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设计者:陈丽君 单位:海南华侨中学 学科:初中化学 学段:初中 年级:初三 版本:人教版
第一部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设计思路
《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教材选用了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这里,初中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储备不够,不太习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获取结论,不具备完善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做到倾听讨论,实验的交流分享效果不佳。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问,善于质疑。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引发求知欲望,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组织分组实验,引导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认识测定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基于这样的考虑,这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情境引入空气发现史;从最熟悉的物质的认识发展史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剖析探讨拉瓦锡实验;用身临其境的感受跟着科学家的思路去学习该实验原理
3.学生实验验证氧气含量;自主实验,增强体验感。
4.交流、探讨实验;通过探讨进一步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思路方法 5.课堂练习反馈 6.课堂小结
第二部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 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② 知道氧气和氮气性质不同 ③ 知道氧气能与红磷反应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学习,体会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②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通过查阅空气发现史,体会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认识,曲折的过程,科学实验在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②通过对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学习,体会真实的分析探究过程 ③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差别讨论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但在17世纪之前,空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单一成分的气体。
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类是如何打破了当初的局限,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播放空气发展史视频) 2.【探讨实验原理】
3.【验证氧气含量——红磷实验】
师:今天我们也要模仿拉瓦锡,来通过实验证明氧气的含量。
我们选取的实验药品是红磷,它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展示该反应表达式)
我们所选择的实验装置是这样的(展示实验装置图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同学们预测一下,当降温后打开止水夹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烧杯当中的水会倒流入集气瓶中,因为红磷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掉了 师:你觉得水会倒流多少?
生:五分之一,因为氧气占了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师:大家赞同他的想法吗?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赞同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按照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每个小组录制实验操作过程传送到电脑上 (3).每个小组负责人记录实验现象
师:好。我注意到六个小组已经基本完成了实验。我们一起来分享下实验结果。首先是第一个小组来汇报你们实验的现象
生:我们把点燃的红磷放到集气瓶中燃烧,看到瓶子里有很多白色烟雾,然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去了,但是比五分之一少
师:谢谢第一小组的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大家描述的白色烟雾其实是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因为是固体,所以我们对它准确的描述是白烟。那其他的小组都有观察到白烟吗? 生:是的
师:那么倒流进集气瓶中的水也都小于五分之一吗? 生:(第二、三小组)我们的刚好是五分之一 生:我们小组的比五分之一多了
生:我们只倒流了一点点(第四、六小组)
师:理论上,氧气约占了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倒流入集气瓶的水也应该是大约五分之一。相同的实验,我们做出了不一样的结果。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请第四小组的同学来分析一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水都没有倒流? 生:可能是红磷没有充分点燃,然后放到集气瓶里就灭了,没有消耗氧气 师: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们:对
师:没错,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意外状况,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但如果我们能从意外的实验结果中去反思,检查原因,才能逐步熟练,完成有说服力的实验。
那第六组的同学,你觉得你们这组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们这组的红磷点燃了呀。 生:我们不知道
师:看来第四小组的同学不太清楚原因。我们大家来一起观看下他们组的操作过
第 3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程,找找看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播放第四小组实验操作)
生:他们组的红磷在外面都烧太久,烧完了。放到集气瓶都快灭了 生:他们这样其实相当于没有消耗掉集气瓶里的氧气
师: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红磷能够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反应掉(板书)
那第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也出现了倒流的水不足五分之一,会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起观看第一小组同学实验操作的视频(播放视频) 生:他们的瓶塞没有盖紧,白烟都在往外冒。 生:外面的空气会跑进去的,这样测就不准了
师: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也要保证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板书)。此外,实验中的温度也会影响气体,所以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需要等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刚才第五小组的实验,倒流的水比五分之一还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播放视频)
生:(讨论)他们好像盖瓶塞的时候太慢了。 师:为什么盖得慢会导致倒流的水多于五分之一 生:这样实验发生的环境就不是密封
生:红磷燃烧会消耗五分之一的氧气,它燃烧放热也会促使其它的气体跑出去,减少的气体就多了。
师:没错,大家总结得非常棒! 4.【课堂练习】 5.【课堂小结】
师: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最初是凭借五官感受和经验,而后是猜测,并经过实验探索,逻辑性的分析推理,才能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真相。拉瓦锡打破权威的勇气令人感慨,更令人钦佩的是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付诸行动进行求证。 大家今天在实验中的探讨,也充分展示了这点,特别棒! 三、学习效果反馈与矫正 在课后随堂习题中:
第 4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探究活动:收集竹子中的气体,并对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展开探究。.
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了A、B两瓶(瓶子容积均为200mL)气体.
探究活动二:小明同学按甲图装置探究A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该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实验结束时,冷却到室温,松开止水夹,结果流入A瓶的水为20mL.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③小红同学也按甲图装置探究B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但因为某个错误操作,导致烧杯中的水并未发生倒吸,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平行班级AB学生们检测反馈情况: A班(50人) B班(50人) (实施探究活动) (传统讲授课) 第1空 68%(34人)正确 70%(35人)正确 第2空 96%(48人)正确 70% (35人)正确 第3空 92%(46人)正确 56% (28人)正确 第4空 92%(46人)正确 67% (33人)正确 平均分 6.96分 5.24分 两个班的课堂习题检测情况说明,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有积极的改变——享受探究的乐趣,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从内在上理解运用理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但从数据上也反应出,学生们对于红磷反应的表达书写不够熟练,课后可以多书写训练。 四、其他特色内容
1.情境创设,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回家查阅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空气的认识,并整理起来,做了一个空气发现史的视频。
2.化学史中的经典实验的讲解讨论。借助《美丽化学》视频,重现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曲颈甑实验”,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研究“不能只靠猜想,不能因循守旧,要根据科学实验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这样一个实验思维方法,挖掘该实验所承载的“知识、方法、情感”价值。
3.录制每个小组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分组实验后交流分享的效果。
第 5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三部分 《空气》教学反思
一、学习行为的改变
在这节课上,基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总体目标下,教学的方式和载体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了以下积极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查阅资料,制作视频,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主动融入课堂。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回家查阅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空气的认识,并整理起来,做了一个空气发现史的视频。因为学生之前对这方面有所关注,所以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空气的发展史中。
2.视频重现经典实验,“共情”促进学生分析史料,获得科学研究路径。通常课堂上给学生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2-1)的过程中,采取的多是结合讲解的常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能从该演示实验中建构起来的知识非常有限。而在这节课中:重现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曲颈甑实验”,这段视频增强了学生的情境感,激发了学生的疑问,学生从这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进而获得实验结论
3.录制播放实验操作过程,“有迹可循”促进学生倾听交流。学生的分组实验,得以实现深度探讨。平常实验课上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各做各的实验,不能很好的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讨论不积极等等,这些行为在这节课上有了巨大的转变。如:各小组汇报交流时回放有关小组实验过程的录像,学生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现场操作,从而直观地、具体地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间的互动热烈高效,提高了分享的效益。
上述活动(查阅资料、分析史料、小组实验),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动手实验、交流互动等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都有了积极的改变。而在这些积极的改变之下也进一步隐含着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容易察看,它需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如分析史料中对研究空气成分的方法思路的感受,如面对实验结果,如何收集证据,分析获得结论等。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 6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本节课上,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以合作讨论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听讲练形式。主要体现在测定氧气含量原理和实验的探讨这些重点环节上。例如:1.在实验原理的探讨上,学生们能够合作讨论问题;
2.在红磷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和实验结果差别的探讨上,学生们能够
合作探讨,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学习效果的提升
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学习效果应该是两者兼有:既要知道、收获知识;更要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归纳等得到能力的提升。本节课中,学习效果在这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知识目标落实到位。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反馈,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和氮气性质的不同之处等知识目标达成良好。 2.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位。课后扩展习题,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已经初步有了对物质进行研究思路,开始关注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等等,这些非常可贵的收获。
第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