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06-08 来源:星星旅游
l帚,苍昂/期 T十 2014年7月 HEIIDNGJIANG SCIENCE July 2014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微 ,魏君。 (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310015;2.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15) 摘要: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呈现面 广、持久、多元的特征,危及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人体健康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特征,提出7tB应 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壤环境;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4)07—0112—01 土壤是生态环境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 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工 农业生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面临着被不断索取、肆意污染 的窘境。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造成农田土壤活性退化; 有的地方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随意倾倒和堆放,造成可 利用土壤的二次污染:有的地方工业废水、城市污水肆意横流, 造成了河道岸堤的土壤腐蚀。因此,污染土壤数量在日益增加, 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土壤质量在逐年退化,呈现面广、持久、多 元等特征,已严重危及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 1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 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 和城郊地区都可能出现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随着化工种 类的增加,合成产物的增多,土壤污染类型也趋多样性和复杂 性,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由土壤 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 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j。 1.1土壤环境污染的分类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由外源性物质进入土壤引起,包括化学 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化学污染是指无机化 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前者包括汞、镉、 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氨、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与硫化 物等:后者包括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 有机合成产物。物理污染主要是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 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等工业垃圾的堆放对土壤环境造成的 污染。生物污染则是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医疗垃圾或由卫生设施 (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等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放射性 污染物主耍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地区和核电站周围以Sr和Cs等 在土壤环境中半减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在这些污染物种类 中,化学污染物最为普遍和复杂。近年来,随着环境分析技术的 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受到人们 关注。尽管在土壤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但同样会危害生态环境和 人体健康。 1.2土壤环境污染的特征 土壤环境污染不同于水和大气的污染,它有自身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土壤环境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能自 然分解的部分会长期累积在土壤中。第二,土壤环境污染具有交 互性。大气和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沉积、渗透进入土壤,土 壤中的污染物也可经过蒸发和淋洗再次污染大气和水环境。第 三,土壤环境污染具有持久性。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一直留在土 壤中,自然条件下难以分解。 土壤环境污染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每年国家因为土壤问 1 12 题造成了粮食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2。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 体健康,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2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作为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与人类健康、 生态平衡息息相关,因此保护土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坚持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开展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建立土壤 环境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加强土壤风险评估,以污染土壤治理 修复为手段,不断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管能力,在推动公众参 与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全民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 2.1完善监管体系,划定土壤环境类别 加强政府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能力,完善环保、国 土、农业等部门间的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制定土壤环境常规监 测制度,完善土壤监测技术规范。设立定位监测点位,选择合理 的分析指标,对土壤环境开展长期监督性监测。对土壤环境进行 区划分类,对保护区内土壤环境实行优先保护,明确保护区的范 围,严禁一切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开发利用行为:对适宜 开展农林牧的土壤资源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城市用地, 要严格按照土地类别,明确土地用途,防止生产和生活废物对土 壤环境的污染。 2-2加强事故应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制定土壤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以水源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土壤的保护工作,强化风险防范和日 常监管。对重点行业的企业,要督促其建立风险排查机制,完善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日常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土壤污 染。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制度,加强土壤环境监管队 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的日常监管能力。广泛开展技术 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把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实际的管理工作 中,提高职能部门监管能力。 2.3多种修复治理,开展污染评估 目前常用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修复法、化 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热处理法和化学浸 出法)修复污染土壤,费用昂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适于大面 积应用。而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可 以削弱乃至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毒性等优点,适于大面积土壤的 修复[ 。推行土壤环境安全评估,对污染企业用地的二次利用 进行风险评估,对已经确认为污染用地的土壤要请专业机构进 行治理修复。 参考文献: [1]赵其国.提升对土壤认识,创新现代土壤学[J]l土壤学报,2008,45(5):23—24 [2]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21(3) 558-565. [3]刘艳,王丽华,王玉灿.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去除[J]能源与环境 2oo7.(6):2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