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9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蒋春阳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4期

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中国儿童福利院时,向全国特教工作者提出了“探索规律,创新方法,把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抓起来”的总要求。医教结合顺应了当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医疗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单一封闭式康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师资

高素质、高质量的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 1.树立按需康复的新理念

“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每位特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康复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日常的康复教学工作。 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医教结合是理念上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和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康复教学中去。比如,在聋儿构音时许多发音不清晰,主要是舌没有把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导致口腔内气流不通畅所致,这时必要的医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简单的医疗器械将听障儿童的舌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断地发音刺激并强化便可习得不同字母的发音。这需要每位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病因及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方法对策及必要的医学知识。 3.改革创新康复教育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很显然传统的以空洞说教为主导的直观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听障儿童在感官上获得大量信息,又可以弥补他们先天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教育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4.提高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具体的康复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是每位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搬掉这些绊脚石,教科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火焰高。临沂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规定每周召开一次业务学习交流会,这样大家坐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最终攻克难题。

二、积极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灵活、全方位的康复教育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遗传、环境、教育三方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给康复教学以深刻的启示:必须充分利用聋儿的残存听力及助听设备的补偿功能、注重发挥环境和教育等后天因素在聋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完整的康复教育模式应包括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 1.巧妙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

在组织集体康复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创设相应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使聋儿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学说话》教材第1册《爱护玩具》一课时,可以创设 “玩具店”这一形象性情境,摆出各式各样的玩具,这样听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会很快被激发起来,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单训课堂

个别化康复是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后,由教师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不同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要注重与听障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契合,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听障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3.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聋儿教育的积极性。为此,临沂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周都要开展集体教学公开课和单训示范课供家长学习交流,同时给予家长业务上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聋生家长与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形成中心、家庭相互教育的合力,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中,集体康复是基础、个别化康复是手段、家庭康复是关键,三者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三、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睡眠生病以外无时不在动作,不在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它集创造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它能吸引聋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训练活动。

在具体的聋儿语训过程中把各类游戏运用到教学中,会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例如,为了训练聋幼儿正确的语言呼吸,掌握说话时的运气方法,可以让其练习吹蜡烛,比一比,看谁能把蜡烛的火焰吹成一条直线,而且持续时间要长,也可以吹气球,看谁可以一口气把气球吹大。为了区分各种动物,可以做许多动物头饰,让聋儿分别扮演各种动物,并模仿这种动物的典型动作、表情或叫声等。这些充满乐趣又具有重复性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听障儿童进行反复训练,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王宏杰.创设情境,激发聋儿说话兴趣[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4):41-42.

[2]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等.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5):39.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沈阳:辽宁师大出版社,2003:5-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