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2022-11-10 来源:星星旅游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作者:暂无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5年第34期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查中发现,有65.5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是其所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问题位居调查所提及的五个问题之首;其次是“政府未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有56.9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再次是“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有52.6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

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得,民众反映的前三个问题都涉及政府管理层面,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都占了半数以上,后两个问题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占比都在一半以下,这也反映出优化政府管理是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缺乏整体规划,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智慧城市对政府而言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所以它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特别强调系统性,这就需要政府首先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热情虽然很高,但在没有明确自身智慧城市定位和目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不牢、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没有建立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的前提下就开始实施一些项目,导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的发生。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长期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一些城市虽然希望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未能建立科学的模式,未能明确各参与方权责利的关系。一些企业虽然有意愿参与城市建设,但碍于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在与政府合作上持观望态度,担心有变数,投资难以收回等。

目前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未能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虽然通过大笔资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先进的硬软件系统,但这只是搭起了智慧城市的“壳”,还缺少智慧城市的“核”。智慧城市的“核”是统筹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智慧城市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充分调动市场的热情需要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让各参与方获得可观收益。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不能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不能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后,就难以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而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难以持续投入,进而致使一些智慧城市项目未能持久进行。

城市运营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城市要解决民众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舒适和安全,这不仅需要运用先进技术,还需要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一些城市只是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对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没有意识到要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城市病”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先进技术,而是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例如,目前一些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建设用地开发比较粗放,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土地资源不能做到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脱离城市实际需要去建设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主要是管理上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缺少先进技术。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开始朝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快速高效等方向发展。普通民众对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民

众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只有大幅改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效率,才能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各政府部门和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

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而信息共享则是信息化的前提。目前一些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域间的信息相互隔离,这一方面受制于技术障碍,但从更深层面来讲是受制于机制上的弊端。出于各部门、行业自身利益的考虑,未能实现充分的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的发生,一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是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板块上的信息化建设,尽管各个板块自身实现了信息化,但它们彼此相互孤立,这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要求相差甚远。例如,公安、城管和交通部门都有各自的视频监控系统,其中一个部门需要使用其他部门的视频资料时还需要走申请流程,耗时耗力,制约了对一些问题的处理速度。分散的信息在融合、关联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另外,各部门各自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有可能会导致重复建设、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处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信息共享不足也是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服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了政府对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相关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尚不够成熟和完善

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技术实力还不够强,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在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搭建上对海外企业依赖度比较高。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的重要基础,传感器和射频识别技术是关键。而我国在高端传感器制造,超高频、微波射频识别芯片制造方面的技术实力不强。我国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方面的性能不高,虽能满足中低档传感器市场的需求,但中高档传感器还依赖进口。此外,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还不够成熟,离建设智慧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就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而言,我国在基础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还不强,这也制约了技术发展的速度。

一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未能紧密匹配社会公众实际需求

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技术只是手段。然而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却舍本逐末,重技术,而轻需求,一些项目的建设陷入了为技术而技术的窠臼。一些城市只是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当下最流行的信息基础设备,以技术的先进性来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而未评估这些技术能否有效解决民众当下最迫切的需求。这就造成一些城市多了很多先进技术,但民众遇到的问题仍不见少。技术应用与民众实际需求脱节,并未有效提升城市整体服务质量。一些技术开发厂商在新技术研发上会过于追求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忽视了民众是否真的需要、能否有效解决民众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未掌握智慧城市核心信息技术,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智慧城市的一大特征就是让信息化、网络化渗透到市政管理、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网络安全隐患所可能侵袭的范围。随着泛在网络的发展,政务、交通、能源、金融、医疗、教育、通信等各领域都将实现互联互通,这些都将成为网络攻击的显著目标,一旦遭遇攻击,为不法分子所操控,不仅会造成信息泄密,还会造成城市生活上的混乱和瘫痪,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交通灯系统充分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那么一旦为不法分子所控制,那么交通指挥将陷入一片混乱。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政府和民众在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上如果不能适配城市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隐患。可以说,缺乏网络安全保障的智慧城市是悬在政府和民

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一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还不能做到自主可控,这会带来网络安全隐患。

民众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民众,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也要充分吸纳广大民众的智慧。民众积极有效参与智慧城市的前提是了解智慧城市。目前一些城市虽然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紧锣密鼓地启动相关项目建设,但广大民众对智慧城市的了解还不够。智慧城市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民众充分了解智慧城市,才能积极支持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意见,贡献智慧,智慧城市建设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落到实处。

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来看,普通民众对智慧城市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对智慧城市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民众分别仅占2.31%和7.69%,对智慧城市“一般了解”的民众占25.38%,“不大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民众则各占40.0%和24.62%。平均每四个民众中就有一人对智慧城市完全不了解。

“因为每个城市在地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联合国人居署并不主张将某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套用于另一城市。”

——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霍安·克洛斯

城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素的汇集,更是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力资本培养环境的改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