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某校初一(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静谧(mì) 热忱(chén) 殉职(xùn) 拈轻怕重(niān) B.鄙薄(bì) 派遣(qiǎn) 泯灭(mǐn) 见异思迁(qiān) C.纯粹(cuì) 休憩(qì) 埋怨(mái) 否极泰来(pǐ) D.惬意(xiè) 狭隘(ài) 抨击(pēng) 振聋发聩(kuì)
2.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失踪(zōng) 似的(sì) 颈下(jǐnɡ) 娱乐(yú) B.污涩(sè) 叮嘱(zhǔ)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C.怂恿(sǒng) 屋脊(jí) 懒惰(duò) 凝望(níng) D.蜷伏(quán) 活泼(pō) 郁闷(yù) 惩戒(chěng)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藤椅 辩护 酸辛 喜欢玩游 B.安祥 暴怒 预警 若有若无 C.咕噜 叮嘱 凝望 默默无言 D.惩戒 消耗 衔着 天生忧郁
4.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水渠 流淌 账蓬 不毛之地
5.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试卷第1页,总17页
A.现在的80后、90后人群中有很多低头族,“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D.“5G+医疗”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文,一般的纪念文往往包含叙事、抒情和说理的成分,但这篇文章里叙事和抒情的成分占的比重小,而说理的成分占的比重大。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运用了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序方法。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
C.《狼》这篇文章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 D.《诫子书》是春秋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与杜甫合称“李杜”。
B.《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让·乔诺,英国作家,电影编剧,他被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C.“老师轻轻点下头”一句中的“下”是量词。 D.“外面一片漆黑”一句中的“漆黑”是名词。
10. 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君/不见/下渝州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1.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 C.静以修身 静:宁静专一 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2. 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广博的才干 B.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C.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D.屠暴起 暴:突然
B.未若/柳絮/因风起 D.淫慢/则不能/励精
试卷第2页,总17页
1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A.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15.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核心是“静”,“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描写,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也烘托了诗人独在异乡的羁旅愁情。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讲述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有不屈的精神,不能在强权面前低头的道理。
16. 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撒盐空中差可拟/参差不齐 C.多不接世/尊君在不 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
17. 下列句子画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博学而笃志 C.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18. 下列对《诫子书》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B.本文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和人的志向相关。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9. 下列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C.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试卷第3页,总17页
B.屠自后断其股 D.其一犬坐于前
B.人不知而不愠/四十而不惑 D.思而不学则殆/则是无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20.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21. 分析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④/③
22. 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试卷第4页,总17页
B.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②⑤/③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方:_______________ ②目似瞑,意暇甚 意:_______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 ④有屠人货肉归 货: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3)下面有关【甲】文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三、默写题 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4)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7)子曰:“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8)《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猫冢 宗璞
试卷第5页,总17页
10月份到南方转了一圈,再回到家里,满眼已是初冬的景色,风庐屋舍依旧,房中父母遗像依旧,我觉得似乎一切平安,和我们离开时差不多。
见过了家人以后,觉得还少了什么。少的是家中另外两个成员——两只猫。“媚儿和小花呢?”我和仲同时发问。家人回答说,它们出去玩了,吃饭时会回来。午饭之后是晚饭,两只猫儿还不露面。最终这一天它们没有出现。 “小花,小花,快回家!”我开了门灯,站在院中大声召唤。
小花被家人认为是我的猫,叫它回家是我的差事,别人叫,它是不理的,仲因为给它洗澡,和它隔阂最深。一次仲叫它回家,越叫它越往外走,走到院子的栅栏门了,忽然回头,见我站在屋门前,它立刻转身飞箭似的跑到我身旁。没有衡量,没有考虑,只有天大的信任。对于这样的信任我有些歉然,因为有时我也不得不哄骗它,骗它在家等着,等到的却是洗澡。可它似乎认定了什么,永不变心,总是坐在我的脚边,或睡在我的椅子上。再叫它,它还是高兴地回家。
可是现在,无论我怎么叫,只有风从树枝间吹过,好不凄冷。
上世纪70年代初,一只雪白的、蓝眼睛的狮子猫来到我家,我们叫它狮子,它活了5岁,在人来讲,约30多岁,正在壮年。它是被人用鸟枪打死的。当时它刚生过一窝小猫,好的送人了,只剩一只长毛三色猫,我们便留下了,叫它花花。花花5岁时生了媚儿,因为好看,没有舍得送人。花花活了10岁左右,也还有一只小猫没有送出。也是深秋时分,花花病了,不肯在家,曾回来有气无力地叫了几声,用它那妩媚温顺的眼光看着人,那便是它的告别了。后来它忽然就不见了。猫不肯死在自己家里,怕给人添麻烦。
孤儿小猫就是小花,它是一只非常敏感,有些神经质的猫,非常注意人的脸色,非常怕生人。它基本上是白猫,头顶、脊背各有一块乌亮的黑,还有尾巴是黑的。它的尾巴常蓬松地竖起,如一面旗帜,招展得很有表情。它的眼睛略呈绿色,目光中常有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常常抚摸它,对它说话,觉得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回答。若是它忽然开口讲话,我一点儿不会奇怪。
小花有些狡猾,心眼儿多,还会使坏。一次我不在家,它要仲给它开门,仲不理它,只管自己坐着看书。它忽然纵身跳到仲的膝上,极为利落地撒了一泡尿,仲连忙站起时,它已方便完毕,躲到一个角落去了。“连猫都斗不过”成了仲的一个话柄。 小花也是很勇敢的,有时和邻家的猫小白或小胖打架,背上的毛竖起,发出和小身躯全不相称的吼声。“小花又在保家卫国了。”我们说。它不准邻家的猫践踏草地。猫们的界限是很分明的,邻家的猫儿也不欢迎客人。但是小花和媚儿极为友好地相处,从未有过纠纷。
媚儿比小花大4岁,今年已快9岁,有些老态龙钟了。它浑身雪白,毛极细软柔密,两只耳朵和尾巴是一种娇嫩的黄色。小时可爱极了,所以得一媚儿之名。它不像小花那样敏感,看上去有点儿傻乎乎。它曾两次重病,都是仲以极大的耐心带它去小动物门诊,给它打针服药,终得痊愈。两只猫洗澡时都要放声怪叫。媚儿叫时,小花东藏西躲,想逃之夭夭。小花叫时,媚儿不但不逃,反而跑过来,想助一臂之力。其憨厚如此。它们从来都用一个盘子吃饭。小花小时,媚儿常让它先吃。小花长大,就常让媚儿先吃。有时一起吃,也都注意谦让。我不免自夸几句:“不要说郑康成婢能诵《毛诗》,看看咱们家的猫!” 可它们不见了!两只漂亮的、各具性格的、懂事的猫,你们怎样了?
据说我们离家后的几天中,小花在屋里大声叫,所有的柜子都要打开看过。给它开门,又不出去。之后就常在外面,回来的时间少。再以后就不见了,带着爱睡觉的媚儿一
试卷第6页,总17页
起不见了。
“到底是哪天不见的?”我们追问。
都说不清,反正好几天没有回来了。我们心里沉沉的,找回的希望很小了。 “小花,小花,快回家!”我的召唤在冷风中向四面八方散去。 没有回音。
小花和媚儿的毛都很长,很光亮。但长毛也有麻烦处,它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掉毛,又不肯在指定的地点活动,以致家里到处是猫毛。一周过去了,没有踪影。也许有人看上了它们那身毛皮——亲爱的小花和媚儿,你们究竟遇到了什么!
我们曾将狮子葬在院门内的枫树下,大概早融在春来绿如翠、秋至红如丹的树叶中了。狮子的儿孙们也一代又一代地去了,它们虽没有葬在冢内,也各自到了生命的尽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生命只有这么有限的一段,多么短促。我亲眼看见猫儿三代的逝去,是否在冥冥中,也有什么力量在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消逝呢?
(1)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家中几只猫的故事。这几只猫在详略上是如何处理的?它们的命运又有何不同?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都是有关“风”的描写,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它在全文的作用。
(4)本文标题“猫冢”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五、写作
按要求作文。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让人敬佩;植树牧羊人的担当与奉献,让人敬佩;莫顿·亨特的父亲富有教育智慧,让人敬佩;诸葛亮“修身立德”的品质,让人敬佩……生活中,也一定有让你敬佩的人,给了你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请以“最让我敬佩的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7页,总1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某校初一(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A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鄙薄”的“鄙”应读作“bǐ”。 C项,“埋怨”的“埋”应读作“mán”。 D项,“惬意”的“惬”应读作“qiè”。 故选A。 2.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似的”的“似”应读作“shì”。 C项,“屋脊”的“脊”应读作“jǐ”。 D项,“惩戒”的“惩”应读作“chéng”。 故选B。 3. 【答案】 B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安祥”应写作“安详”。 4. 【答案】 C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试卷第8页,总17页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废嘘”应写作“废墟”。 B项,“干躁”应写作“干燥”。 D项,“账蓬”应写作“帐篷”。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项,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所以“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属于“喜出望外”的事件。 D项,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作出判断。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6. 【答案】 A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搭配不当,“培养”与“重要工作”搭配不当,去掉“和培养”。 C项,用词不当,可将“劝阻”改为“劝说”。 D项,成分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故选A。 7.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人”。 B项,语序不当,“对话”和“互鉴”调换位置。 D项,语意重复,删掉“更便捷”或“更方便”。 故选C。 8.
试卷第9页,总17页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狼(蒲松龄) 诫子书(诸葛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 9. 【答案】 C
【考点】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文学常识 词性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B项,让·乔诺是法国作家。
D项,“外面一片漆黑”一句中的“漆黑”是形容词。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诫子书(诸葛亮) 狼(蒲松龄) 咏雪(《世说新语》) 峨眉山月歌(李白)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为完整意思,巧变诡诈,中间不能断开。正确停顿应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试卷第10页,总17页
11. 【答案】 B
【考点】 文言实词
诫子书(诸葛亮) 《论语》十二章(《论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12. 【答案】 A
【考点】 文言实词
诫子书(诸葛亮) 狼(蒲松龄) 杞人忧天(《列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才:增长才干。 13. 【答案】 B
【考点】 文言虚词 狼(蒲松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例句中的“其”为代词,代指狼。 A项,代词,代指柴草堆。 B项,代词,代指狼。 C项,代词,代指屠户。 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故选B。 14. 【答案】 B 【考点】
试卷第11页,总17页
文言翻译 狼(蒲松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那样。 C项,句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
D项,句意为: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故选B。 15. 【答案】 D
【考点】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赏析关键诗句
《论语》十二章(《论语》) 夜雨寄北(李商隐) 狼(蒲松龄) 诫子书(诸葛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6. 【答案】 D
【考点】
诫子书(诸葛亮)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咏雪(《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成年男子。 B项,大体/高低。
C项,副词,表否定/同“否”。 D项,都是“达到”的意思。 故选D。
试卷第12页,总17页
17. 【答案】 D
【考点】
诫子书(诸葛亮) 文言虚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B项,表转折/表顺承。 C项,表目的/介词,用来。 D项,均为连词,就。 故选D。 18. 【答案】 D
【考点】
诫子书(诸葛亮)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19. 【答案】 C
【考点】 狼(蒲松龄)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敌:攻击/敌人。 B项,前:前面的/向前。
C项,之:都是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D项,以:来/用。 故选C。 20.
试卷第13页,总17页
【答案】 A
【考点】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狼(蒲松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其一”,其中一只狼,作主语;“犬”,像狗一样,作状语;“坐”,作谓语;“于前”是补语。因此朗读节奏应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A。 21. 【答案】 D
【考点】 狼(蒲松龄)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代词;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③凑足音节,不译;④代词;⑤助词,的。因此应分类为:①④/②⑤/③。 故选D。 22. 【答案】 C
【考点】 狼(蒲松龄)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愤怒之情”错误,“暴”字形象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决心和速度。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正,②神情、态度,③挖洞、打洞,④卖
(2)①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②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后了几步。 B
(4)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试卷第14页,总17页
狼(蒲松龄)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色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后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解答】
(1)①句意:(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方:正。 ②句意: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 ③句意:另一匹狼正在柴草堆打洞。洞:挖洞、打洞。 ④句意: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货:卖。
(2)①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少:稍微。却:退后。
(3)B项,【甲】文的主旨是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4)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明显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题。 三、默写题 【答案】
(1)断肠人在天涯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无人送酒来 (5)夜阑卧听风吹雨 (6)秋风吹散马蹄声 (7)三军可夺帅也
试卷第15页,总17页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考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名篇名句默写 峨眉山月歌(李白) 秋词(其一)(刘禹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潼关(谭嗣同)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涯”的正确书写。 (2)注意“渝”的正确书写。 (3)注意“鹤”的正确书写。 (4)注意“酒”的正确书写。 (5)注意“阑”的正确书写。 (6)注意“蹄”的正确书写。 (7)注意“夺”的正确书写。
(8)由“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可推知答案。注意“致”的正确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1)略写狮子和花花,详写小花和媚儿。
命运:①狮子,被鸟枪打死;②花花,病死;③小花和媚儿,丢失。
(2)①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对小猫未归的担心与忧虑。 ②为小猫不归埋下伏笔,暗示它们的生命可能走到尽头。
③一遍遍的呼唤与风夹杂在一起传向四方,形象地表达作者心中满是对猫的挂念与思念。
(3)结构上:总领全文。
内容上:体现了作者对猫的深切怀念与对它们生命的尊重;由实及虚,由猫的生命联想到人的生命;使文章更有深度,升华了主题。
(4)①“猫冢”体现了“我”对猫儿的深切怀念与对它们生命的尊重。
②由实及虚,由猫的生命联想到人的生命;使文章更有深度,升华了主题。 【考点】 散文阅读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试卷第16页,总17页
记叙文标题含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通读文章可知,作者亲历了三代猫的逝去,文章前半部分,略写了狮子和花花;后半部分,详写了小花和媚儿。这几只猫的命运不同,狮子死于人为,被鸟枪打死;花花死于患病,让人伤感;小花和媚儿失踪未归,令人挂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等。文章两处画线句子都是有关“风”的描写,“只有风从树枝间吹过,好不凄冷”,写“我”声声呼唤小猫却不见应答,小猫不见了,而上文说到“我”和小猫之间的感情深厚,可想而知,“我”此时对小猫十分担忧。“我的召唤在冷风中向四面八方散去”,写出了“我”急切盼望小猫回家的心情,“我”希望小猫能够听到“我”对它们的呼唤声,表达了“我”对小猫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小猫失踪的命运,找回它们的可能性很小,为下文写“也许有人看上了它们那身毛皮——亲爱的小花和媚儿,你们究竟遇到了什么”,猜测它们生命可能走到尽头埋下伏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收束全文,总写了“我”家曾养过的一只只猫。内容上,就情感而言,“我”对猫投入了深厚的情感,对三代猫的逝去表达了一种怀念和追悼,体现了“我”对它们生命的尊重;就文章主旨而言,尾段通过写猫的命运而联想到了人的命运,阐述了生命的易逝,赋予文章更深层次的含意,升华了文章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标题进行分析。由文章可知,“猫冢”为小猫狮子的埋葬处所,而“冢”代表着死亡,“猫冢”也预示着猫的命运,综观这几只猫的经历,“狮子和它的后代们一代代生命凋零,而小花和媚儿也不知所踪,可能已遭遇不测”,“我”关注每一只猫,对每一只猫都有深厚的感情,体现了“我”对它们生命的尊重,在一只只猫以各种原因离开时,“我”对它们十分不舍,表达了“我”对它们的怀念之情;再深入分析,结合最后一段“我亲眼看见猫儿三代的逝去,是否在冥冥中,也有什么力量在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消逝呢”,由猫及人,人何尝不是有这样一个“冢”,发出生命易逝的感慨,升华了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五、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试卷第17页,总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