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进出口贸易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调节国内粮食市场的重要手段。研究我国粮食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对平衡我国粮食市场,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粮食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粮食进出口波动性较大
我国粮食进出口波动较大,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从1977年到1997年,我国粮食进口共经历了3次大的波动。波谷为1977年、1985年、1993年,进口数量分别为734万吨、617万吨、752万吨;波峰为1982年、1989年、1995年,进口数量分别为1612万吨、1640万吨、2081万吨,粮食进口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相差较大。这种不稳定对调控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稳定食品价格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也加大了粮食运输、储藏和管理成本。当这种贸易涨落与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发生矛盾(例如粮食丰收了进口,减产了出口),或者反应过度(如少量增产粮食而大量出口或少量减产而大量出口)时,还放大和加剧了国内粮食供求矛盾,不正常地刺激了市场粮价的变动。
我国粮食进出口的不稳定性的原因有:首先与国内粮食生产波动有关。国内粮食进口量的变动,受国内生产量的影响较大。根据有关专家对粮食进出口量与生产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显示,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变化有63%可以从其粮食生产的变动得到解释。其次,经济体制也是影响中国粮食贸易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虽然国际粮食贸易由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实行独家代理制,但在进出口数量、品种结构以及各省的进出口总量都由政府部门确定。这使得粮食生产与贸易脱节,需求与贸易脱节。最后,国内脆弱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也是造成粮食贸易不稳定的直接因素之一。理论上粮食储备调节体系是起一种蓄水池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储备调节体系,由于包括仓储设施陈旧、运行效率低下,使得储备调节体系很难有效发挥蓄水池作用,往往是遇到粮食丰收时,它很难多购多存;遇到粮食歉收时,它又难以向市场抛售粮食。面对这种脆弱的储备调节体系,政府为了消除国内粮食供求矛盾,降低
龙昆玲
市场风险,不得已便借助国际市场。这样,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通过贸易就表现在世界粮食市场上。
(二)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国际市场上粮食出口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成本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务农成本的不断上升,将使原来依靠要素价格低廉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粮食生产,逐渐丧失其比较优势。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大米一直拥有比较优势,但是也逐步下降;而玉米和小麦呈现出明显1999年第4期
17
我国粮食进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粮食经济
研究与探讨
的比较劣势,玉米的比较劣势逐步增强。从1993年到199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粮食贸易转为净进口的趋势十分明显。
当粮食生产不再具有价格优势之后,中国粮食的出口能力减弱,创汇能力降低,而且会使中国政府在粮食政策上将遇到两难的选择:放弃还是保护国内的粮食生产。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中国应该放弃粮食生产。因为我国粮食增长除受耕地、淡水等资源因素限制外,还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我国扩大进口,在国家独立和安全方面将种下隐
买主及购买量却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给卖主创造了选择买主及独断销售量的条件。特别是我国粮食进口市场比较集中,小麦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近几年,加、美、澳三国占我国小麦进口的90%以上,这种过分集中的进口状况,更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乃至大战频发的今天,不能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从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实际来看,进口的大宗谷物是小麦,约占总进口量的80%以上;而出口的则是玉米,约占出口总量的90%。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继续大量进口小麦在所难免,而玉米大量出口将十分困难,理由是国内需求激增。与小麦、玉米市场相比,国际大米市场是最脆弱的市场,主要表现在交易量少,价格波动大。自80年代起,国际大米市场的交易量在1200万1500万吨之间,只相当于我国总消费量的1/10。由于交易量小,导致价格反应敏感。如何确保我国大米不进口或极少进口,如何使我国粮食进口结构及布局更加合理,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乌拉圭谈判回合以后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患;同时,将推动国际粮食市场乌拉圭回合经过8年的贸易谈判后,于1993年达成了价格上涨,这会对一些粮食生产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其主要内容涉及4个领域的改革,不足、外汇支付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困难。此外,对多数农户而言,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家庭生计、收入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的大产业。大量进口粮食,将猛烈冲击国内粮食生产,使许多农户失去重要生活来源。
(二)我国粮食的国际货源及结构问题
下个世纪,中国粮食需要进口的趋势是明显的,问题是粮源有无保障。19801991年,国际粮食市场总容量大致在2.1亿2.3亿吨之间,其中85%由发达国家所控制。从今后国际粮食市场的走势看,几个出口大国控制市场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总交易量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而18
即: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和动植物卫生检疫。从长期看,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生效将对世界粮食供应、价格和贸易格局产生影响。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如果发达国家减少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补贴,将会导致国际市场供应减少,从而造成国际市场价格上升;如果进口国家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将导致进口国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国际市场价格上升。
在目前及今后,我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将受到世界农业体制变革的冲击。(一)我国尚未制定粮食进出口战略,粮食进出口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经济的运行,甚至加剧国内粮食市场的波动。(二)中国粮食如大米因质量问题在世界市场上形不成竞争力。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许多贸易伙伴的成本低、数量多、质量有相对优势的粮食品种将会冲击国内生产。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政策,粮食生产将会受到国外粮食的冲击而萎缩,使中国粮食问题更加复杂化。(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价格能够充分传递到中国市场,中国的粮食供求可由市场机制调节,但实际上,中国尚未理顺的价格体制和农业保护政策将会抑
中国粮食经济
1999年第4期
研究与探讨
制世界价格的传递作用。这样的结果会使供给因出口增加而相对减少国内供给,从而导致国内粮食供求失衡或者供给短缺。
二、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稳定国内生产来稳定贸易
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已经作出很大的努力。今后要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稳定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尽可能地减少因经济快速增长引起耕地流失。2.主攻单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调整粮食结构。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居民的食物需求由单一化向多样化、优质化转变,因此粮食生产结构必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适时调整。
(二)我国应制定合理的粮食进出口政策
我国应从国情出发,制定合理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立足于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制定粮食进出口政策过程中,要避免两个偏差:一是自给率过高的偏差,即自给率达到95%(进口量低于4000万吨),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靠国内资源来解决。二是自给率过低的偏差,即自给率低于90%,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尤其是食物结构转型所需的商品饲料粮和缺乏比较优势的小麦中国粮食经济
等主要依靠国际市场和其他国家的耕地资源来解决。除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外,从政治上也没有必要保持过高的粮食自给率。从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看,把粮食禁运作为制裁一国的武器,越来越受到出口国国内和进口国的反对。即使中国今后遭到制裁,因为中国今后主要进口的是饲料,可以通过缩减需求弹性来满足基本需求。
对粮食安全要从广义的食品而不是狭义的粮食来解决。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多进口一些粮食,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然后利用劳动力的成本较低的优势,再多出口肉类等其他食品,使中国成为食品出口大国。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是可以缓解我国耕地压力大的矛盾;二是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机会;三是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汇。在贸易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可以从两方面来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适当增加粮食进口,以弥补国内资源与供给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出口。如以大米为例,可以南进北出,南方人喜食籼米,可以适当进口;北方盛产粳米,可以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出口;又以玉米为例,南方进口,北方出口,也可两头在外,原料进口,加工成饲料后出口,这样可以缓解国内交通的压力,降低运输成本。
(三)改革粮食内外贸之间的关系
现行的粮食进出口体制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有:一是内外贸分离,政出多门,多头负责而又权责模糊,使粮食进出口失去统一的明确主体,不利于国家对粮食进出口和国内市场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二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脱节,使得内外贸企业相互不了解,不利于国家灵活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粮食安全。三是企业独家垄断部分取代了国家的行政管理,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相互重叠,多头管理与多家经营并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改革以来形成的新的利益驱动格局中,外贸企业不但有了盈利性垄断条件,也有了自身的利益驱动机制,因此,粮食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运作效果同国家粮食安全目的相背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改革粮食进出口体制迫在眉捷。
要尽早赋予某一国家机关粮食进出口管理权,力求粮食的内外贸统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良好衔接,坚决避免粮食内外贸的脱节,其要点是管理机关设置,要从目前国内吞吐储备和进出口分头管理变独家管理、独家负责的一支笔体制,粮食进出口经营从目前的外经贸公司独家垄断改变为多家经营。
(四)加入WTO,维护粮食安全
19
1999年第4期
流通体制改革
金溪县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
李冬祥
江西省金溪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年产粮现场协调,靠前指挥。保证腾足仓,筹足钱,收食2.25亿公斤,年提供商品粮1.25亿公斤。足粮。坚决按照粮食收购条例要求,做到四自1998年5月下旬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不准,即不准限收、停收,坚持常年、常时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至1999年初,
购;不准压级压价,不准拒收农民余粮;不准代
该县粮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粮食收扣、代缴乡统筹、村提留款以及除农业税以外购总量多。大灾之年的1998年全年收购粮食的其他税费,确保农民利益;不准乡村干部到1.15亿公斤,超过上年总量0.3亿公斤。其中粮食收购现场坐收统提留款,坚决取信于民并按保护价收购的议购粮达0.85亿公斤,是定且努力做到优质服务。如8月份,波源村的一购的近3倍。二是经济效益好。全年共销售粮位售粮农民不幸中暑,琉璃粮管所立即组织力食0.75亿公斤,上交税金180万元,实现利润量为其免费救治。病好后,这位农民感激异常,120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说:粮管所把我当兄弟,我要把最好的粮食卖
一、抓根本,切实贯彻三项政策
给国家。
为确保三项政策落到实处,他们坚持三个二是坚决执行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县粮改坚决。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按照上级规定
一是坚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在和市场变化情况,集体制订粮食销售价格,从具体工作中,他们做到任务早分解,工作早安6月1日起,全县已顺价销售大米30万公斤,排,领导早到位。一开磅收购,县委、县政府领稻谷0.6亿公斤,粮食收储企业实现销售额导就分头深入到各挂点乡镇的粮食收购网点,7400万元、利润162万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将为我国农业政策进一步改革提供机会。但是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加仍然取决于品质的提高,我国的大米、玉米及大豆等产品要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关键就在于能否在质量上取胜。中国进入WTO,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世界有利。可以使中国在WTO框架下更加规范贸易行为,还可以通过多边谈判,获得更加稳定的贸易伙伴。(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责任编辑20
甘正在
三是坚决做到不挤占挪用粮食收购资金。县粮食局与农发行在5月底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粮油收购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库贷挂钩的原则,制订钱随粮走、管好用好收购资金的办法。在工作中,粮食和农发行两部门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既防止了资金流失,又保证了收购资金供应。
二、抓关键,认真管好粮食市场
1.宣传认识到位。通过加强对条例的宣传,使全县上下对粮改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认识到位:一是领导认识到位。县领导班子多次学习条例,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提高贯彻
中国粮食经济
1999年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