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八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

2021-01-31 来源:星星旅游


湖北省 鄂南高中 华师一附中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八校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黄冈中学

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命题学校:襄阳五中 命题人:朱芙蓉 丁治东 张吉炎

审题人:杜家平 高少华 罗 辉 刘 飞 卫 东

考试时间:2015年12月8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

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25.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

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 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6.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

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27.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

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28.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

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29.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年份 1972 1975 1980 1985 中国的出口 32 156 1059 3865 中国的进口 60 304 3755 3856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0.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

系对应正确的是( )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31.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

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32.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

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33.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

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34.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

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图7 俾斯麦牌香肠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35.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

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

——西塞罗

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7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6分)

41.(12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晰,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统治者在同治年间(1862—1874年)的所谓“武功”、“文治”。这一时期中国文士集团“文以载道,六经皆载道之文也。故言文者,必权与于经”,由于传统的价值标准的影响,忠君的士大夫在任何特定时期都不得不满足于清帝所给的回旋余地。经世派中人物,凡是不能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的,或是在适应地主阶级在所谓“治世”的新需要中反应迟缓的,往往被罢官以去,不再叙用,或者是屡罢屡用,沉浮宦海。因此,官场中的领导者们奉行中庸之道,对内妥协,对外防守。

——摘编自郭文菁《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

图13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

开罗会议 张自忠 治外法权 中华民族的抗战 联合国 滇缅会战 淞沪会战

材料二 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治年间“武功”、“文治”的具体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同治中兴”的进步性。(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 王振德 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 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9分)

湖北省八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BCDAA CDCBC AD

40.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

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每点2分,共6分) (2)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每点2分,共6分)

(3)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3分)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3分)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41.示例一:

关键词: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 张自忠

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

关键词:治外法权 开罗会议 联合国

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

1942年10月9日,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美、英两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治外法权的废除,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期(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总之,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 其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炼主题2分,论述8分,总结和升华2分。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等次 第一等 第二等 第三等 得分 9—12分 5—8分 0—4分 观点 主题正确,能多角度分析问题 主题基本正确,分析不够全面 主题不准确,分析问题模糊 论证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 表述 思路清新、表达确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45.(1) 武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文治:崇尚理学;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每点2分,共8分。若只笼统答洋务运动,不给分)

(2)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防实力,并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2分)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2分)成立总理衙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分)

“同治中兴”推动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近代化,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46.(1)立宪形式:前者是以天皇为中心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后者是以议会为中心

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完善。

天皇地位:前者天皇掌握统治大权;后者天皇统而不治。

议会地位:前者议会协赞立法,天皇裁决;后者议会独立行使立法权,监督行政。

内阁地位:前者内阁由天皇任命,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9分,任答三点即可) (2)《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色彩,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分)《日本国宪法》推动日本战后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经济复苏,但改革不彻底,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埋下祸根。(3分)

47.(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4分)影响:盟军西西里登

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指出军事行动1分,分析影响4分,共5分)

(2)目的: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3分)夺取部分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3分)

48.(1)背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百姓负担加重。(2分)

措施:清查亏空;摊丁入亩;火耗 (耗羡)归公。(4分,任答2点即可)

(2)关系:雍正帝延续了康熙朝以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又推行一系列措施,革除康熙晚年弊政,为乾隆时代的繁盛奠定良好基础,承上启下。(3分)整顿吏治,火耗(耗羡)归公,推动政治清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安定;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则有利于政权稳固。(6分,任答3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