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联播》突然火爆下的新闻评论分析

2024-01-21 来源:星星旅游
广电视角

《新闻联播》突然火爆下的新闻评论分析

庄 衡

(佛山电视台 顺德分台,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全国人民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重要电视栏目,以权威性、时效性、热点性、舆论性等独有特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新闻联播》受到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节目中新闻评论的受众逐渐分化,影响力的优势也逐渐弱化。但2019年6月以来,《新闻联播》突然变得火爆,有的群众甚至将其当作电视剧来追,分析原因,是因为《新闻联播》的新闻评论有了重大的变化。基于此,笔者主要分析当前《新闻联播》突然火爆的原因,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的发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作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闻联播》;新闻评论;创新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权威性、公信力和时

效性获得广大人民的好评,而新闻评论作为其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道方式之一,能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凝结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新闻联播》自2019年6月以来,好评如潮,异常火爆,其主要是因为在央视快评和国际锐评中,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得到广泛的传播。相比传统的新闻评论而言,当前的新闻评论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也是当前《新闻联播》收视率直线上升的重要原因。

一、我国传统新闻评论的现状(一)题材缺乏亮点在传统的新闻评论中,大多是以政治性的事件和活动为话题,播音员评论时非常严谨,具有高度严肃性,这就导致许多新闻评论与普通观众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有重大的突破。[1]

导致新闻评论的收视率一直没

同时,评论大多与政治性事件挂钩,不少评论是报道过的事件,没有新鲜感,也没有个性化,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感,导致收视率每况愈下。(二)新媒体冲击导致收视率下降在我国,网络飞速发展,许多新媒体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在舆论评论这一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重大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以碎片化的阅读形式直接推送到人们的手机上,导致很少有人会为了了解某一事件而去观看电视新闻,加上新闻评论的撰写制作时间较长,要求比较高,导致许多编辑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很多电视新闻评论的收视率不尽如人意。

二、《新闻联播》突然火爆的原因现在,《新闻联播》被观众当作电视剧来追,在嘈杂的舆论场中成功突围,形成刷屏级的传播,影响深远。2019年7月下旬,《新闻联播》在微博热搜上占据首榜,同时也登上B站(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简称“B站”)搞笑区的榜首,一条国际锐评视频,播放量高达900多万。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近期对《新闻联播》的观看,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强烈反差激发观众兴趣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具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人民的思想和意识有强大的引导作用。《新闻联播》长度为30分钟,主要分成三个大部分:一部分主要讲述我国的国家

98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6-0098-01领导人参加或做了哪些事情,以及一些全国性、全局性

的成就报道;一部分主要讲述我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昌盛的局面,充分展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表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及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和先进性;还有一部分主要讲述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展现我国的关注点。

目前《新闻联播》有了重大的改变,追根溯源,还要从“令人喷饭”一词说起。2019年7月25日,《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篇名为《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辱恫吓他人?》的国际锐评,其中出现“荒唐得令人喷饭”一语,引起众多观众的注意,后期加强了对《新闻联播》的关注。“令人喷饭”一词出自苏轼笔下的《文与可画禹偃竹记》,本意是说人在吃饭时,笑得把嘴里的饭都喷了出来,后形容事情非常可笑或行为、话语让人发笑。《新闻联播》一反传统官方语言的常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提高观众的兴趣度,同时也一针见血地点出当前的一些国际形势。诸如此类的话语还有“满嘴跑火车”“羡慕嫉妒恨”“卑鄙勾当”等。

(二)人格化的播音增强观赏性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在开播前期和中期,播音员在播音时比较严肃。播音员通常是将稿件熟记于心,然后播报新闻,二次创作和发挥的空间不大。播音员这种不苟言笑、格式化的话语,在无形之间拉大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今,《新闻联播》的内容变得更接地气,主播们在评论中,纷纷发挥个人魅力,开始放飞自我,有了前所未

有的“皮”。[2]

正如主播康辉所言,《新闻联播》还是那个《新闻联播》,该高大上绝不低姿态,该接地气也绝不端架子。比如康辉评论有些国泰航空人员假装听不懂普通话时,就用了一句“No zuo no die”,将这种可笑的行为批判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增强了新闻评论的

观赏性。[3]

央视快评播出之后,国泰航空的两名高层管理人员相继离职。从效果来看,这种新闻评论人格化的播音,不但可以增强栏目的观赏性和精彩性,同时可以推动事件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可谓一举多得。(三)持续挖掘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不断引起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敢于自我革命。现在的《新闻联播》不仅报道国泰民安,也涉及敏感话题,重点通过新闻评论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不少锐评和快评,直击敏感问题,

深得人心,既表明了我国的坚定立场,

(下转第100页)《新闻播音》播音员以亲和的形象和犀利的评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广电视角

的内容中包含了这些内容,说明《新闻联播》并不是“老古董”“严肃固执”的代表,它也在进步、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好地为我们的政府发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三)互动性当前,政策传播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有研究者总结:政策传播目前面临着“舆论倒逼

[3]

决策、政策信息异化、政府政策回应”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媒介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单向的信息输出,更重要的是技术的改变使得它可以较为容易地得到受众的反馈,受众的反馈是当下政策传播的基础,许多时候,媒体的及时性传播甚至还要依赖大部分自媒体。所以在媒介双向沟通十分便利的当下,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央视《新闻联播》这样权威的主流媒体,想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是有一些难度和局限性的。像之前一样仅仅是在《新闻联播》的“两微一端”平台发布新闻播报的视频,看观众的评论反馈是不够的。

8月19日,微博@央视新闻发布了题为《“新闻联播主播手里的稿子长啥样”康辉和欧阳夏丹为你揭秘》的微博视频,并调皮地说:“这个揭秘会不会上热搜呢?”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再一次登上热搜,点赞127万。这次央视《新闻联播》一改之前严肃神秘的方式,以轻松活泼的面貌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新闻联播》。从观众的评论和点赞量来看,这次尝试性的互动无疑是成功的。

三、改变的意义

《新闻联播》作为最主流的政府决策宣传平台,四十多年来被国人接受,并且国人习以为常,不得不让

(上接第98页)也联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情

人惊叹传播工具强大的塑造能力。当然,塑造的成果

并不只是一种“同意”,更是对其所代表的政治含义的真正认同。央视《新闻联播》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权威的新闻传播平台,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为一种人们默认的对政治认同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国家认同感。

不得不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真正关注《新闻联播》的大多数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人关注得很少,而国家未来的主宰者和中流砥柱正是这些“90后” “00后”,了解和关注时政新闻是我们每个人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几次的微博热搜说明,青年人还是有意识想要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件,有着一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这对于《新闻联播》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也算是一个启发。

四、结语

希望《新闻联播》能够借此机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断创新改变、完善发展,深化贴近性,融入生活场景,拓宽受众面,开创央视新闻传播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 唐昊.《新闻联播》的变迁[J].南风窗,2015(16):

101.[2] 田晓敏.《新闻联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变迁[J].传播

力研究,2018,2(22):90.[3] 张淑华.新媒体语境下政策传播的风险及其应对[J].

当代传播,2014(05):72-74+110.作者简介:张蕾,女,甘肃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是锐评,目的都是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真相,形成正确的

结,引起观众广泛、强烈的共鸣。认识和价值观。所以,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在强化评

三、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发展策略论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正面舆论为主,通过正确的舆论(一)创新新闻评论形式和导向作用,引导人民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通过借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评论的经观、价值观。同时,新闻评论也要适度直面社会的焦点验做法,打破传统的评论定式模式,不断革新评论模和难点问题,敢于触碰网络上的敏感话题,发挥舆论监

[4]

式。地方电视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探索,不断创新新督作用,推动难题和焦点问题的顺利解决。闻评论形式,建立独具特色的新闻评论形式,不断增加四、结语评论的精神内涵。例如可以尝试创新推行播音员评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突然火爆有众多专家学者与播音员站式互动评论、现场点评等多种评原因,最主要还是自我的革新。这也为地方电视台提论方式,不断刷新观众对新闻评论的认识。同时,新闻供了许多的经验,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发展提供评论可以与新媒体多平台同步播出,形成立体式传播,动力源泉。今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央视为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快评和国际锐评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二)发力共鸣题材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评论之所以能形成参考文献:

胡俊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创新之路——以《河南刷屏传播,题材无疑是重要因素。要引起观众的兴趣,[1]

新闻联播》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20):56.就要将收集、筛选评论的题材放在第一位。在这一方

王敬茹.论“播音腔”的意义与突破——以《新闻联面,地方电视台除了自设评论主题,更应该以“三贴[2]

播》为例[J].视听,2019(3):109-111.近”原则,利用网络广泛收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龙菲.比较康辉主持风格异同点——以《新闻联播》与《平题材,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形成评论与观众情感的共[3]

“语”近人》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17):148.鸣。同时,在表现这种主题时,播音员可以尝试转化运

姜禹.浅谈大型时政报道活动的创新实践——以黑龙用特色、犀利的“金句”,增强评论的共鸣效果。比如[4]

江广播电台《新闻联播》两会报道为例[J].活力,在2019年8月初,中央电视台的欧阳夏丹在笑“怼”台

2018(10):46-48.湾节目时,就说出了“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宵夜时候

到了,要不,上点儿榨菜”等“金句”,精彩度不言而喻。

作者简介:庄衡(1973—),男,广东雷州人,本科,记者职称,(三)评论正面为主、监督为辅

新闻采编、新闻节目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评论,无论快评还研究方向: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