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届高考模拟卷(二)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本次考试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答题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13.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4.右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5.“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16.“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17.“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18.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出卷人:zzy: A、 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19. 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与钱学森同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
- 1 -
决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 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 D.看电视闻到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 20.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2.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23. 下列机构成立初期的宗旨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所宣扬的目标相一致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世贸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8.(26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育人为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忠孝”观念在我国西汉、两宋得到重大发展,列举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以这种观念为主导的选拔人才制度在隋唐出现重大变革,指出这种制度变革并评价其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9分)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清末“新政”学堂章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2分)出卷人:zzy
39. (26分)【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 2 -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4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4分) 出卷人:zzy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6分)
(4)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12分)
广东省2012届高考模拟卷(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 史 题号 答案 12 D 13 A 14 B 15 C 16 D 17 B 18 A 19 D 20 D 21 A 22 C 23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160分。
38.(26分)答案要点:
(1)两汉:董仲舒 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3分)
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分)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比较公平,有利社会稳定:选拔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3分,积极作用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2分。)
(2)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3分) 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或答“中体西用”亦可)。(2分) (3)背景:“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一度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6分,答对2点即可得6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
(4)方法:现场考古获取资料: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或调查访问;观看音像资料等。(2分,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2分。) 39.(26分)答案要点: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每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3)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2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分)
- 3 -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4)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2分)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4分) ②近代英国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2分)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4分)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