普遍发生,正是政府公信力削弱的表现。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只有真正解决了政府公信力的喜人危机的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对网络舆论进行更好的管理。本文主要就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方面入手,讨论网络舆论与政府公信力,并提出我国政府管理网络舆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论;政府公信力;信任危机 1 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1.1.1 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并调整政府公信力
从我国目前网络发展的情况来看,在公共网络空间,如网络论坛中,可以随处看到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也可以从中看到网络中存在的争论、批评以及网民的情绪和倾向,同时还能看到网民对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舆论是有利于当即政府及时了解民意的信息传播渠道,这种方式有利于公共权力部门在决策中融合人民的声音,也有利于我国行政执法的顺应民意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网络空间的信息量较大、来源较广,网络舆论也是网民了解国家情况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针对网络舆论所收集到的信息,政府可以从中分析实时政府公信力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可以必要时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做出必要的调整或完善,可以说网络舆论也是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1.1.2 有利于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增强政府公信力
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方式尤其固有的优势,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样就有利于扩大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之情权,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对相关信息、政策的顺利传达及下发到各部门,能够极大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讲,公众对政府工作信息量知情权增加的情况下,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也就会强化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认识,也就有利于公众对政府公信力进行监督,能够为帮助政府完善、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出贡献。
1.1.3 有利于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网络舆论的强化发展强调了公民个体的存在价值,也强调了公众在宪法以及相关法律范围内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强调了公众对政府具体、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批判的权利,这对促进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
网络舆论信息丰富、言论自由,这就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抒发自己心中想法的平台,此外网络舆论的随意性也非常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政府监管的积极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舆论这一良好的信息传播渠道,将自己对于任一问题的观点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还可以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作出批评或建议。政府也可以根据所收集到的网络舆论信息进行筛选,将有效信息收集、整合,进而获得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改进意见及信息反馈,也是公众参与改进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1.2 消极影响
1.2.1 有时可导致舆论失范,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
目前,我国网络舆论较为活跃,大多数网络论坛、博客都疏于管理,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人员缺失而疏于管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部分管理者片面想要吸引人气,增加点击率而故意放纵网络舆论的可能。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就使得网民在网络论坛或个人博客中对于信息的发布或转载过于随意,真假难辨,极易扰乱视听。
网络舆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点额特点使得一些恶意信息的传播极有可能会导致出现信息的误导以及舆论失范现象。恶意信息、恐怖信息等信息的误导也会误导公众的视听,公众也将会产生对政府工作和政府行为的质疑,进而也就会对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造成影响。
1.2.2 有时可导致出现信任危机
近年来,因为网络舆论的不良传播而引起的社会信任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网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政府的解释、不相信企业的承诺、不相信传统媒体的报道、不相信权威专家的论证,这类问题频繁出席那。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非理性争吵使得整个网络空间的不信任氛围愈演愈烈。而网络交流沟通机制的不健全正是造成网络舆论争论以及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有许多地方单位及政府在面临网络舆论时显得十分被动,应对方式还是传统的一套,片面的重视在传统媒体上加强宣传,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不利于自身的网络舆论。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效果十分不理想,有时还起到反作用,招致信任危机。
1.2.3 有时会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公信力丧失作用 网络舆论的公共空间内,网民之间的互动不单是一种文字上的互动,更多的是情绪的互动。而网民的不满情绪大多是从网络批评开始的,而且会随着批评的深入不断地扩散以及加重,从而会对显示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从批评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的监督式批评和攻击式批评都有可能成为公众不满情绪的源头。网络舆论中一些错误的、恶意偏激的信息传播将会严重的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在公众中造成恐慌,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原有的作用。
2 我国政府管理网络舆论的发展对策
2.1 打造透明政府,加强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与民主 在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会受到多方面的外部动因影响,但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根源还是在于其内在因素,也就是政府因素。由此来看,要转变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趋势就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舆论时代的优势,积极主动的从政府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应该首先切实的转变管理的理念,积极地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及诚信政府;第二,各级政府应该要积极的完善基础性的制度设施,同时也要建立问责机制。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到依法行政,这也将会成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问题;第三,政府必须要做好突发事件迅速反应的准备。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在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社会发展进步很重要的也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吸取教训中所逐步取得的。政府勇于公开相关的负面信息,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决心的表现。积极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勇于承担错误,非但不会损害党、国家、政府的形象,反而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国家、政府的威信,增强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
2.2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通过网络架起了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公共部门在网络环境中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网络媒介的传播效果。因此,政府在加大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公众了解政府的窗口。
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政府应该积极的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要引导网络媒体加强自律,尽量净化网络环境;第二,要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建立高素质的从业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职业和非职业网络新闻传播者职业道德以及新闻传播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网络道德自律活动来帮助网民树立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观,有效遏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可信赖的网络环境,从而以一种负责人的网络舆论监管则的角色出现在公众面前,加强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
2.3 加强立法监管提升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能力
德国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管理采用的是硬性措施,而美国则采用的软性措施,而不论是硬性措施还是软性措施,都是通过专门的网络方面立法来实现网络舆论的监管。因此政府加强立法、依法管理也就成为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政府要认真研究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从多个环节进行保护和监管,制定和完善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管理盲区,以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惠君.政府管理网络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系硕士论文,2010.
[2]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3]李吉双.社会转型期中我国大众传媒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D].南京:南京大学,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