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技术

2021-04-24 来源:星星旅游
湖南交通科技 第39卷第3期 Vo1.39 No.3 2013年9月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13 文章编号:1008—844X(2013)03—0152.03 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技术 郑小庆 (湖南省怀通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怀化4181 16) 摘要:山区隧道洞口段偏压、岩堆、浅埋软弱围岩等不良地质明显。以往不良地质的洞 口段施工,从施工准备到洞口段建成,施工周期长,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清,施工方法 不当,支护不及时、不到位,以致造成洞口段坍方,进洞困难。结合茅坪隧道出口施工实践,介 绍了山区隧道洞口处于古滑坡体上的施工技术方案。 关键词:隧道工程;滑坡地段;洞口施工 中图分类号:U 455.4 文献标识码:B 在以前我国多数隧道洞口段都是采用上导坑进 胶结,结构松散,处于“一触即溃”的极不稳定状态, 洞,钢拱架支护,超前小导管压浆的施工方法。这种 施工中除了要加强施工支护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拦 施工方法有几大缺陷,首先是拱圈易下沉开裂或受 截地表水。根据该洞口的地质情况,在施工时首要 侧压开裂,其次是为了让拱圈自然下沉需提高开挖 注意的是加固围岩、加强支护,克服了进洞困难、易 l5~20 cm,第三是围岩变形大,不利于隧道稳定。 塌方以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使隧道洞口段能够稳 而现在隧道施工利用新奥法原理采取对地表预加固 定、安全、优质地建成。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措施,增强洞口段围岩自稳能力,洞口段开挖后加强 2.1做好天沟排水系统施工 施工支护控制围岩变形,采用及时施工仰拱尽早封 隧道洞口截水沟施工前和洞口施工前,先检查 闭成环的方法避免拱圈下沉并有效抵抗侧压力,以 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 使不良地质的隧道洞口段能够稳定、安全、优质地 然后根据设计并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地面植被破坏 建成。 小、排水畅通的地方进行设置,水沟用C20砼浇筑 1 工程简介 牢固。洞顶环向截水沟在隧道外顺地形接入隧道口 附近的沟道内。 茅坪隧道出口端洞口位于山坡下部的古滑坡体 2.2预加固桩加固 上,该滑坡体系基岩顺层面滑移堆积而成,滑坡体范 首先清除地表草木植被等影响施工的地面植 围较大,滑坡体面积大于lO万1TI ,体积大于200万 物。然后施工预加固桩,左右线每个洞口设计2根 In ,,洞口处滑体厚度18.5~20.9 m,地面坡度相对 预加固桩,布置在洞口两侧,桩长18 In,桩径为 较缓,坡度20。左右,洞口上方地表多为水田,滑坡 1.5 In×2 In,挖桩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及时施工护壁 体主要成分为块石,冲填少量黏土,块石由强风化的 砼,保证施工安全;预加固桩采用C30砼浇注,待桩 泥质页和中风化的石英砂岩组成,洞口下方长期有 砼达到100%强度后再进行明洞下部开挖并施做套 泉水流出,表明滑体内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活动频 拱、管棚。 繁,滑体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易产生坍塌、甚至 2.3边仰坡支护 冒顶,隧道洞口段有110 m位于古滑坡堆积体内,开 洞口仰坡防护采用小导管压浆、挂钢筋网、喷射 挖前要对古滑坡体进行预加固处治。 砼进行加固防护,导管采用 ̄42注浆小导管,长 2 洞口段施工方法 6 m,布置间距1.5 m,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 8 钢筋网,网格尺寸20 cm×20 cm,然后喷射10 cm 隧道洞口段通过古滑坡体时,其结构为较大碎 厚C20砼。钢筋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 石、块石乱叠而成,细颗粒的泥砂较少,碎屑物间无 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安装搭接长度为1~ 收稿日期:2013—08—3O 作者简介:郑小庆(1986-),女,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3期 郑小庆: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技术 153 2个网格,采用焊接。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 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 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 cm,与钢管或其它固定 周围孔隙充填饱满。注浆从低向高进行、间隔注浆, 装置焊接牢固。喷射砼时,缩短喷头至受喷面的距 即:先灌注“单”号孑L,再灌注“双”号孔。浆液由稀 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到浓,一般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作为注浆结束的 4 cm。 标准。 2.4管棚施工 2.5洞口开挖 进洞K28+861~+889采用长管棚,管棚设计 由于洞口古滑坡地段围岩风化、破碎,稳定性 长度28 m,采用 108 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 差,开挖掘进施工时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 6 mm;每个洞口环向设置35根,钢管间距40 em。 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控下沉”的施工原则 管棚施工采用顶进法施工,即先用管棚钻机钻大于 组织施工…。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和注浆小导 管棚直径的引导孔,然后用装载机在人工配合下顶 管支护,预留核心土法,分拱部、中层、下部三层台阶 进钢管。施工前应首先做好导向墙,导向墙长度 开挖,开挖循环进尺0.5 m。上台阶环形导坑采用 2 m,按设计位置布孔、并标注,架设管棚钻机,配备 人工持风镐开挖,核心土及下台阶采用人工配挖掘 电动油压钻机1台,钻孔及推进钢管,钻孔时钻机立 机开挖,上下台阶开挖距离保持在6 m左右。环形 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 导坑开挖完后,及时架立永久钢支撑,进行喷锚支 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 em。各钻孔均 护,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开挖核心土。下半断面落 要做好施工记录。 底采取跳槽开挖,一次落底长度不大于2榀钢支撑, 管棚注浆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浆液扩散半径 左右侧交错进行 。见图1。 不小于0.5 m;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 \ I /// "|// ,/1 /////// ̄ \ 一 。__ // / 上 }疗 掌子 / ( ③ / ④\ . 三二  Il —\\\\\\\\/ / \\、钢 支 卜] / 卜———~ ———————一 \  J ,== 、、、~ 9"/////X,///////////////////2 \ \仰拱及回填 l5 m内 施工步骤说明:①上导坑施工:a)施工掌子面超前支护;b)开挖上导坑(留核心土弧形开挖);c)上导坑初期支护。②上导坑核心土体开 挖 ③左侧下导坑施工:a)左侧下导坑开挖;b)下导坑初期支护 ④右侧下导坑施工:a)右侧下导坑开挖;b)下导坑初期开护;c)施做 钢支撑仰拱闭合.及时跟进仰拱及仰拱回填。⑤拱墙防水层及二衬施工。 图1 V级围岩开挖施工工序图 2.6初期支护 凝土的回弹量。同时由于隧道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支护参数:K28+887~+785段采用钢拱架支 26 cm,施工时分两层作业。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在第 撑,钢拱架采用I 2O,间距0.5 m,超前采用双层 一层混凝土终凝1 h后进行,需冲洗第一层混凝土 (/,42小导管,长度为4.5 m,32根。钢筋网采用 8 面。二次喷射注意找平岩面,以便于铺设防水层。 钢筋网,网格尺寸20 em x 20 cm,喷射砼26 cm进 2.7及时施作仰拱。形成全环封闭结构 行支护。 支护完成后,以6 m的循环进尺及时完成仰拱 喷射混凝土作业采用分段、分块,先墙后拱、自 及仰拱回填开挖、衬砌砼浇筑,尽快形成全环封闭结 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喷射作业时,喷嘴做反复缓慢的 构。为加快施工进度,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施工时可 螺旋形运动,螺旋直径约20~30 cm,以保证混凝土 以考虑采用早强措施,施工采用机械运输、人工摊 喷射密实。同时掌握风压、水压及喷射距离,减少混 铺、机械振捣,同时做好养护工作。 l54 湖南交通科技 39卷 2.8做好监控量测工作 25 通过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监视围岩的变化情况, 掌握支护结构在其过程中的力学状态和稳定程度, 、g 20 吕  姗 2月 l 6 ㈣ 0 5 以确保施工安全,通过数据处理,及时提供信息反馈 于施工 。 j型15 籀 lO 5 8 2 隧洞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应力状态及 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 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 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 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 工方法提供依据。周边收敛位移及拱顶下沉是隧道 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量测周边收敛位 0 28 30 02 04 06 08 1o l2 l4 l6 l8 2O 22 24 26 28 30 2 漫 ” 慢 O 日 6月 7月 测量日期/20l3(月一日) ∞明 嘶 9 0 图4茅坪隧道出口右洞K28+835断面周边收敛累计时程 ( { 加 一 曲线图 ● 2 月 ● CJ 日 ) 过程,7月8日开始施工仰拱开挖时有一个短暂的 8 2 突变,在封闭成环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都逐渐趋 于稳定,说明了及时封闭成环的重要性。 2 7 移及拱顶下沉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 的信息。在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及时布点进行了观 测,随时准备采取加强措施。 在经过长期的观i贝4后,隧道在仰拱施工完毕、封 如 闭成环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形问题,证明所采用的施 工方法和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 从地表沉降曲线(图2)来看,地表沉降在下导 坑施工及仰拱开挖时有一个短暂的突变外是一个徐 变的过程,但从下沉量变化可以看出围岩开挖暴露 后刚性支护不够及时,以致围岩变形和下沉值较大, 刚性支撑完成后下沉速率明显下降,也说明了及时 施作刚度较大的支护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 下沉。 3 结束语 现代隧道施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 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对隧道的受力分析并没有形成 一套统一的完整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对不良地质及 软弱围岩,更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施工方法,只 有弄清地质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 三 量 、 措施才可能保证施工安全,从而保证隧道施工有序 进行。在浅埋、滑坡及堆积体隧道洞口段,我们认为 施工时关键的是强调对围岩变形的控制而不是围岩 j堡 世 士 变形的释放,也就是说:①初期支护必须有一定的 刚度,不能光强调其柔性;②二次衬砌要及时施工, 不能拘泥于某些技术规程中关于施工二衬混凝土时 围岩变形速率必须小于0.1 mm/d的规定。经过隧 图2茅坪隧道出口右洞K28+830地表沉降累计时程 曲线图 道施工的实践也证明了我们应用的施工原则和采用 的施工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妥当的。 参考文献: [1]高虎军,王木群.浅埋软弱地层(滑坡体)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 究[J].公路工程,2013,38(3):233—236. [2]蒋正华.隧道洞口地形偏压段的新型设计与施工方法[J].公路 工程,2010,35(2):89—91. 从拱顶下沉曲线(图3)和周边收敛曲线(图4) 来看,仰拱施工成环之前,围岩的变形是一个徐变的 70 兰60 三50 血l 40 莲30 20 l0 O [3]段献礼.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方案计算分析[J].公路工程, 201l,36(4):199—202. [4]史晓琼.青坪隧道浅埋偏压及滑坡处治安全监测研究[J].公路 l7 24 0l l0 工程,2012,37(1):157—160. 6月 7月 澜0量日期/2013f月一日) 图3茅坪隧道出口右洞K28+835断面拱顶下沉累计时程 曲线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