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选百家姓:孙姓

2024-08-13 来源:星星旅游
©⽆忧考⽹为⼤家整理的《精选百家姓:孙姓》,供⼤家参考。

历史来源sūn

1、出⾃上古⼋⼤姓之⼀的姬姓,是周⽂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王的第⼋⼦。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於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卫国。康叔在当地统治有⽅,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春秋时,他的⼋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个⼉⼦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名⼄,字武仲,把祖⽗惠孙的字作为姓⽒,姓孙。因此武仲⼜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的庶⼦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姓之⼀。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敬仲四世孙名⽆字。⽣⼦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於乐安。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孙姓世居富春,⾄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帝。4、出⾃复姓侯⽒。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孙⼜有孙⽒。” 出⾃⼦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商末,有殷相王⼦⽐⼲,受纣王所害,⼦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 孙姓⼜出荀姓,是战国时学者荀⼦后裔。荀⼦名荀况,时⼈尊为荀卿,后世⼦孙遂为荀⽒。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

5、出⾃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的贤⾂,他的⼦孙就以他的名字命⽒,此后⼜形成了孙姓的另⼀⼤宗。

6、出⾃⽥⽒。陈历公的⼉⼦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完的五世孙⽥恒⽆宇的⼩⼉⼦⽥书,为齐国的⼤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其后有孙武⼦,为吴将。唐代时期,中原的孙⽒曾经两次向福建移民。

7、出⾃⼦姓,是商汤王后裔⽐⼲之后。⽐⼲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孙之故,遂改为孙⽒。8、出⾃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拔拔⽒改单姓孙⽒,是为河南洛阳孙⽒。得姓始祖

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叫陈完,在任陈 国⼤夫时同太⼦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 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姓(古时⽥和陈发⾳相同)。⽥完的四世孙⽥桓⼦⽆宇有⼆⼦,⼩⼉⼦⽥书,字⼦占,在齐国为⼤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

迁徙分布

唐⾼宗时期,固始⼈陈政、陈元光⽗⼦⼊闽开辟漳州时,河南的孙⽒族⼈随同着到了那⾥安家落户。 唐僖宗时⼜有河南孙⽒族⼈随同王潮、王审知⼊闽,定居福建。

据资料记载,有⼀⽀孙⽒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这⽀孙⽒出任中书舍⼈、两浙节度使。他有个⼉⼦名叫孙俐,⽂韬武略,很有才能。当时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俐被朝廷选为佰将,带兵征战在闽、越、江右⼀带,⽴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他和家⼈定居在了虔州虔化县(今天江西宁都)。他的后代⼜迁向了福建、⼴东。清康熙中,这⼀⽀孙⽒族⼈迁⾄⼴东⾹⼭县翠亨村。后来出了伟⼤的⾰命先⾏者孙中⼭。

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孙⽒族⼈从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迁⼊福建泉州。台湾的孙⽒都是从福建泉州迁徙⽽来的。孙⽒在国内分布很⼴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

孙姓⾃商末周初⽴姓之后,⼀直活跃在河南和⼭东⼀带。春秋初,姬姓孙⽒⼀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在⼭东的妫姓孙⽒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其⼦孙明因⽗功⽽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的南⽅郡望吴郡。秦汉以后,妫姓孙⽒成了全国孙姓的主⼒,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在江南建⽴了吴国,孙⽒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中原和江南的孙⽒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批孙⽒名家⼤族。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明末清初,孙姓也进⼊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孙姓⼤约有105余万⼈,约占全国⼈⼝的1.35,为宋朝第⼗⼀位⼤姓。孙 姓第⼀⼤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孙姓总⼈⼝的11.8,占安徽总⼈⼝的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东、江苏,这四省孙姓⼤约占全国孙姓总⼈⼝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这六省的孙姓⼜集中了44。形成了长江以北孙姓为主⼒的布局,皖豫鲁苏,长江流域为两个集中分布的孙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孙姓⼤约有119万⼈,约占全国⼈⼝的1.28强,为明朝第⼗四⼤姓。宋、元、明近600年全国⼈⼝纯增长率是20,孙姓⼈⼝增长⽐全国⼈⼝的增长要低,近600年中孙姓⼈⼝纯增长率只有13,净增加了14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20.8)、⼭东(14.5)、江苏(13)、江西(11.9),这四省孙姓⼤约占孙姓总⼈⼝的60;其次分布于陕西(6.7)、河北(5.8)、安徽(5.6)、⼭西(5.6)、河南(5.1),这五省的孙姓⼜集中了29。浙江为孙姓第⼀⼤省,占浙江总⼈⼝的1.6。宋、元、明期间,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其⼈⼝主要向东南和东部地区迁移,⽽中原地区孙姓⼈⼝萎缩。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鲁苏两⼤块孙姓⼈⼝聚集地区,孙姓聚集重⼼开始向东移动。

当代孙姓的⼈⼝已达1 848万,为全国第⼗⼆位⼤姓,⼤约占全国⼈⼝的1.54。从明朝⾄今600年 中孙 姓⼈⼝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接近9 300万,当代的⼈⼝按12亿计,⼈⼝ 增长了13倍。孙姓⼈⼝的增加速度⾼,分布于安徽、⿊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集中了42。⼭东为当代孙姓第⼀⼤省,居住了孙姓总⼈⼝的

16.9,占省总⼈⼝的3.3。占省⼈⼝⽐率的省份是⿊龙江(3.5)和吉林(3.4)。以长江为分⽔岭,孙姓显⽰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流动的程度和⽅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孙姓⼈群向东北地区的⼤量移民。

历史名⼈

孙武:春秋末期伟⼤军事家,⼭东淄博⼈。应⽤了五⾏相⽣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孙⼦兵法》,提出了“知⼰知彼,百战不殆”的名⾔。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东阳⾕⼈,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三国时期吴国的建⽴者,具有雄才⼤略,骁勇⽆⽐ ,后⼈有“⽣⼦当如孙仲谋”之说。孙炎:乐安(今⼭东省博兴)⼈,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尔雅⾳义》。孙绰:太原中都(今⼭西省平遥西北)⼈,东晋⽂学家,⽞⾔诗的代表作家。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利⼯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的医学家,陕西耀县⼈。著有《千⾦药⽅》、《千⾦翼⽅》,后⼈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部书⽂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余种光学仪器。孙毓汶:清代⼭东省济宁⼈,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河北省⼈。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清代经学家、⽂学家,著有《墨⼦间诂》、《契⽂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清代经学家、⾦⽯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东⾹⼭⼈,近代⾰命家、思想家,创⽴国民党,实⾏“三民主义”,*了清王朝,最先喊出“*专制、建⽴共和、振兴中华”的⼝号,为国民⾰命运动奉献了毕⽣精⼒。

孙中⼭:我国资产阶级民主⾰命先⾏者、伟⼤的民主主义⾰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东⾹⼭⼈。1905年在⽇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后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联俄、联共、扶助农⼯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全书》。

郡望堂号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孙⽒为富春孙⽒之分⽀,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世孙福。

陈留郡:秦置,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开封县。⼜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孙⽒为兵圣孙武之族所在。富春郡,秦置郡,此⽀孙⽒为乐安孙⽒之分⽀,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孙明。

汲郡,晋置汲郡,治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隋唐汲郡即卫州。此⽀孙⽒为孙⽒世居之地,晋名隐⼠孙登之族所在。东莞郡:汉有东莞县,治今⼭东沂⽔。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东省东莞县置于唐代。

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

富春郡:今浙江省富阳。秦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五代吴越为富舂。宋复为富阳。2、堂号

平治堂:因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赐号。乐安堂:因⽥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兵圣孙武带着⾃⼰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其为将。他带兵西征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赐富春堂号,与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御史⼤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雪,在院⼦⾥映着雪光读书,终成⼤名,赐此堂号。此外,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叙堂”、“积善堂”、“鹤衍堂”、“嘉会堂”、“东莞堂”、“燕翼堂”、“万⽯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太原堂”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