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心得体会

2020-12-10 来源:星星旅游
读书心得

读《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心得体会

交道中心校 王 红 2009年5月

我研读叶多嘉老师所著的《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一书,越读越觉得有味,越用越觉得管事,以至于对它爱不释手,成了我教学上形影不离的恩师挚友。

叶老师对教学方法的体悟,有其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教学方法有如过河之船,凭着它,教师把学生引渡到知识的彼岸去。这一新奇的比喻,触发了我的想象:船上的舵手岂不是老师,他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哪里是激流暗礁,鼓舞学生应当着力划桨,哪里有海上的诱人风光,启发他们如何去尽情欣赏;学生岂不就是船手,他们划船着紧用力,乘风破浪,采撷到知识的浪花,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这艘教学的方法之船,载着师生向教学目的彼岸前进。

研究中的收获与深思,我给自己设计教学方法时定下了这样的原则: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学为核心,因学设教;教法设计重在体现自己如何启迪引导,点拨疏通;学法设计重在体现如何让学生自求获得,深刻体验,并从中炼思想,炼思维、长才能。遵循这个原则,我按书中叶老师的特点,在实践中,对设计教学方法的两个问题展开了一个探索。

一、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实”。

叶老师在书中讲到:“教师必须要研究,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形成能力。”由此可见,叶老师设计教学方法,是抱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个思想,务本求实的。为何“实”?她谈到:“教师不应把自己钻研教材的结果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要把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过程引导学生

也去亲身经历一次,让学生经过探索去掌握知识,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教学方法设计得“实”,就体现在师生老老实实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读”中求懂、求通、学会、会学。

我试着把自己理解教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体会。比如《草原》中有一句话,“那里的空气是那样清鲜”,学生没有到过草原,草原的空气究竟怎样清鲜,他们没有一点感性知识。于是,我采用“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验“那样清鲜”。先引导学生体验雨后的空气是那样纯净、纤尘不染,再引导学生体验早晨的空气是那样清新怡人,接着引导学生体验公园里的空气是那样香甜醉人,最后一语道破:这种“三合一”的空气,就是草原“那样清鲜”的空气。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仿佛嗅到草原“那样清鲜”的空气。教学的成功,使我对叶老师的这句话体悟的更深了: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体现出让学生参与发现兴趣的过程。

叶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她在书中写道:“教学方法应考虑到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要着眼于能力的培训,讲和练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从这些话中悟道: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给学生设计多种的练习机会,教师要尽可能有一套较科学的练习方法成竹在胸,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真正把教材当作一个训练的凭借来用。我按照叶老师的提醒,注意培养自己的训练意识。捕捉训练时机,自然的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比如,《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小艇与人关系这一段内容时,我设计了

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恰当地表述这种关系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概括:无论什么人,在威尼斯都坐小艇;在威尼斯,只要一走动,就要坐小艇;在威尼斯去办事,非坐小艇不可;假如没有这小艇,威尼斯人生活、工作将无法想象;因为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各种各样的人都要坐小艇……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这样的训练,把语言和思维、知识和能力、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当我这样去引导学生品尝求知之果的乐趣时,我便被叶老师的真知灼见深深折服。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活”。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结合研读和实践,我懂得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意在引起学生内部的矛盾运动,促其产生不知求知、不能求能的需求,并沿着正确的学法之路去探寻。叶老师说:“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提倡教学方法要“活”,即要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设计教学方法求学方法求“活”,我是从下面两点进行学习和实践的。

1、一堂课里要注意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静交替中快乐求知。

叶老师在介绍演示教学方法时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种器官,如眼、耳、口、鼻、手、脑都运用起来,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刻品味这句话,我觉得叶老师阐述的是动态课堂气氛和静态课堂气氛的创设方法及两者的辩证关

系。这犹如在我往日静得如一潭死水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投入了一块石子,即刻在我的心湖中跃起了欢快的浪花。

我依照此法,这样设计了《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方法。“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在疏通句意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以桌面代“柴扉”,轻扣,想象这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站在“柴扉”前“小扣”而“ 久不开 ”时的心情。于是 ,教师里响起了小诗人们轻微的扣打“柴门”之声,一下,二下……伴以“小扣”,有的学生凝神静思,有的抬头张望,还有的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入了境,把诗人那种既焦急又耐心,既失望又惊喜的心情体会的细致入微。诗的最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请学生到黑板上画“满园春色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十几名学生用5分钟即兴创作了“满园春色图”,课堂中洋溢着诗情画意。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这出墙的一枝红杏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的想象,我勾画出这“一枝红杏”,继而追问:同样是表现春天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特点,“一枝红杏图”与“满园春色图”哪一个更有味道?学生们展开了积极的想象思维,不仅领会了诗意,体验了诗情,想象到了诗境,还悟道了诗法。

2、设计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叶老师说:“教学是一个整体,而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常常要用几种教学方法,这几种方法要有机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有机的整体”,我揣摩的结果是: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出有层次、有坡度、彼此关联、衔接、讲练结合的师生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这一

切的安排又要尊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

我运用这种设计思路,做了这样一次尝试。在一次想象作文的指导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从课外找了一篇有关想象的小短文,然后从如何写好联想的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把短文中的联想句分类研究,最后得出写好联想的方法:仔细观察,深刻体验,由此及彼,知识丰富,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接着,我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小湖畔,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湖水的迷人春色,展开联想。譬如体验“风”:我们都站在柳荫下,闭上眼睛,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脸上。学生感受联想既细腻又丰富:暖暖的,像母亲的手在抚摸;柔柔的、软软的、像柔软的绒毛轻快滑过;轻轻的,像妈妈轻微的鼻息;凉丝丝的,像极细的雨丝拂脸而过……课后,学生们说:从没上过这样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我的研读和实践才刚刚起步。正如叶老师说:学无止境,“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法的选择,一使学法的指导”。如何使两者水乳交融地合为一体,探索一套教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体系,需要我更深入地研读、实践、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