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目总结
目录
一、名词概念解释 ......................................... 1 (一)“科学”的概念是什么 ............................ 1 (二)“人文学科”的概念是什么 ........................ 1 (三)“哲学”的概念是什么 ............................ 1 (四)“美学”的概念是什么 ............................. 1 (五)逻辑学中的“辩证逻辑”的概念是什么 .............. 1 (六)文学特征中的“典型性/艺术典型”的概念是什么 ..... 1 (七)“史学方法论”的概念是什么 ....................... 1 (八)“艺术”的概念是什么 ............................ 1 (九)“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 1 二、简答题/简述题 ........................................ 1 (一)简述笛卡尔方法 .................................. 1 (二)简述哲学的属性 .................................. 2 (三)简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 .......................... 2 (四)简述历史科学 .................................... 2 (五)简述艺术的起源 .................................. 3 (六)简述语言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 3 (七)简述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中的“观察法” .......... 3 (八)简述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中的“访谈法” .......... 4 三、论述题 ............................................... 4 (一)论述试验方法的主要特征 .......................... 4
(二)论述史学研究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 4 (三)论述语言的起源 .................................. 5
一、名词概念解释
(一)“科学”的概念是什么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本质及其运作规律的探究活动,它包含过程、方法及其作为过程之结果的知识体系。
(二)“人文学科”的概念是什么
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总和。一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的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
(三)“哲学”的概念是什么
1.西方认为哲学是思考真理、存在、自由及因果律的学问。
2.我国学者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知识领域。
(四)“美学”的概念是什么
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 (五)逻辑学中的“辩证逻辑”的概念是什么
辩证逻辑是研究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的人类思维形态。 (六)文学特征中的“典型性/艺术典型”的概念是什么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是寓共性于个性、寓普遍性于特殊性、寓必然性于偶然性的艺术形象。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七)“史学方法论”的概念是什么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它从整体出发,对比各种史学方法,理清其中的联系,为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八)“艺术”的概念是什么
艺术是人类以审美的方式认识和表达自然本质的过程,作为结果的创造物,以符号化形式负载着价值与情感,以美的形态体现着和谐与秩序,影响着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重构。
(九)“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按照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化生出在精神、物质、制度、习惯等方面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结构、秩序,它们被赋予符号意义并获得生命的功能,不断自我复制、自我更新以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题
(一)简述笛卡尔方法
1.笛卡尔方法的主要思想、步骤为:
1
①只有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确定,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才是自身应当接受的真理。没有经过自身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但应避免莽撞和偏见。
②将研究的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小问题,逐个地分开解决。 ③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小问题,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
④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被彻底解决。 2.笛卡尔方法使我们具备较为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其步骤先化整为零,便于入手、分析、解决;又综合检验,增强宏观整体性。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基础的科学方法。
(二)简述哲学的属性 1.哲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阶级等色彩。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受到当时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依赖自然的生产方式、儒家的文化传统等影响。 2.具有人文科学属性,因而具备精神性、价值性等。如苏格拉底通过思考哲学,获得精神启迪。
3.具有思维科学属性,注重认识、思维的一般规律,并侧重研究思维的内容、过程。具体为客观性、规律性、工具性。如爱因斯坦认为哲学对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4.具有形而上学属性,具体包括思辨性、不定性、普遍性、抽象性、内在性、超越性、终极性等。
(三)简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
1.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是一定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蕴含着主体对其所体验到的文化过程的价值判断。 2.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素包括:
①题材与素材。其中题材指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和加工,在作品中呈现的主题材料。素材指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而未经加工的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
②主题,即通过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现象所显示的、贯穿全部作品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情感。它包含着作者意识形态的渗入、价值与情感的表达。
③情节,即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人物性格在时间、空间中的展开,通常具备起始、酝酿、高潮、结局。虚构的同时应兼顾真实性,还应新颖、生动,可利用巧合。
(四)简述历史科学
1.历史科学概念特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精髓在于唯物史观。 2.学科划分意义上存在历史科学。任何学科都有对象的形态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研究,这个意义上它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偏重指人文社会科学。
3.从科学原则、方法意义上的历史科学,它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和方法。(第4点在下页)
2
4.史学研究包括历史本身,即人类走过的历程;历史研究,即对已有的记载进行研究,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视角;对历史研究的研究,即以哲学高度思考历史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理论性问题。 (五)简述艺术的起源 1.文化与人相互催化。有证据可考的最早文化形态为东非大裂谷出土的、约300万年前的石器。另据推测,在此之前很可能已存在木质工具、歌舞、游戏等艺术形式。而具有符号化、形式化意义的艺术品出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形式为欧洲的洞穴壁画、中国的陶器等。
2.关于艺术的起源的说法主要有:
①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事物的摹仿,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较为流行。如柏拉图曾说音乐“摹仿善或恶的灵魂”。 ②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人类过剩的精力在非功利性活动中自由发挥成为了艺术。如席勒首先提出“过剩精力”对艺术活动的意义,认为游戏中人的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是人性的最高状态、人的本质。 ③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如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列提出:直觉=表现=抒情的表现=成功的表现。
④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巫术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灵魂的方式,并坚持巫术总是以一定的仪式来完成的。
⑤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⑥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无意识的象征表现,是某纵横被压抑的性意识的表现,艺术活动是摆脱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
3.总的来说,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艺术形式可能来自不同源头,但劳动技术传递、知识记忆、性爱与生殖、战争、祭祀应是早期艺术内容的主要来源。
(六)简述语言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1.语言具有社会型。人作为类的存在物,彼此交往的主要工具、方式为语言。此外,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在运用语言时要遵守语言的习惯。
2.语言具有工具性,由此决定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却不能被简单地归为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
3.语言具有生成性。根据转换生成理论,其习得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语法在少量语言素材的诱发下创造性地生成的过程。
4.语言具有符号性,是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一种符号,由声音和意义构成,可以用其代表其他事物,有无限的使用范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5.语言还具有生命特性,语言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长的系统。 (七)简述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中的“观察法”
3
1.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途径。观察法指调查研究者凭借直接的感知接触研究对象,并直接纪录与被研究者有关的和从研究目的来看有用的事实材料。是社会学研究中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一般的实施过程为:
①制定观察计划。回答观察对象、方法等问题,对于构成被观察的情形和符合研究目的各种事实、现象建立分类系统,并制定相应概念范畴解释各种现象,还需进行一些必要的说明。
②培训观察人员。通过培训,树立观察人员的认真态度,使其熟悉个人职责范围,提高其感知能力。
③具体观察,即观察活动的正式实施。开始时需一段时间适应,待相互交往正常后再进行记录。记录观察结果应在观察地点和被观察事件完成时进行。
(八)简述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中的“访谈法”
1.访谈法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面谈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2.访谈法的特点有:
①具直接性,方式为访问员与被调查对象间面谈。 ②适应性强,可根据情况随时由访问员调整。 ③效率高,回答率高。
④具可控性,访问员可将访问环境标准化。 ⑤具完整性,访问员可以对各种问题提问。
3.但访谈法有费用高、时间长、访问常带偏见、无机会推敲记录等缺点。 三、论述题
(一)论述试验方法的主要特征
1.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教育研究就是要发现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预测、控制提供稳定的基础。 2.经验论,认为可靠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理论和假设的可靠性取决于是否有经验证据的证实。
3.还原论,主张将复杂的因素通过分离、简化,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内容,通过对简化了的对象的可控性研究,达到对复杂现象的认识。 4.价值无涉论,认为科学只涉及事实,与价值问题无关,价值判断必须从研究中摒除或还原为事实问题,研究应持客观中立立场。
5.普适论,认为通过实验验证、运用统计分析,在一定的样本范围内可概括归纳出类的特征,强调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二)论述史学研究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1.历史的方法中的“历史”指自然界、社会领域事物发展的实在历程。历史的方法是对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进行追踪描述,从中揭示某种规律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了解、把握事物发展的实在线索、具体事
4
实、各种细节,利于发现规律。但它所揭示的是现象层面或经验性的规律,不是本质规律。
2.逻辑方法中的“逻辑”指思维规则。逻辑方法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用以揭示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证明必然性的方法。需要明确概念并运用判断和推理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3.逻辑方法以纯粹抽象的形式从本质上研究对象,从本质关系的展开中再现对象发展过程。它可以排开偶然因素,克服跳跃发展时线索的间断,以逻辑的形式展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过程。但因现实是生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式、规则也不断生成、发展,所以仅用它是不够的。
4.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是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结合的方法。其中历史是纵向的联系,主要为传统的连续性;逻辑是横向的联系,是现实的因果关系。两者有机结合并互补,整体上呈现出的是符合逻辑的过程描述。历史是外部的客观事实,而内在结构依照逻辑展开。
(三)论述语言的起源
1. 对语言起源的科学认识是理解语言本质的基础。研究语言起源需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为:原始人在什么情况下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以及原始语言是一种怎样的语言? 2.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假说:
①摹声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对自然事物发出的声音的摹仿,以事物发出的声音作为事物的名称。如希腊语用颤音表示流动的河流。但此假说仅可用于解释摹声词,而其只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摹声作为一种造词手段,不完全等同语言起源。此外摹声词指示的事物并非在所有语言中都相同。
②社会契约说认为语言是原始人相互约定产生的。它注意到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创造的,社会约定使名称与事物间产生联系。但它存在逻辑错误,即原始人在没有语言前应如何协商。同时它错误地将语言与思维割裂。
③感叹说认为原始人由于内心情感或外界刺激而发出呼喊,逐渐演变为语言。但它仅可解释部分感叹词,无法解释语言对思想和思想交流的意义。
④手势说认为原始人首先用手势、姿态传达思想、形象化的概念,之后才用声音表达思想。
⑤游戏说认为语言在游戏中产生。游戏、劳动中的叫喊,使某种声音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信号,后不断完善成为语言。
⑥劳动起源说认为劳动使原始人产生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需要,并改进了人的发音器官,促进人类思维的产生,最终创造了语言。 3.总体来看,各假说都存在一定合理性,应把所有解释综合起来以接近真正科学的解释。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