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对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班团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学生会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二、培养内容
1.大学生骨干培养
工作目标: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主要课程:
①理论学习。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50课时的集中理论学习。邀
请一批骨干导师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分小组的讨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
①实践锻炼。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
红色城市、基层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等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①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骨干每人每年参加一定的志愿服务。通过在校园内、
城市社区、特殊的福利机构参加志愿活动、支教、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社会责任感。
①对外交流。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参与一次国际交流活动
或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①课题研究。要求每个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
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共青团干部培养
工作目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团干部,帮助团干部了解国家发展形势,培养大局意识,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主要课程:
①理论研讨。以各年级团支部为主要依托,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研讨班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教育培训和研讨,着力增强团干部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本领。
①参观考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班级优秀干部到湖南红色旅游区,以及较为贫困湘西地带进行参观考察,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并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开展专项的课题调研,提交调查报告。
①挂职锻炼。一是加大各班级班委挂职学习金统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干部的力
度,二是扩大分团委学生会的干事更多的挂职参与整个团学的运作。
④在线研讨。利用我院特有的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的金大团博客做线上研讨,充分提高效率以及时间空间的利用度。 3.青年知识分子培养
工作目标:加强党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教育,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自觉走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
主要课程:
社会服务。继续深化我院目前正在开展的大爱无声、启音之旅等志愿者服务轰动),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展青年知识分子走入社会、服务基层的渠道,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优势,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
三、工作保障
1.组织分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工作在XX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的领导下,
由院分团委学生会牵头、各班团支部实施。分团委学生会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协调建议和督促落实,并重点推动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实施;组织部负责团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办公室、宣传部负责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实施;新闻部负责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外联部负责协调相关工作保障;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负责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的选取。
各班团支部要切实加强对本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实施,成立相应小组,通过相关活动和主题班会,推进各类青年骨干的培养。
2.硬件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分团委学生应积极争取金统院的财政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保障:要依托学生会各部门、各班团支部,强化阵地建设;努力构建能够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强大网络阵地。三是师资保障:分团委学生会要广泛吸纳本院党员骨干教师等组建开放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为培养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3.机制建设
一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规范培养时限、科学安排内容等途径健全培养机制。二是建立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切实加强跟踪培养,为他们的成才发展提供切实帮助。三是各班团支部要探索完善定期向分团委积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纳入各班推荐优秀预备党员的计划。四是健全推介机制,通过五四优秀团学干部、优秀五四团支部、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加大对重点培养群体中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宣传和推介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