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plc学习心得
plc心得体会与学习总结
本学期在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plc。短暂的十二周课程里,经过老师的讲解、指导和自己的练习,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本专业的知识。
在没有接触到这门课之前,也曾经和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交流时听说过plc这个词,并且从社会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了解到plc控制是当今自动化控制的主流,目前自动化机床控制大多采用plc控制。但当时并未清楚的了解它,以及怎样的运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plc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理论知识挺多,因此上课也就感觉比较枯燥乏味,尽管如此,一开始就决定好好学习plc的心并未因此而放弃,因为很清楚的知道,理论知识是学好plc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为了后来的编程和应用做铺垫。
在这门课程里,按照孟军红老师所编写的教科书,一共分了八个项目。项目
一、二是分别讲述继电器接触器和plc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在这两个项目里,了解到了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清楚的明白了电器的概念和分类。熟悉了一些开关电器性能符号以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了接触器、主令电器、熔断器、热继电器以及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图形以及文字符号和动作原理。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中,我们在实验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实验,一共分了三个部分,包含了点动、自锁和降压启动控制实验。通过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接线、观察现象有助于我
们理解和加深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刻的理解了点动、自锁的实验原理,同时也延伸么了相应的控制线路,比如说同时启动、同时停止,顺序启动、同时停止,同时启动、顺序停止等有助于我们以后的应用编程。在减压启动中,老师也传授了我们几种不用的方法,定子串电阻、自耦变压器、以及星三角降压启动,其中星三角降压启动适用于电机正常运行时接线为三角形的线路里,而自耦变压器适用于正常运行时为星型的接线路。在plc控制里,理解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特点,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以及编程方法,本项目是本课程的重点。
在项目二里,我们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如下:
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以计算机(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集微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与一体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连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不断开发出功能强大的可编程终端。
plc的特点:
(1) 灵活性和通用性强
(2)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从软件和硬件方面说)
(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plc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 编程,容易掌握。
(4)接线简单plc的接线只需要将输入设备与plc输入端子连接;将输出设 备,plc输出端子连接。接线工具仅为螺丝刀,接线工作极其简单,工作量少。
(5) 功能强,功能的扩展能力强
(6) 系统设计,调试周期短
(7)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指挥plc 完成各种预定的功能
①接受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编程)
②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的语法错误(诊断)
③用扫描的方式接受输入信号,送入plc的数据寄存器保存起来(输入) ④读取用户程序,解释和执行,完成程序中规定的操作。(执行程序) ⑤将用户程序的执行结果送至输出端(输出结果)
存储器
①元件映像寄存器;用来存储plc的开关量输入输出和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内部继电器的on/off状态。
②数据表;存放各种数据,每个数据占一个字节。可变参数,定时器/计数器的当前值和设定值,a/d转换结果等。
③数据保持区;停电时可以保持数据的储器区域称为数据保持区。
输入/输出单元
plc与外部设备联系的桥梁
一,开关量输入单元包括直流输入单元和交流输入单元
二,开关量输出单元包括晶体管输出单元,晶闸管输出单元以及继电器输出单元 plc的编程语言plc的编程语言主要包括①梯形图,语句表,逻辑功能图,逻辑方程式,布尔代数式
梯形图
1、定义 由电气控制原理图演变而来。梯形图最左边是起始母线,最右边是结束母线。(可以省略)
2、符号
3、梯形图的特点
① 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实际上是映象寄存器中的一位,因此称为“软继电器”。
梯形图中继电器线圈是广义的 ,除了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线圈外,还包括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以及各种算术运算等
② 每个继电器对应映象寄存器中的一位。其状态可以反复读取,因此可以认为继电器有无限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在程序中可以被反复引用。 ③ 梯形图的母线中无电流。
④ 梯形图中只出现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而不出现输入继电器的线圈。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表示相应的输入信号。
⑤ 输出继电器供plc作输出控制用。
⑥ plc运行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一处理,扫描方式工作。
⑦用户程序执行时,输入触点和输出线圈的状态是从i/o映象寄存器中读取的,不是执行时现场开关的实际状态。梯形图中前面程序执行的结果马上可以被后面的程序执行所利用。
语句表
1、定义;是一种与汇编语言类似的助记符编程表达式
2、plc的语句:操作码 + 操作数
操作码:用来指定要执行的功能,告诉cpu该进行什么操作。
操作数:包含为执行该操作所必须的信息。告诉cpu用什么地方的数据来执行此操作。
3、操作数分配原理①为了让cpu区别不同的编程元件,每个独立的元件应指定一个互不重复的地址。
②所指定的地址必须在该型机器允许的范围之内。超出机器允许的操作参数,plc不响应,并以出错处理。
4、语句表的特点键入方便,编程灵活。不如梯形图形象直观。
在项目三里,我们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该项目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温习了强两个项目的基础知识和编程语言,同时又学到了一些新的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孟老师通过送料小车这个实例清晰讲解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的原理,同时熟悉了行程开关的作用及其应用。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得知,只要将电动机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对实现正反转的两个接触器之间要互锁,保证他们不能同时工作,因为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实际上是由互锁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单向运行线路组成的。在正反转控制中,有必须先按下停止按钮才能反方向启动的“正——停——反”和在电动机运转时按下反转启动按钮直接换向“正篇二:plc学习总结
plc的原理及应用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班级:研125班
姓名:徐兴龙
学号:121090314一. plc的产生与发展
1定义:(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控制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工业控制装置。它实质上是一台用于工业控制的专用计算机,它
与一般计算机结构及组成相似。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使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2 plc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安全制度》。
(1)实训前认真检查电源、线路、设备是否正常,防止事故的发生。
(2)实训时,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由教师合闸送电,不允许学生随意动用实训用品及和闸送电。
(3)实训中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断电,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4)实训结束后认真检修设备及线路,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教师说明,为下一次实训做好准备工作。
(5)实训指导人员有权拒绝一切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操作,并有权利纠正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现象。
(6)爱护设备,不能用手按显示器的屏幕,不能用手指甲划触摸屏屏幕。
(7)实习所属计算机只能用于plc编程、控制,不得作其他用途;使用时,不能编入与实习无关的程序;不允许私自带盘上机;不允许改变机器内部命令程序;不得随意改动控制系统、编程系统的技术参数,不能随意修改设备的接线,必须改动时要征得实习指导老师同意。 3 plc的产生背景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以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以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的。这种由继电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有着明显的缺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不高,尤其是对生产工艺多变的系统适应性更差,一旦生产任务和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并改变硬件结构,这造成了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家——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研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设想,即
(1)能用于工业现场。
(2)能改变其控制“逻辑”,而不需要变动组成它的元件和修改内部接线。
(3)出现故障时易于诊断和维修。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型号为pdp-14 。 我国1974年研制,1977年应用。
4 plc 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代:从第一台plc诞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
● cpu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采用磁芯存储器。
● 功能简单(只有计数/定时功能)。
● 可靠性较差,略强于继电器控制
● 机种单一,没形成系列第二代: 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 cpu使用微处理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eprom。
● 功能增强(增加逻辑/数据运算、数据处理、自诊断等功能)。 ● 有了计算机接口和模拟量控制功能。
● 可靠性提高。
● 整机功能向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并由专用向通用方向过渡。 第三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 cpu使用8或16位微处理器甚至多位微处理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eprom、cmosram等。
●增加浮点数运算,平方、三角函数等运算。
● 增加查表、列表功能。
● 自诊断及容错技术提高。
● 梯形图语言及语句表成熟。
● 小型plc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成本下降。
● 大型plc向模块化、多功能方向发展。
第四代: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 增加高速计数、中断、a/d、d/a、pid等功能。
● 处理速度进一步提高(1?s/步)。
● 连网功能增强。
● 编程语言进一步完善,开发了编程软件。
第五代: 90年代中期之后。
● cpu使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 plc的i/o点增加,最多可达32k个i/o点。
● 处理速度进一步提高(1ns/步)。
● plc都可以与计算机通信。
● 具有强大的数值运算、函数运算、大批量数据处理的功能。 ● 开发了大量的特殊功能模块。
● 编程软件功能更强大。
● 不断开发出功能强大可编程终端。
5 plc控制系统的性能
★ i/o模块将直接安装在现场,cpu与现场i/o通过数据通信实现控制,使系统控制更有效、可靠性更高;
★ 随着硬件冗余技术的应用,各种单元、甚至整个系统都可应用冗余技术,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进一步应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使系统的产生控制功能与信息管理功能一体化。
6 plc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上看: plc会向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广、性能更稳定、性价比更高的方向发展。
从规模上看: plc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和超大型两个方向发展。
从配套性上看: plc产品会向品种更丰富、规格更齐备的方向发展。 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plc将向网络化和通信的简便化方向发展。 从plc的性能上看:
对小型plc:向着体积更小、速度更高、功能增强、价格低廉的方篇三:plc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天塔之光模拟控制的plc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排列成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到正确的设计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团队完成,所以遇到问题要求和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左后设计合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讨论一些技术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实训对我真的很有好处,给我弥补了很多我欠缺的知识,像梯形图电路的循环,自锁,以及和数码管梯形图的结合效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相信不久的将来可以有点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