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理论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推进路径浅析
高斯芃
(国家行政学院 电子政务中心ꎬ北京 100089)
[摘 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ꎬ全国各省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已然进入“快车道”ꎬ“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形态初步形成ꎬ可谓成绩与挑战并存ꎮ各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在摸索中前进ꎬ从宏观角度明确一条清晰的推进路径对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建设进程的稳步提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ꎻ网上平台ꎻ推进路径[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019 时代新宠
“互联网ꎬ它似乎就像一支熠熠生辉的魔法棒+”2012年11月首次被提出ꎬ之后迅速成为
ꎬ挥到之处万木逢春ꎬ一片欣欣向荣ꎬ由此也引领了各领域的实践探索以及学术界的理论探讨ꎮ就政务领域而言ꎬ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ꎬ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就在政务服务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准备腾飞的那一刻ꎬ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也迈入了新时代ꎮ
1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提出要大力推行2016年3月ꎬ“互联网李克强总理在+政务服务«政府工作报告”ꎬ标志着“互联网»中首次+政务服务”正式纳入国家战略ꎮ随后ꎬ«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等中央文件陆续出台ꎬ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由此进入“快车道”ꎮ特别是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以来ꎬ浙江、贵州等省市被确定为试点地区ꎬ先期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建设ꎬ取得了不俗成绩ꎮ从试点省市建设情况来看ꎬ目前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形态已逐步形成ꎬ其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ꎮ11 省级“一张网”建设全面铺开ꎬ建设深度有所欠缺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底前ꎬ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ꎮ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ꎬ各省市也在大力推进“一张网”建设进度“ꎬ概括起来可以形容委办局办事系统页面风格的统一网面已铺开”主要表现为为ꎬ“基本实现了省内各级政府及各网面已铺开、网深尚不够”ꎮꎬ基本实现了省级平台内身份认证的全网通ꎬ基本实现了省内各类公共服务事项的标准化ꎮ“网深尚不够”则重点表现在这张大网覆盖下的深层次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深度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互联网+”的标准ꎮ
12 各类清单细致梳理ꎬ与简政放权融合不够密切
服务为核心“互联网ꎬ+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政务服务”是以简政放权ꎬ以信息化技术为支、创新监管、提升撑“数据跑腿ꎬ创新实践”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互联网+”思维ꎮꎬ权力事项与办事指南的全
开启从“群众跑腿”到面梳理作为一项“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规定动作”ꎬ目前各试点省市基本都已初步完成ꎮ但是从梳理和使用的深度上来看ꎬ还存在与简政放权融合不够密切的问题ꎮ具体来讲ꎬ目前各省市权力事项的梳理基本是依托各层级政府以及各委办局在纵向“条”的范围内逐级开展汇集的ꎬ这种梳理与汇集是一种“政府视角”下的“条汇集”ꎮ而在实际办事过程中ꎬ“群众视角”往往看到的是“块需求”ꎬ许多事项常常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办理ꎮ而简政放权实际上是一种既包含“条”同时更注重“块”层面的简政放权ꎬ本质上是与“群众的互联网“群众视角“+”不谋而合的ꎮ因此不难看出ꎬ目前各省市块需求政务服务”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平台的清单“条汇集ꎮ”与简政放权和13 网上平台广泛启用ꎬ逐步实现从“网上晒权”到“网
上行权 各省市
“”网上晒权“互联网”+政务服务到“网上行权”一步质的飞跃”ꎬ一字之差却体现了目前
ꎮ“晒”是一种静态的梳理和展现ꎬ而“行”则是一种动态的执行和完成ꎬ正是“行”体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鲜活的生命力ꎮ从目前各试点省市建设情况来看ꎬ基本都已经完成了服务事项梳理以及权力清单梳理等“网上晒权”的基础性工作ꎬ同时在此基础上正在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上服务、信息核验等“网上行权”工作ꎬ并且已初步形成行政权力事项库、便民服务事项库和办件信息库ꎬ而电子证照库和监管信息共享库也正在建设中ꎬ“网上行权”正在得到逐步完善ꎮ14 交换平台初步搭建ꎬ共享机制有待突破
共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灵魂ꎮ从本质上讲ꎬ“行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实政务服务进ꎬ以使其符合“互联网+”思维ꎬ并在此基础上以线上“并行”的“数据流”代替线下“串行”的“人流”ꎬ来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高质供给ꎮ由此可见ꎬ数据流的并行是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关键所在ꎬ而其并行的要害就在于共享ꎮ从各试点省市建设情况来看ꎬ虽然交换共享平台已经基本搭建ꎬ但是有两个根本问题始终没有搞清:一是共享需求ꎬ即“要共享什么”ꎻ二是共享机制ꎬ即“如何共享”ꎮ这两个关键问题的不清晰无疑极大制约了信息共享的实现ꎬ同时降低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水平ꎮ
20184 19前沿理论
15 电子证照库集中建设ꎬ运行模式亟待探索
电子证照库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之一ꎬ因此也是各试点省市重点关注的建设内容之一ꎮ但是从目前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ꎬ电子证照库并没有发挥预想效能ꎬ其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定位不清晰ꎬ而这种不清晰既来源于法律支撑的缺失ꎬ也来源于交互认证以及实时更新等配套机制不完善的掣肘ꎮ
16 数据留痕逐步实现ꎬ大数据分析愿景日益清晰大数据蕴含大价值ꎬ而其价值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的优势互联网ꎮ在大数据时代面前ꎬ+政务服务ꎬ“互联网+政务服务”概莫能外ꎮ“一张网””的建设形成了数据沉淀和分析的基础在政务大数据汇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ꎬ而大数据同样也能够反作用于政务平台ꎬ在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全面加强监管和预警等方面能够极大提升政务平台的建设层次ꎮ目前ꎬ上海、贵州、浙江等多个省市的平台都在致力于大数据的开发与使用ꎬ大数据分析愿景已初步形成ꎮ17 网上办件量稳步上升ꎬ与公众需求结合尚需加强
自各省市网上平台运行以来ꎬ办件数量及群众满意度的攀升有目共睹ꎮ作为衡量平台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ꎬ办件数量的上升是对平台建设成绩莫大的认可ꎮ但是ꎬ建设部门仍须清醒地认识到ꎬ相比于庞大的事项办理数量来讲ꎬ能够实现网上办理的件数仍然是十分有限的ꎮ这就需要平台建设者在开发平台办事功能时ꎬ能够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实际需求ꎬ从“群众视角”出发ꎬ充分利用大数据ꎬ着重开发并完善那些群众办理量最大、办理次数最频繁的事项功能或事项功能链ꎬ以特色事项或事项链为单元ꎬ将其涉及的所有流程和需求打包处理ꎬ同时能够及时推送链条上的下一办事环节ꎬ并在多元身份认证、深度共享、多渠道支付、实时追踪、评价问责等方面不断优化服务ꎮ
18 线上线下融合日益密切ꎬ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一体化发力
的有机结 目前ꎬ“合各试点省市已经基本实现了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ꎮ从分解角度来看ꎬ实体大厅实现的是一个有序物理集中到了一个统一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ꎬ将原本各自为战的分散办公场所、统一服务的标准化办事大厅“可以方便定位所需服务由集中到分散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实体办事过程”的过程ꎮ而网上大厅则是一个ꎬꎬ浏览办事指南通过统一平台ꎬ、下载所需表格统一认证ꎬ用户ꎬ并行办理业务ꎬ实时关注进度ꎬ甚至实现全程网上办理ꎬ抑或与实体大厅相配合实现“最少见面次数”办理事项ꎮ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两种途径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ꎬ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ꎮ
2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的研究中ꎬ许多学者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ꎬ多从微观、具象层面详细给出了推进路径或推进策略ꎮ文章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进行解析ꎮ
21 明确推进路径的前提是界定研究边界
建设一个省、一个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ꎬ不可不谓“千丝万缕”ꎮ从宏观
2020184
中国市场 2018年第10期(总第965期)
层面上来看ꎬ涉及多部门的协调互动ꎬ涉及法律、政策、技术等多领域的配套支撑ꎬ涉及与市场主体的通力合作等ꎮ从微观领域来看ꎬ涉及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在线支付、数据共享、评价评估、新旧系统整合、政务服务事项梳理、目录清单建设等ꎮ面对如此繁复的研究ꎬ要明确“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ꎬ必须以清晰界定研究边界为基本前提ꎮ
首先ꎬ必须明确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怎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ꎮ“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经提出ꎬ虽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热议ꎬ但其始终缺少一个清晰的定义ꎬ即我们需要建设的应当是一个怎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ꎮ文章认为建设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至少应当满足两点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改革趋势ꎬ这点是其根本ꎮ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ꎬ应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ꎬ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为手段ꎬ优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ꎬ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ꎬ为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ꎻ二是要符合百姓实际需要ꎬ这点是其核心ꎮ“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ꎬ对于它的广大用户———百姓而言ꎬ政务服务平台应当是一个智能化“黑箱系统”ꎬ使用者无须知道系统内部的运行逻辑ꎬ只需从系统一端输入需求ꎬ另一端即能输出结果ꎬ这样的系统才是合格的系统ꎬ也应当是政务服务平台的追求ꎮ
«“其次ꎬ必须明确“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界定”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政务服务”的边界是什么ꎮꎬ即按事项性质分类可分为»关于“互联网+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ꎻ按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政务服务事项ꎻ按实施主体分类即按照事项的管理归属部门进行分类ꎻ按服务主题分类可按面向自然人和法人的不同主题进行分类ꎻ按服务层级分类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代办)政务服务事项ꎻ按服务形式分类可分为线上办理、线下办理、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ꎻ按行政管辖分类可分为定点办理、跨地区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ꎮ由此可以看出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政务ꎬ“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服务事项ꎬ因此我们在讨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时ꎬ需严格按照它自身的研究边界来界定ꎬ而将它与门户网站等传统电子政务视域下的产物“一把抓”是不明智的ꎮ22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的“一重点”及“四
步走 重点 ”
文章认为推进ꎬ“互联网+政务服务”应当牢牢把握一个决定了其全面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组织由上自下“一重点分四步逐步实现”即“一把手工程ꎮ
”ꎮ网上政务平台的繁复性
统筹协调推进ꎬ地区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ꎬ同时充分吸纳各相关部门人员ꎮ如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应由省级统筹规划ꎬ按照“统一顶层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推进应用、统一办理平台、统一数据共享”的原则ꎬ在全省范围内纵深推进“四步走”第一步为“反身自省ꎮ
”ꎮ即结合本地区目前
高斯芃:“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推进路径浅析
前沿理论
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现实基础ꎬ可以借鉴第三方评估结论ꎬ准确定位自身优势及劣势ꎬ描述何为“本地区实际情况”ꎮ特别是要对现有分散的网站、平台、系统、数据库以及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细致梳理ꎬ充分考虑公安、税务等一些已经非常完善的政务系统运行情况ꎬ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件ꎬ“«四步走”ꎮ
“互联网”+第二步为政务服务”“按图索骥技术体系建设指南”ꎮ作为全国指导性文»为各地区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建设路径ꎬ这既是方法ꎬ更是要求ꎮ因此各地区应当按照该指南要求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ꎬ系统梳理需要完成的建设任务和路线图、时间表等省市已经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四步走ꎬ”完成基础层面的建设第三步为“择优而从ꎮ
ꎬ其省级政务平台已初见成”ꎮ前期ꎬ浙江、贵州
效ꎮ正所谓“他山之石ꎬ可以攻玉”ꎬ再建地区应当高度重视试点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经验ꎬ扬长避短、择善而从优化任务的前提下“四步走”ꎬ第四步为完成优化层面的建设ꎬ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独具匠心ꎮ
”ꎮꎬ在完成基础任务和
梳理本地区的特色建设任务“面的建设互联网+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ꎬ凭借自身特色使本地区ꎮ政务服务在这一步中可以考虑以推数个”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标杆工程ꎬ完成特色层”为抓手ꎬ带动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整体提升ꎮ由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ꎬ需要解决的如信息共享等许多共性问题绝非朝夕之举ꎬ将建设工作中的全部难点都列为重点等同于没有重点ꎮ因此ꎬ在特色层面建设的明智之举应当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办件量面广量大、社会关注度高并且有整合突破可能性的一些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标杆工程”ꎬ如不动产登记、社保办理等ꎬ以这些“标杆工程”为突破口ꎬ提纲挈领带动特色层面的建设任务ꎮ
基于此ꎬ文章认为ꎬ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路径应当为:确立“一把手工程”ꎬ合理评估地区现有电子政务能力ꎬ在基础层面上参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
系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的建设步骤完成“规定动作”ꎬ在优化层面上参照各试点省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完成“升级动作”ꎬ在特色层面上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完成“自选动作”ꎬ走一条从基础到优化再到特色的建设道路ꎮ
3 结 论
当前开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基于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ꎬ通过集聚政府资源而建设的统一开放共享的政务服务平台ꎮ它对政府传统的管理理念、职能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重组ꎬ将涉及政府对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重构ꎬ以此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的综合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ꎬ是民心所望、施政所向ꎮ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ꎬ各省市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ꎬ“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建设成绩斐然、成效显著ꎮ当然ꎬ不可否认的是ꎬ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过程中ꎬ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应对ꎬ许多瓶颈亟须突破ꎬ许多难题亟待攻克ꎮ因此ꎬ“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路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ꎮ
参考文献:
路径[1][J].翟云行政管理改革“互联网ꎬ+政务服务2016(3).
”:现实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及管理模式[2]周民[J].ꎬ贾一苇电子政务推进ꎬ2016“互联网(6).+政务服务”ꎬ创新政府服务议[J].[3]经贸实践富嫒莉ꎬ浅析2017“互联网(19).
+政务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究——[4]—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为例张丽丽新常态下推进[J].“互浙江学刊联网+政ꎬ务2016服务(5).”建设研[J].[5]张育雄“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浅析
现代电信科技ꎬ2016(4).
[作者简介]高斯芃(1985—)ꎬ女ꎬ汉族ꎬ北京人ꎬ国家行政
学院电子政务中心博士生ꎬ研究方向:电子政务ꎮ
20184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