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

2020-08-01 来源:星星旅游


一、 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时代被称为“诗”,或称“诗三百”,“三百篇”,到了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故称《诗经》,为儒家“五经”之一。《诗经》具有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2.《春秋笔法》:《春秋》中这种严谨简约的语言风格,在客观叙述中表达主观倾向,一字寓褒贬的写作手法被后世经学家称为 “春秋笔法”。作为“礼义之大宗”,它将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暴行的思想倾向,通过对史事的简略记述表现出来,体现出鲜明的爱憎情感。语言凝练含蓄,一字见义,“微言大义”,试图改变一字也很困难。

3.《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左传》长于叙事,善于写战争、写人,出色的外交辞令。

4.《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共二十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以片言只语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通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

5.《战国策》:《战国策》是杂记东周、西周、秦、楚、赵、韩、魏、燕、卫、中山等

国的部分历史的书。从其内容所反映的时间看,大约在前460-前220年之间,上按春秋,下至秦统一六国,其名称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多种叫法,西汉刘向校正编次,定名《战国策》,共收33篇。《战国策》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敷张扬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6.《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纪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与很高的地位。《史记》将人物作为文学人物来刻画,调动多种文学手段来刻画人物,带有强烈的抒情性。

7.建安风骨:汉末文人从僵化的社会秩序中解放出来,开始以进取、务实的姿态、追求建功立业、拯济天下,又称汉魏风骨、建安风力。建安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深切的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强烈地抒发了安定国家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大济苍生的崇高精神;感情真切,语言质朴,情文并茂,形成了慷慨悲壮、刚健爽朗的风格。

8.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的七位著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都依附曹操。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孔融非邺下文人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阮瑀的书檄具有纵横家特色和骈化倾向;刘桢诗名甚高;徐干以《室思诗》见称;应玚诗缺乏特色。

9.中国古代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具有新奇的幻想和夸张性的特征。体现了悲剧

美与崇高美的统一,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10.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式的特殊和“兮”字的运用。

11.汉乐府:汉代从武帝时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收集歌辞。后来又把配合着“俗乐”(产生于民间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即主要从各地收集来的民歌,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乐府诗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语言朴素自然,新鲜活泼,平易通俗,口语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感染力。形式自由、多样,无固定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齐,以五言为主。诗歌叙事艺术开始成熟。诗歌主要描写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丑恶腐朽的揭露和讽刺、战争徭役的凄惨和控诉、婚姻恋爱的不幸哀唱。

12.永明体: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声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新体诗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它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为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永明体讲求声律,音韵顿挫。诗风清新,流利晓畅。推崇五言,多用对偶。

二、简答题

1.诗经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2.诗经的《君子于役》如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第一、提高了写人艺术,丰富了写人方法。其一、扩大了写人的范围,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又多是悲剧英雄人物。如屈原、项羽、韩信等。其二、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完整性,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感人。其三、司马迁写人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细节描写,“互见法”,铺写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增加人物心理描写等。

第二、加强了抒情色彩。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中表达自己的爱憎;在叙述或评价历史人物中寄寓自己的身世感慨;在正文中较客观叙述传主生平,序赞中较集中抒情。抒情与人物形象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为感人。

第三、朴拙生动的语言艺术。《史记》语言总的风格是朴拙生动,气势沉雄,接近口语。人物语言个性化,叙事语言准确生动,大胆吸收民间口语、俗语、谣谚,改写上古书面语,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可读性。

4.汉乐府的艺术特色:1、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诗歌叙事艺术开始成熟(1)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2)关于铺陈和烘托3、语言朴素自然,新鲜活泼,平易通俗,口语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感染力4、形式自由、多样,无固定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齐,以五言为主

5.离骚的艺术特色:1、塑造了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丰富奇特的想象3、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4、诗歌形式与语言上的革新

三、分析题

1.《左传》的文学成就:

2.《史记》的文学成就:

3.陶渊明的《饮酒》:

4.曹操《观沧海》:

5.《子夜歌》、《敕勒歌》比较南北朝乐府名歌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四、诗歌背诵

关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君子于役(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硕鼠(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我是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蒹葭(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薇(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野,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诗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1.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分析颔联: 此联着重描写早春景象。日出之前,云蒸霞蔚,五彩缤纷,似乎是云霞将曙色从海中带出;春归大地,红梅吐艳,绿柳催芽,似乎是梅柳将春天从江南渡过。

这两句概写早春清晨景象,而将“云霞”与“曙”、“梅柳”与“春”的关系倒置,构思独特,精警洗练,成为千古名句。

2.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为即景生情之关键,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乡做客日久,自然引起归乡愁思,诗人把浓浓的乡情巧妙地融入于“海日”、“江春”之中,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乡之情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因此自然地引出尾联的盼望托雁传书。

3.薛涛《送友人》为什么好: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诗人登山临水,见到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在秋季与月寒霜冷的环境下送别,其令人不堪可想而知。第三句突然转折。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即分别在即,但却在句首冠以“谁言”二字,一反首二句蕴含的伤离情绪,以一种慰勉的语调,宕开一笔。第四句顺承而下,更进一步表示要离梦相随,远至边塞,并与边塞共远,使诗意极尽委曲含蓄之致。

6.李商隐《安定城楼》第三句意义解释。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分析: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永忆江湖”强调自己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

这一联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

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纪晓岚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