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容摘要
《四世同堂》是我国文学历史长河中一道奇葩,老舍先生这位语言大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姹紫嫣红的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整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因爱而努力改造和重塑一个新的民族灵魂,作品充满着文化反思的色彩。老舍以生动的北平话刻画了每一个他深爱或痛恨的人,以辛辣的语言讽刺那些民族败类。作品结构雄浑,网状展开,井然有序,体现出语言大师非凡的才智。在抗战这个背景下,就家族文化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造成人们的国民劣根性这一问题,进行嘲讽批判与深刻反思。但这种思想与反思又是理性的,他紧紧依存于对家对家族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作者的这种感情上迥然的审美观决定了他对小说中人物,不管正反角色的审美态度。因此,《四世同堂》在思想境界与容上堪称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四世同堂》这不不朽之作的写作艺术、写作风格方面的阐述评析,深入思想的对本著作进行剖析。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一、《四世同堂》作品介绍;二、《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三、思想与艺术的平衡。最后在总结当中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未解决的问题,希望共同探讨。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艺术 特征 老舍 思想深度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四世同堂》这部著作在老舍长篇小说创作生涯中可堪称为一个重大收获,独特的文化视角,特定的历史年代成就了思想与艺术的无限融合与升华。在抗战这个背景下,就家族文化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造成人们的国民劣根性这一问题,进行嘲讽批判与深刻反思。但这种思想与反思又是理性的,他紧紧依存于对家对家族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作者的这种感情上迥然的审美观决定了他对小说中人物,不管正反角色的审美态度。因此,《四世同堂》在思想境界与容上堪称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其独特的风格。
- -可修编.
- .
一、《四世同堂》作品介绍
《四世同堂》是一部包含三部曲的巨作,不仅构思宏大开阔,时空跨度很大, 而且容深刻丰富, 人物形象众多而生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的独创性在于艺术构思上, 作家巧妙协调了不同的时空量, 即以一个沦陷了的北平小胡同为空间, 和一个长达八年的时间跨度编织在一起, 使小胡同的人生舞台有了一个动态的社会大背景, 各式人等就在这个人生舞台上演着一幕幕亡国奴的人生活剧。活剧中有各式各样的民族蛆虫: 他们是见日本人就鞠躬、出卖同胞的失意小官僚冠晓荷; 有以当上妓女检查所所长为荣的大赤包; 有虽有文化却“无耻而没心没肺”的祁瑞丰。普通百姓的精神状态、人生理想也千姿百态: 有认为用填满石头的大水缸顶住家门就可以把侵略者隔在门外的祁老太爷; 有“谁当皇帝给谁纳粮”、“有家无国”的麻木百姓, 他们“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大王, 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 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 而不会落真正的眼泪”; 当然, 胡同里也有向国家民族捧出赤心的抗日积极分子: 他们是一身正气的诗人钱默吟; 为抗日活动而出生入死的祁瑞全; 还有保持高尚民族气节、以自己的生命同侵略者搏斗的小、小文夫妇、尤桐芳等。老舍用一系列含恨带血的故事真切地展现了沦陷区北平的生活场景, 让人感慨、愤恨与警醒。老舍出身于北平一个满族平民家庭, 幼年失怙。迫于生计, 师毕业后他就肩起家庭生活重担, 尝尽人间辛酸。抗战时, 他身担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之职, 为抗日救亡辗转各地, 奔波劳碌, 抗战胜利后又出国任教。平和坚韧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精神, 在抗日洪流激荡中的心理体验, 特别是对生他养他的胡同文化的稔熟,注定他也和逵一样, 坚持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写大时代但不唱高调, 不写那些浮光掠影的思想和观念; 关注民生, 但不酰嗜迷离的幻境。所不同的是, 逵是从横剖面入手, 巧妙地借助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君在不同时间、空间中相同的陷入绝境的命运遭遇, 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老舍则以纵横交织的艺术构思格局, 突出时间与空间的重要作用, 从而对沦陷了的北平平民生活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并对他们在战乱年代的人性、人情作深入的探索和剖析。
二、《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 -可修编.
- .
此著作虽只局限于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但这个特定的空间确实有其特有的研究价值。却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在有限的天地中见出无限的世界和时代风云。作品几乎跨越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城郊、乡村、广场、商场、戏院、监狱、刑场、旅馆、妓院、古庙、学校及日伪机关、大使馆……简直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具有史诗的气魄。
(一)中心辐射,网状展开
《四世同堂》在各个人物关系上,围绕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展开叙述,从这个中心出发向各个角度辐射开来,形成一个密匝周密的网络。其中的矛盾重重体现,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同时,在一个家庭部的上与上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还有同一市民阶层中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头绪繁多。但整个作品结构严谨、匀称、完整,修剪恰如其分,脉络分明,叙事、描写、抒情及议论极有层次,充分显示了作为长篇小说大家的老舍雄健的笔力。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如祁老者与钱诗人,祁瑞宣与祁瑞丰,大赤包与冠晓荷等,虽有相同之处,却泾渭分明,互不相混。
(二)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家老者引以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利用这个文化枢纽症结,将小羊圈胡同的各种环境和无限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其对比并加以表现,对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加以沉痛的反思。著作体现出明确而犀利的批判思想意识,反应出当时北平市民中深深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图在战火中焚毁国民劣根性,显示出重塑“国民性”的努力。作者选择的小羊圈胡同就成了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缩影。对冠晓荷、大赤包这些民族败类,作者仍把他们放在文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观照,说冠晓荷“是文化中的一个虫,可是他并没有钻到文化的深处,他的文化只有一纸那么薄”。①他讥讽大赤包,“不懂什么是文化,正像鱼不知道水是什
- -可修编.
- .
么化合的一样。但是,鱼若是会浮水,它便也会戏弄文化”。②《四世同堂》对多层次的文化的描写与议论,使作品给人相当厚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
(三)辛辣的讽刺和嘲笑
(1)、讽刺和嘲笑的语言艺术
作品以漫画式的夸对汉奸们进行无情的鞭挞,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大赤包入狱后有这样一段描写:“她用手把自己的粪捧起来,揉成一个小饼,作为粉扑,她轻轻的、柔媚的,拍她的脸‘打扮起来,打扮起来!’而后,拾起几条布条系在头发上‘怪年轻啊!’”。
“一家子里,只有二叔满面红光的怪精神。可是,他也不是怎么老不回来。他只在新年的时候来过一次,大模大样的给太爷爷和祖母磕了头就走了,连一斤杂拌儿也没给他们俩买来。所以他们俩拒绝了给他磕头拜年,妈妈还直要打他们;臭二叔!胖二婶根本没有来过,大概是,他们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动的缘故。”
(2)、讽刺和嘲笑的情节处理艺术
当整个故事情节朝着结局而去的时候,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人性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经受无尽磨练以后竟然能如此真实淋漓的得以体现,一个小小的胡同包罗万象,各色的社会现象,各种的人物形象……从中看出了形形色色的心态迥异的中国人。有年过半百刚刚步入老年的追求清闲、享清福的祁老人,有在日本人的残害之下家破人亡,愤然崛起弃文而怀着满腔仇恨只为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七和小,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其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生活经历,独特的活法,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到最后,在经历无数跌宕起伏、意想不到、震惊愤怒、喜悦惊奇之后,老舍先生让我始终而且是仍然
- -可修编.
- .
相信善恶终有报这个通俗但深刻的道理。
(3)、故事背景的利用体现讽刺和嘲笑的艺术
《四世同堂》的故事基础奠定在了抗日战争之前的那个特定时段,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在1945年日本投降并结束抗日战争,举国欢庆胜利的美丽而动人的时刻。但也就此期间,所有的人们,所有的百姓经受的是最痛苦的经历、最黑暗的时段、最磨砺人生的时光,拿所有中国人最痛恨最熟悉也是最自然想到的当然是“日本鬼子”,这个让全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名词。“日本鬼子”所做的猪狗不如的令人发指的恶行以及他们变态扭曲的心理,让中国作者提及到时不由得咬牙切齿,痛恨入骨髓,愁眉不展。但老舍先生不一样,这也是我们不得不称颂他为“大师”的原因所在,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而是用一种冷峻幽默来处理这种深刻的感情,表面上淡若清风、似有还无、蜻蜓点水般的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却能四两拨千斤,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
(4)、思想情感在讽刺嘲笑中升华
当然,老舍先生也没有全面否定日本人民,这个方面从著作中小羊圈胡同一号门的一个日本老妪的所言所行,所说所做就能看出来。可以看出,相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存有一定的理智的。此著作还有一个重点问题体现,就是对汉奸的形象展现。老舍先生在此书中对汉奸的描述让人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那样的让人不齿,但到了最后他们的死又让人没有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并不是长出一口气,很舒服的感受。回过头来思索一下,假如说汉奸这个产物是那个特定时代造就的不可避免的,那招弟无疑就更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段的牺牲品了。作者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作品还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家族文化精神重负的心态,彻底把四世同堂的牢不可破的思想根基连根拔起,改变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中国不管怎样发展,怎样人口如云,怎样体质健硕,制度健全,最终结果也逃脱不了俎上之肉、示众材料的厄运。
- -可修编.
- .
三、思想与艺术的平衡 (一)思想在艺术中的深刻意义
大多数时候,作为读者来说,我们往往会这样评价一部我们读过的作品:这个作品把中心思想表现的很到位,很“深刻”。这样的表述其实是有歧义的,何为“深刻”?这个词是对作品思想性的评判,但文学本身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形式,作家表达出该表达的情感和容,但不能像传教士一样去要求他们。正如众多研究者已形成的论断:老舍长于文化批判和思想启蒙。“春天好似不管人间有什么悲痛,又带着它的温暖与香色来到北平。地上与河里的冰很快的都化开,从河边与墙根都露出细的绿苗来。柳条上缀起鹅黄的碎点,大雁在空中排开队伍,长声的呼应着。一切都有了生意,只有北平的人还冻结在冰里。”
“小顺儿的妈虽然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已经饱经患难。她同情老太爷的关切与顾虑;同时,她可也不怕不慌。她的心好象比她的身体老的多,她看得很清楚: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老舍对于他笔下的市民世界和文化传统总是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理性审视姿态,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段的精彩议论,很大程度上老舍正是通过这些或褒或贬的议论对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老舍的《四世同堂》似乎带有一些部分思想上的缺陷。但老舍先生对此的处理有他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对思想和艺术相融合的处理方式。《四世同堂》显然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力量的小说,但在这此小说中老舍先生给我们呈现的并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洞思想和抽象理论,最后得出的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思想理论的畴,而是从丰富多彩的艺术结构上来展现饱满的艺术精神。也可以说,在《四世同堂》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思想已经升华,它已经不
- -可修编.
- .
仅仅局限于艺术这个载体,也挣脱艺术这个主题的附属体的身份。它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本身即是艺术。首先,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与他的议论部分已经被深深浓厚的情感所包衣。没到叙述忘情的时候,议论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没有拘束,没有顾忌,只有忘情。老舍从不回避那种外露的、宣泄的、煽情的文字,这在《四世同堂》中首先表现为频繁出现的人物的自我表白和叙述者对人物心灵的披露。这些文字使老舍的议论充满了情感的热度和震撼力,为思想披上了一袭华美的袍,从而拒绝了思想的直接裸露。其次,思想形象化。任何作品的艺术成就其实最终都是落实在语言层面上的,那种老舍式的语言智慧和语言风格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筛了以后,就可以看见下面的是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作家善于通过此类贴切生动的比喻使他的批判形象化,在新奇的审美感受中给人以思想上的震撼和警醒。老舍作为一位文化批判高手的地位是谁也无法动摇的,但是鉴于《四世同堂》所涉及的抗战的历史题材,我认为可以从对宏大主题的处理这一角度探讨《四世同堂》的书写原则。本文正是由此而发的一次尝试。
(二)喜剧与悲剧思想之间的艺术平衡与相互影响
喜剧是自我肯定, 是对非人力量的蔑视, 它通常以滑稽可笑的形式表达幽默感和讽刺。幽默是通过对人类自身弱点的善意挪榆使人类优越感得到体现。讽刺是以对恶势力的蔑视、嘲笑使人类善的天性得到肯定。幽默与讽刺这两种喜剧手法向来是老舍小说创作中运用得最得心应手, 最显才气的部分.对中外文以下涉及否定性审美畴各方面。先谈丑陋,丑陋与优美相对应, 表达人对非人东西的极度排斥、批判。批判现实主义一向被认为是丑的艺术, 现代主义更是完全挣脱理性的束缚, 使丑陋的世界得到充分展示。老舍同时诉诸于这两种手法, 既对敌寇的凶残, 汉奸的卑污, 知识分子的懦弱,普通市民的苟安进行了批判, 对传统思想文化, 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弱点作了揭示, 还以许多相当荒谬的细节描写和评议深化了反面人物丑的本质。例如, 对于蓝东阳因贪功卖乖而提供的大量捕风捉影的情报, 日本人在细心研究后, 即使证明他的情报毫无根据, 可还乐意继续接受他的资料“ 因为它们即使毫无用处, 也到底足以使他们运用心计, 像有回事儿似的研究一番。”在这里, 人类最真实的丑恶以最荒谬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此作品批判力度大为强化, 既入木三分, 又余味无穷, 堪
- -可修编.
- .
称批判性艺术通过对现实的审美批判达到超越的妙笔。
“常二爷的生活是最有规律的,而且这规律是保持得那么久,倒好像他是大自然的一个钟摆,老那么有规律的摆动,永远不倦怠与停顿。因此,他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可是他自己似乎倒不觉得老迈;他的年纪仿佛专为给别人看的,象一座大钟那样给人们报告时间。因此,虽然他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一升火就象砖窑似的屋子,穿的是破旧的衣裳,可是他,自青年到老年,老那么活泼结实,直象刚挖出来的一个红萝卜,虽然带着泥土,而鲜伶伶的可爱。”
悲剧表达人类对自已命运的痛苦体验, 如为物质生存要牺牲精神自由, 集体生存要牺牲个体价值,等等。除了前述属于崇高畴的悲剧, 《四世同堂》还描述了有关小人物毁灭的悲剧。这方面的典型一是以祁天佑为代表的肉体毁灭, 二是以野求为代表的精神毁灭。循规蹈矩的布店掌柜祁天佑一向以经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 对文学理论颇有研究,而且对上述主要畴或方面, 如幽默, 讽刺,喜剧,悲剧有过专论的老舍, 显然是自觉地把肯定性审美畴和否定性审美畴交织在一起, 把《四世同堂》做为一次思想上、艺术上的全面总结和总体展示的另外, 还须指出这部小说绝不是老舍所崇拜或所借鉴的任何一部作品的重复, 亦不是各种文学因素的机械混合, 而是在借鉴基础上以无限的生活一现实的和可能的— 冲破有限的规的全面创新。同时,它也绝不仅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纪念品, 它所蕴含的超越现实和时空的永恒的人类思索以及由此产,的永久性价值将使它放射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总之,整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因爱而努力改造和重塑一个新的民族灵魂,作品充满着文化反思的色彩。老舍以生动的北平话刻画了每一个他深爱或痛恨的人,以辛辣的语言讽刺那些民族败类。作品结构雄浑,网状展开,井然有序,体现出语言大师非凡的才智。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 1999
- -可修编.
- .
2.钱 理 群 等 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大学 2004
3. 钧 政 著 老舍的艺术世界 十月文艺 1992
4.佟 家 桓 著 老舍小说研究 人民 1983
- -可修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