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交媒体背景下受众角色重构及伦理困境初探

2021-11-24 来源:星星旅游
媒介观察

社交媒体背景下受众角色重构及伦理困境初探

和徐兵 梁国宏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Web3.0时代,发展重心转向了社交媒体,由此导致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等重大转移,深刻地改写着网络传播伦理生态。受众作为网络传播伦理主体之一,也发生诸多变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社交媒体;受众;角色重构;伦理困境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透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一部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化约为人类不断创造并运用新依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社交媒体的使用渗

的传播媒介,力的进程。[1]

借此无限延伸自身的认知和改造世界能

探讨存在的伦理困境具有深远意义。受众作为社交媒因此,了解社交媒体发展下的诸多变化,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况应得到充分重视。

在新的传播生态中的发展情一、受众角色重构

(一)圈层化和再部落化变为一种基于强关系的人际传播,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圈层化和再部落化。比如微信用户的朋友圈、受众角色也出现了的评论只对相互关注的好友开放等功能的设置,动态下圈层化和再部落化的表现。可以说,就是受众不再是单个个体,在社交媒体时代,在形式都将有圈层化和再部落化的特征,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最终的存博这样基于弱关系存在的社交媒体,即便是像微的存在,只要有社交行为层化和再部落化。

即使表现程度有所差异,也依然不能忽视其圈(二)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

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微信用户为例,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受众拥有“自治”的可能性,再处于完全接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的被动地位,用户不他们能够主动选择、相反,重要的是用户还能生产信息,理解信息,并将信息传播出去。更动态、容)的常见形式。总的来说,公众号中的原创文章等均是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个人UGC(用户原创内由,微信用户拥有了更多自内容的自由。由此可进一步探知,不仅是自主选择、理解、传播信息的自由,众实现了“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的转变,在社交媒体时代,更是生产受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都进一步得以凸显。

个人二、受众的伦理困境(一)群体极化

心的就是角色的重合,受众在社交媒体时代发生的诸多变化,虚拟性,由于社交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其中最核确的角色认同感,受众往往更难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无法产生正活动,很容易受到群体影响,盲目跟随群体络围观。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产生群体的极端行为,其中一个显著表现就是网性围观并最终形成舆论暴力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网网民非理民将狂热和非理性错认为热血和正义感,处群体的不理性情绪,一味带动所当事人正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带来毁灭性伤害。比如,成为网络暴力事件的诱因,也给微博上随意就爆出个人隐私以及大量转发隐私信息的行为,重的甚至会干扰司法的独立性。

就是群体极化的表现,随之产生的舆论暴力,严144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04-0144-01(二)主流媒体权威消解的是整个社会在长期的新闻生产运作下形成的某种特在我国,由于媒体的特殊性质,主流媒体权威代表定的价值观念。随着现,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大量出易受到鼓动,这些特定的价值观念有逐渐消解的趋势,受众也极判断偏差。[2]

对主流媒体报道的事件、观点言论等产生

推出了“10万如“红黄蓝”事件中,许多内容生产者不动了》更是通过情境设置将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对+”的爆文;咪蒙的《这一次,我真的骂事件的讨论再次推向高潮,会恐慌。即使在警方发布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引起不小的社谣文章后,类煽动情绪、也仍然有不少高举“咪蒙大旗”的人。这主流媒体发布辟政府不作为的假象,只顾私利的内容生产者极易给受众造成体的生存也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危害,撕裂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价值观念的推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正确理性的对主流媒(三)道德真空和规范缺失忌惮的网络谣言等伦理失范问题就一直饱受诟病。随自社交媒体出现以来,铺天盖地的低俗信息、肆无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全主动的。因为利用社交媒体的绝大部分信息生产者但是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来说,受众虽然能更为主动地获取、受众是无法实现完生产相关仍是编辑记者等媒体内部人员,能力,他们具有极强的把关示着法律等外在规范制约似乎难以应对多变社交媒体能操纵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舆论走向。这也预的网络虚拟性,行为常处于道德真空中,受众处于多种力量的影响下,易造成其尽管现阶段发布了一系列规范网络行为的通知,也诱发了越来越多失范行为。可否认的是这些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并不完全具有前瞻但不性。法律在虚拟环境下很难具有现实生活中的同等效力,自然也就陷入道德真空和规范缺失的泥沼。

三、结语

使受众直接产生或被迫面临一系列伦理困境,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受众角色正在重构,这些变化我们思考受众责任的构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也促使媒体及其传播行为毕竟还属于新兴事物,社交仍不足以概括发展的全部情况,伦理问题的解决。也无法直接促进所有现有的研究参考文献:

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

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01):34-35. 桂步祥.微信传播UGC模式的隐忧[J].传媒观察,

2014(11):40-42.作者简介:和徐兵(1975—),男,云南丽江人,本科,初级职称,记者。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