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填筑填料粒径要求
设计填筑的工程措施为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厚0.4米;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厚2.3米,A、B料粒径不大于6cm;基床以下路堤填筑A、B组料或C组块石、碎石、砾石填料,填料粒径不大于7.5cm。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①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30%;②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③颗粒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④被的含有粘土及其他杂质。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路堤 路堤填筑立体剖面图
1、施工方法
试验段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向上填筑。每填一层,完成试验作业内容经检测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层。
填料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形。平地机整形精平,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再振压。
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根据施工作业流程组织好施工,总结出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数据。
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紧盯现场,时刻检测路堤填筑的虚铺厚度和碾压厚度。试验人员对于每层压实度检测,统计出一套严谨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实施性数据资料。
2、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流程 2.1施工流程
地基处理验收→沉降观测装置埋设→铺土工格栅→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填筑→基床底层填
筑→沉降观测→桩板结构施工→基床表层填筑→每填筑1.8m进行冲击碾压→数据分析→参数确定。
施工流程图见下图
数据分析 总结确定相关参数 每填筑1.8m进行冲击碾压 沉降观测、桩板结构施工 沉降观测装置埋设 土工格栅铺设 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填筑 基床底层填筑 基床表层填筑 压实度检测是否合格,不合格继续碾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准备 否 地基处理验收合格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流程图
3、基底处理
(1)对于路堤基底未采用复合地基或挖除换填处理的地段必须清楚植物根系,当松土厚度小于0.3m时,应碾压密实,压实标准与基床底层路堤压实标准一致。当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应进行翻挖并分层回填密实,当原土材料不满足压实标准时采用A、B料换填,其碾压密实度应达到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对非复合地基处理的路基土质基底均需进行冲击碾压或重型碾压压实,以满足路堤基底密实的压实标准。
(2)对于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地路堤地段,清
除表层种植土,换填渗水性填料或水稳性好的填料,换填厚度高出地面0.5m。
(3)路堤基底处理倾斜地段(包括路堑与路堤衔接处、路基横断面及桥路过渡段纵向及横向较陡处等),当地面横坡为1:10-1:2.5时,路堤基底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小于0.6m,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底设2-4%向外倾斜的坡度;当地面横坡等于或都与1:2.5的地段时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原地面尽量整平,以保证路基纵横断面的沉降均匀。
(4)当地基存在黏土、软土、松软土或液化图层等,不能满足路基稳定、沉降要求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5)挖除的种植可用于边坡培土植草,多余种植土应运往弃渣场进行集中堆放。 (6)填土高度小于2.7m的低矮路堤地段,基底需设置防排水层,具体详见成贵施路专-04图。
4、沉降观测装置埋设
4.1根据设计图纸分别在对应断面处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分别有两种观测装置:人工沉降观测装置和自动沉降观测装置。
4.2技术要求
4.2.1人工沉降观测埋设
(1)路基填筑前埋设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个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侧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设方法此阿勇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一C15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2)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沉降板。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1cm,侧杆采用φ40mm厚壁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管采用直径不小于φ75mm、厚度不小于4mm的硬PVC管。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沉降板,沉降板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夯实,在套上保护套,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随着填土高度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次接长以1m为宜。路基填筑和运梁期间应注意保护沉降板。周围设置标牌标识。在褥垫层顶部开槽埋设剖面沉降管,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设置有效防护,剖面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断口密合。
(3)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在路基两侧及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φ20mm钢筋制作,钢筋头为半圆形,高出埋设表面5m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4.2.2自动沉降观测埋设
(1) 基准板为长400mm*宽400mm,厚度5mm铁板。基准板向上螺接观测杆,观测杆为直径φ16钢筋。
(2)中继基准板为长400mm*宽400mm,厚度5mm铁板,随分层填筑向上螺接φ50钢管至路基底层表面。
(3)定位装载箱需含有储液罐。
d. 在基准点位置向下钻孔到基岩,且埋设φ50钢管基准杆,向上螺接基准点所在基准板上。
4.2.3沉降观测系统装置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Ⅱ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路基沉降自动检测系统(A型)路基布设图
路基沉降自动检测系统(B型)路基布设图
5、土工格栅施工
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检测、清理下承层→人工铺设土工格栅→搭接、绑扎、固定→摊铺上层路基土→碾压→检测。
5.1施工放样
根据高程测量结果定出边线,洒白灰线标识,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5.2铺设土工格栅
将土工格栅运至铺设起始位置,参照参考线进行铺设,其实位置用插钉及土石压重固定,然后用人工方法将格栅缓缓向前拉铺,每铺10米长进行人工调直一次,直至一卷格栅铺完,再铺下一卷。铺设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褶皱、重叠,并要注意避免过量拉伸从而避免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而产生破坏或撕裂、局部顶破等操作同前。大面积铺设后,要整体调整其平直度。铺设应平铺,拉直、不得重叠,不得卷曲、扭结。
接铺:以卷长为单位作为铺设的段长,应铺格栅的段长内铺满以后,再整体检查一次铺设质量,然后接着铺设下一段,下一段铺设时,格栅与格栅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搭接,然后使用8号铁丝呈“之”字形穿绑固定后继续向前进方向铺第二段。
5.3搭接、绑扎、固定
铺筑坡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应与路面平行搭接处用铁丝呈“之”字形穿绑,搭接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使用U形钢筋锚钉进行锚固,间距1m,呈正方形布设。锚钉采用φ8钢筋弯制而成,尺寸为宽10cm,锚固深度不小于20cm。
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其质量要求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项目 下承层平整度 纵向搭接宽度 横向搭接宽度 搭接缝错开距离 施工质量要求 15mm 30-60cm 30-60cm >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每200m检查4处 抽查2% 抽查2% 抽查2% 备注 土工格栅铺设到位并报检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下一层填料的施工,以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曝晒,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超过48h。杜绝一切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或停放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上,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损坏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
本标段有CFG桩段路基在桩顶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在沉降观测装置埋设完成后铺筑一层15cm厚碎石垫层,然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中间夹30cm厚碎石垫层,再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时接口应与第一层错开布置,铺设完成后摊铺15cm后碎石垫层,然后填筑路堤填料。
填方高度大于4m的路堤段,在边坡不小于3m的范围内每填筑0.6-1cm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铺设宽度不小于3m。
6、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填筑
6.1试验段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沉降观测 结 束 填料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检测区段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土工格栅铺设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每 冲压击碾 检验签证沉降观测基床底层填筑1.8m6.2测量放线
采用全站仪定出路基设计中心线,每10米钉一木桩,据高程测量结果定出边线,洒白灰线标识,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6.3摊铺 6.3.1画网格
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8m×8m用白灰画网格,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
6.3.2控制填料质量及松铺厚度
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是否有粗细颗粒严重离析现象,若有采取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现场二次拌合,确保填料均匀。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卸土车数,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松铺厚度可分根据试验段总结参数控制。根据压实机械组合、压实遍数及检测结果找出不同类别填料的最佳松铺厚度。
6.3.3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保证填筑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当平地机刮平整后测松铺高程。
6.3.4控制填料含水量。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率控制为最佳含水量+2%~-1%。填料含水率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填料含水率过大时,采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
6.4机械整平
检测合格 检测不合格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流程
6.4.1粗平;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为保证每层的平整度及施工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要检查层厚和平整度。
6.4.2精平;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精平作业。且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
6.4.3集窝处理;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集窝现象,应安排小型挖机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改良级配。对骨料局部集窝部分,由人工进行现场拌和。
6.5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 6.5.1碾压组合: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
碾压组合方式1: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2: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3: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
压实顺序应按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6.5.2搭接处理: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死角、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6.5.3填料进场至碾压封闭完成时间应控制施工时间,宜为2小时以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碾压封闭,现场试验员应及时检测填料含水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6.6洒水或晾晒
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超过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的1%。当含水量太低时,在表面洒水并尽可能地搅拌,待提高含水量后再摊铺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则在摊铺后先晾晒,待降低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填层厚度可适当减薄。在洒水或晾晒时,前后两区段交叉施工。
6.7路面整形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每20m设三个桩(两个边桩,一个中桩)。进行高程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线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6.8检验签证
按验标要求对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路面坡、压实质量、边坡质量等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按要求进行整修合格后予签认。
76、基床底层路堤填筑
6.1试验段基床底层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填料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检测区段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沉降观测 结 束 下承层验格收合 施工准备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夯实压检验签证沉降观测基床表层填筑6.2测量放线
采用全站仪定出路基设计中心线,每10米钉一木桩,据高程测量结果定出边线,洒白灰线标识,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6.3摊铺 6.3.1画网格
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8m×8m用白灰画网格,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
6.3.2控制填料质量及松铺厚度
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是否有粗细颗粒严重离析现象,若有采取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现场二次拌合,确保填料均匀。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卸土车数,以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松铺厚度根据试验段总结参数控制。根据压实机械组合、压实遍数及检测结果找出不同类别填料的最佳松铺厚度。
6.3.3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保证填筑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5cm,当平地机刮平整后测松铺高程。
6.3.4控制填料含水量。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率控制为最佳含水量+2%~-1%。
检测合格 基床底层填筑流程
检测不合 填料含水率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填料含水率过大时,采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
6.4机械整平
6.4.1粗平;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为保证每层的平整度及施工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要检查层厚和平整度。
6.4.2精平;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精平作业。且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
6.4.3集窝处理;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集窝现象,应安排小型挖机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改良级配。对骨料局部集窝部分,由人工进行现场拌和。
6.5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 6.5.1碾压组合: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
碾压组合方式1: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2: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3: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
压实顺序应按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6.5.2搭接处理: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死角、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6.5.3填料进场至碾压封闭完成时间应控制施工时间,宜为2小时以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碾压封闭,现场试验员应及时检测填料含水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6.6洒水或晾晒
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超过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的1%。当含水量太低时,在表面洒水并尽可能地搅拌,待提高含水量后再摊铺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则在摊铺后先晾晒,待降低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填层厚度可适当减薄。在洒水或晾晒时,前后两区段交叉施工。
6.7路面整形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每20m设三个桩(两个边桩,一个中桩)。进行高程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线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6.8检验签证
按验标要求对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路面坡、压实质量、边坡质量等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按要求进行整修合格后予签认。
7、基床表层填筑
本试验段填筑两层松铺厚度依次为第一层级配碎石20cm,第二层级配碎石20cm;预估松铺系数为1.35,所以在试验中初步确定下层级配碎石松铺27cm。对每层的试验和测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后得出最终的指导施工的施工工艺。
本次试验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检测合格 下承层验收合格施工准备搅拌运输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沉降观测 总 结 检测区段 运拌摊铺碾压碾检验签证沉降观测沉降评估合输压试验参数确定 不合格
7.1测量放样
在现有路基面上恢复中线及边线,每10m设标志桩,标示出填筑高程。 7.2运输
级配碎石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装料时注意级配碎石不离析。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施工连续作业。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保证其含水率满足设计要求。
7.3摊铺 7.3.1画网格
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9m×9m用白灰画网格,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
7.3.2控制填料质量及松铺厚度
倾倒在网格内的填料,在摊铺前检查填料是否均匀,是否有粗细颗粒严重离析现象,若有采取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现场二次拌合,确保填料均匀。经计算每网格应倒入一车填料,摊铺均匀。
7.3.3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
保证填筑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8cm,当平地机刮平整后测松铺高程。
7.3.4控制填料含水量。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率控制为最佳含水量+2%~-1%。填料含水率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填料含水率过大时,采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
7.4机械整平
7.4.1粗平;填料上足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为保证每层的平整度及施工厚度的均匀,摊平过程中要检查层厚和平整度。
7.4.2精平;待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精平作业。且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
7.4.3集窝处理;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集窝现象,应安排小型挖机对局部级配较差的填料进行现场拌和,改良级配。对骨料局部集窝部分,由人工进行现场拌和。
7.5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 7.5.1碾压组合: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
碾压组合方式1: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2: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碾压组合方式3: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静压1遍。
压实顺序应按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7.5.2搭接处理: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死角、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7.5.3填料进场至碾压封闭完成时间应控制施工时间,宜为2小时以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碾压封闭,现场试验员应及时检测填料含水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7.6洒水或晾晒
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超过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的1%。当含水量太低时,在表面洒水并尽可能地搅拌,待提高含水量后再摊铺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则在摊铺后先晾晒,待降低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填层厚度可适当减薄。在洒水或晾晒时,前后两区段交叉施工。
7.7路面整形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每20m设三个桩(两个边桩,一个中桩)。进行高程测量,
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线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7.8检验签证
按验标要求对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路面坡、压实质量、边坡质量等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按要求进行整修合格后予签认。
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边坡刷去超填部分后进行整修夯实,整修后的边坡达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平顺。
8、冲击碾压
按设计要求,路基填筑高度大于4m地段,基床以下填方每填筑1.8m进行冲击碾压。 注意事项:
8.1埋设观测点标志,冲击前观测沉降标志的标高,并做好记录。
8.2检测冲击碾压前的路基含水量,并保证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4%范围内,要根据情况适时洒水。
8.3冲击碾压前对检测点进行压实度检测,经检测压实度达到90%后方可进行冲碾施工。 8.4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机械行进速度在10~12km/h之间,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若工作面起伏较大应停止冲击碾压工作,对工作面进行整平后,再继续冲碾。
8.5冲碾前测量一次埋设钢筋顶的标高,以后每冲碾5次测量一遍标高,以计算沉降量,直至冲碾20遍。
8.6冲击碾压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宽度大于冲击压路机转弯半径的四倍时,以道路中心线对称地将场地分成两半,压实行驶路线按图所示:冲碾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错轮进行,轮迹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冲碾一遍。
1号窄道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窄道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
8.6.1如图,将路面沿行进方向分成多个平行的窄道并依次编号。冲击压路机开始时沿1号窄道冲碾,冲碾到该路段末尾后调头,由距1号窄道半个路宽的4号窄道反方向冲碾,冲碾至该路段起点后,再次转弯调头,对与1号窄道相邻的2号窄道进行冲碾。以此类推,采
用上述循环方法,对各窄道进行冲碾施工。冲击压路机行驶路线及方向已在图中标出。
8.6.2当施工场地宽度小于四倍转弯半径时,可按下图的冲压方式进行:冲击压路机由1号窄道驶入,冲碾到路段尾端后,直接调头从2号窄道继续冲碾,冲碾至路段另一端后,在调头冲碾与之相邻的3号窄道。以此类推,采用上述循环方法,对各窄道进行冲碾施工。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
8.6.3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的两端设置所需的转弯场地。
8.6.4本标段冲击压路机型号为25KJ型,轮宽为0.9m,两冲碾轮的内间距为1.17m,每遍冲碾要保证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1/3轮宽。
8.6.5以上两图仅为示意图,仅为说明冲击压路机的冲碾路线,具体窄道划分要依据施工现场冲碾路段的具体情况。现场技术人员应提前测量需进行冲碾的路宽、路长,已提前确定冲击压路机行车路线,尽量避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
8.7冲碾结束,用平地机整平施工冲碾路段,然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若表土干燥,下道应适量洒水,以保证压实效果。
9、过渡段施工
如:D3K399+620涵洞顶部距路面高度为2.64m,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顶部与涵洞顶部齐平,涵洞底部2m范围处按1:2坡度设置倒梯形倒梯形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基坑填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回填,出入口处采用土回填。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与普通路基相同。见下图
D3K399+720涵洞顶部距路面高度为4.43m,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顶部与涵洞顶部齐平,涵洞底部2m范围处按1:2坡度设置倒梯形倒梯形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基坑填充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回填,出入口处采用土回填。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与普通路基相同。见下图
过渡段其他过度形式布置图见下图:
基床表层1:11:11:1级配碎石掺5%水泥桥台基坑回填桥台与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过渡段设置方式图1:1基床底层视地质情况另行处理
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水泥基床底层渗水墙1:n基床以下路堤横向渗排水管中粗砂层桥台基坑回填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设置方式图
9.1过渡段填筑规定
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应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与基床及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施工相同。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应在4h内使用完毕。 9.2注意事项
9.2.1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9.2.2过渡段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9.2.3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9.2.4涵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涵洞造成挤压,采用小型平板夯,摊铺厚度宜为20cm。
10、试验检测
10.1外形检查:检查内容有路基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及平整度。
基床以下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 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中线至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允许偏差 ±50mm 不小于设计 ±0.5% 不大于15mm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处 检验方法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测 基床底层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5 检验项目 厚 度 中线至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允许偏差 ±30mm 0,+5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15mm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2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处 检验方法 水准仪测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测 基床表层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中线高程 路肩高程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级配碎石厚度 允许偏差 ±20mm ±20mm ±3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不大于15mm ±20mm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10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3点 检验方法 水准仪测量 水准仪测量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测 水准仪测量
10.2压实度检查: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及检验标准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压实系数K 碎石类及粗砾土 ≥130 ≥0.92 检测频率和取样部位 每100m每填高约0.9m,检测4点,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基床底层压实质量及检验标准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压实系数K 碎石类及粗砾土 ≥150 ≥40 ≥0.95 检测频率和取样部位 每100m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每填高约0.9m,检测4点,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压实系数每压实层检测6点,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压实质量及检验标准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压实系数K 级配碎石掺水泥 ≥150 ≥50 ≥0.95 检测频率和取样部位 每过渡段每压实层压实系数检测3点,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中部1点;动态变形模量每填高约30cm检测3点,其中1点应靠近桥台和横向结构物边缘处;地基系数每填高约60cm检测2点,距路基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基床表层压实质量及检验标准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压实系数K 级配碎石 ≥190 ≥55 ≥0.97 检测频率和取样部位 每100m地基系数每压实层检测4点,距路基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压实系数、动态变形模量每压实层检测6点,距路基边线1.5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寻找原因,重新碾压,直到合格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