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深圳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6年,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背景下,全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实现GDP2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是我国经济在前三年保持10%以上增速基础上,增长最快的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24%、23.8%和24.7%(1~11月),三项指标与前两年相比,均属超高增长。进出口顺差很大,全年达1775亿美元,增长74%;巨额贸易顺差加上外资大量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继续陡增,年末达到10663亿美元,为全球之冠。外汇储备巨幅增加,一方面造成社会资金泛滥,另一方面又令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企业利润增长均加快,前者比上年增长13.7%,不仅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而且比前两年的增速又有所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实现利润创历史记录。2006年全年宏观调控印象深刻,不仅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这个问题,而且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更是三令五申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新措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出台多项土地及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仍然难抑过高的房价上涨;银行出现罕见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中央银行两次加息、三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但仍难以完全解决此问题;全年股票市场火暴,新近完成了中行、工行、国航、中国人寿等多家大型公司在国内A股市场的IPO,虽然筹集了大量资金,但股市却显“井喷”之势──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激活了沉睡四年之久的中国股市。 一 简析2006年深圳经济增长
与全国经济形势轰轰烈烈的景观相比,深圳则略显平静、沉寂少许,尤其是上半年结束时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3.5%,不仅首次慢于广州,而且出现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还低的现象,因此引起深圳市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当时,在上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中我即明确推测:下半年深圳经济增长定会加快,全年应可接近15%的增长水平。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全年下来深圳实现本地生产总值5684亿元,正好增长15%!不仅高于广东,而且高于京沪穗等大城市。其实,深圳经济放缓(尤其上半年)从上年就明显反映出来,2005年上半年本地总产值只增长了14%。问题之所以在2006年上半年凸显出来,并不是深圳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所为,而是因为全国其他省市的增长在2006年更为迅速。这件事(上半年深圳经济增长首次慢于广州及全省)从长时间来观察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却是个标志性事件,这说明:由于依靠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增长受发展空间所限,深圳已基本走到一个尽头,但新的依靠技术进步及提高产业升级而实现的有效增长方式,却未能完全构建起来,因此在未来一段
时间,深圳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周边省市的压力和挑战。
2006年深圳经济增长,除了受地域限制、亟待转变增长方式之外,各方面的发展其实很不错。比如,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实现出口总额1361亿美元,劲增34.1%,已连续14年保持全国城市出口第一;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更为突出,分别增长89.5%和99.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6.7%和13.6%提高到23.6%和20.2%。进口则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4.6%,也表现不俗。进出口总额合计达23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首次超过上海(2275亿美元),成为全国进出口总额最大的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近十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长水平,在全国的城市排名中也从过去的第七名一跃而进入第四名,增速则比前三名的上海、北京、广州快许多。此外,2006年深圳财政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均取得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在两位数之内。但相对深圳近几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实际也算不错,全年完成1272亿元,为历史最高;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上年出现下滑后重拾升势,增长8.7%,又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综上,结合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深圳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各方面均较为理想。
二 2006年深圳金融形势分析
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调控的大背景下,结合深圳经济增长形势,可对2006年深圳金融发展做如下分析。
(一)受股市火暴及宏观调控影响,全年银行存贷款增长明显放缓,但资产总额却增长可观
2006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超万亿大关,达到10510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亿元,增长11.3%;贷款余额则突破8000亿大关,达到8327亿元,比年初增加781亿元,增长10.3%。与上年相比,存款少增237亿元,贷款少增301亿元,这种现象历年来极为少见。存贷款增速明显减低,不仅是近十年来深圳增速最慢的一年,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分别低4个多百分点,更为罕见。并且全年分月看,贷款增长较为平缓,除了6、7月受当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略有下降之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增长且起伏不大;而存款则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波动情况,其中7月和10月分别下降186亿元和309亿元,显然与2006年股市火暴有关,计有大量短期资金随着新股上市而不停地进出股市进行运作。因此,2006年有两大因素对银行经营影响较大,一是中央从四、五月开始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二是股权分
置改革引发的股票市场行情不断。
但实际上,2006年我们并未感受到存贷款少增以及资金趋紧的状况,全年面临的却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个中缘故,仔细分析才发现情况确实如此。比如,贷款中最重要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项,合计占贷款总额的85%以上,2006年分别增加89亿元和1141亿元,而2005年却是分别减少271亿元和增加875亿元,即:2006年两项之和实际比2005年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还多增加626亿元。那么,为何2006年贷款总额又反映出比2005年少增的现象呢?原因出在票据融资上:2005年该项贷款共计增加514亿元,而2006年却是减少458亿元,这样一里一外就是972亿元的巨大差额!这个巨大变量即2006年贷款少增的唯一重要原因。而当中有一个巨大的不可比因素,即招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在2005年末将全国各地分行的票据集中到深圳,结果造成招行在深圳的票据融资巨额增加近300亿元。2006年这一因素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全国压缩票据融资以及招行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新机制等原因,使票据不再进行这样的集中。因此,仅招行(深圳地区)一家即比年初减少票据融资421亿元,造成招行(深圳地区)贷款余额全年不仅未能反映出增加,而是直接减少357亿元。所以,如果把这些不可比因素剔除掉,2006年深圳贷款增加实际仍较可观。并且,2006年深圳银行业存贷款增长较为扎实,不仅没有招行(深圳地区)票据融资在年末的“虚增”因素,而且也没有发生类似2005年中信银行将其全国各地分行的273亿元贷款先转入后转出深圳分行的情况,因而全年增长较为平稳、真实。 股市活跃直接影响了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突出特点是活期存款占比大幅上升。2006年深圳银行业存款增加额比2005年少增23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和499亿元,各比2005年少增257亿元和42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不仅同时少增,而且内部定活期限结构也出现活期存款大幅增加、定期存款少增(或减少)的现象。其中,在企事业单位存款中,活期剧增437亿元,而定期却减少215亿元;在储蓄存款中虽然定期仍保持增加92亿元,但活期却猛增407亿元,从而一改前几年定期存款持续增加而活期存款增加不多的沉闷局面。这显然与2006年中国股市重新启动、火暴直接相关。银行资金进入活跃的股市,主要反映在同业往来的科目中,2006年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该科目合计余额1524亿元,当年即猛增1011亿元,是上年增加额的4.43倍。 贷款结构也发生明显调整。其一是改变了前几年短期贷款减少的局面,由2005年减少251亿元转变为全年增加167亿元;其二是中长期贷款中其他类贷款增加巨大,一年新增642亿元,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增加近300亿元;其三是有价证券及投资突出,全年新增661亿元,比上年多增627亿元,年末突破1103亿元。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新增额,深圳在上年
超过京沪穗等大中城市、成为第一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保持最多。其他三个城市2006年分别为:北京、广州比上年各增加45亿元和88亿元,而上海则减少161亿元。
在2006年,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同业往来”和“有价证券及投资”这两个科目变得愈加重要,是资产总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其剧增而使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增长不俗,全年为19.2%,大大高于同年存贷款增幅,也高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与京沪相当。
(二)各银行业机构增长依旧不平衡,但总体上却出现资产质量明显好转的现象 2006年仍然延续了前两年各行之间增长极不平衡的状况,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为:前两年国内银行当中国有银行发展明显快于股份制银行,但2006年虽然总体上仍保持了这样的优势,但行际之间却发展不平衡。存款中,国有银行平均增长12.5%,股份制银行增长8.8%,国有银行仍高于股份制银行3.7个百分点;但从单个银行来看却差异很大,并未有国有银行与股份公司银行的分野。比如,国有银行中工行和中行仅增长1.4%和1.9%,而建行却增长近37%。股份制银行总体增长偏低,但招行较为突出,增长16.9%。此外,进出口银行、深商行、农商行、邮储局、外资银行也增幅较高,接近或超过20%。贷款的增长差异更大,其中国有银行平均增长23.3%、外资银行增长28.2%,而股份制银行却下降8.9%;下降的银行多达6家,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中的问题,除了股份制银行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手段、增长乏力之外,主要是有些银行进入财务重组阶段,剥离和核销了部分不良贷款所致,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发行和中信银行。此外,招商银行(深圳地区)巨额减少357亿元是个例外,其原因即上面已经提到的票据融资大量减少造成。因此,从深圳银行业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工、中、建等行的改制、上市并补充大量资本金,使这类银行的竞争力明显增强;而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却处于劣势,也都在积极寻求改制上市并补充资本金,因此核呆的力度在国有银行核拨之后也明显加大。虽然从账面上看深圳中小股份制银行表现不佳,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实和良好。全部银行业机构中,除了浦发、华夏、民生等少数几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之外,出现了大面积下降的良好局面。2006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6.49%,比上年下降1.39个百分点,首次低于7%,为历史最低。并且,随着资产质量的好转及经营理念、方式的改变,银行业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盈利均出现大幅增长的景象。全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包括深商行)合计中间业务收入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代理股票和基金的业务收入最为突出,合计5.3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倍。中间业务收入最多的是中行和招行,分别为7.9亿元和7.7亿元。全年银行业机构实现账面利润达到创记录
的166亿多元,比上年增长近97%;其中股份制银行表现突出,大幅增加近43亿元。所有银行业机构中盈利超过20亿元的有中行、招行、建行、工行,超过10亿元的有民生银行和农行。而且,2006年也是银行业机构盈利最实、各行之间可比性较强的一年,这说明深圳银行业机构的整体状况经过几年自身改革重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外部银行业监管的强化等,正在发生巨大的根本性变化。
(三)外资银行平稳发展,外币业务却停滞不前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2003年以来深圳中外资银行总计即开始出现外币存款下降而贷款增加的局面,2006年则稍有改变,主要是外币存款由以前年度的减少开始转变为增加(由上年减少11.2亿美元转变为2006年增加2.6亿美元),遂使年末余额又重上100亿美元大关;外币贷款新增额继续有所下降,全年仅增加7.9亿美元,比上年又少增近2亿美元,年末余额则达到近160亿美元。从全市国内银行外币业务来看,贷款大幅增加出现在2004年,当年猛增36亿多美元;存款大幅减少主要出现在2005年,当年骤减近21亿美元。由于国内市场外币业务受外币资金来源的“硬约束”,因而外币业务无论是负债方还是资产方现都已出现满负荷局面,故难以大幅增加。这是近几年银行经营中的一个显著特点,预计未来几年这种格局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业务发展也进入一个人民币时代。一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务限制的逐步放开,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不断增多,因而可以直接增加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量;二是近几年明显出现了外资银行积极增设分支网点的现象,深圳已有12家银行增设22家支行,人民币业务量明显增加。近两年外资银行本外币业务增长迅速,2006年末存款余额已达365亿元,贷款余额则为6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28.2%,明显高于国内银行的增长水平,遂使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06年末其总资产已占全市的7.8%。而在近两年外资银行业务增长中,也主要是人民币业务带动,外币存贷款则增幅有限,2006年存款仅增加3亿美元,贷款则出现下降现象。这说明外币资产业务对外资银行来说,也走到了尽头,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停滞局面。 (四)外汇交易火暴,但卖差(买-卖)却出现减少的局面
银行外币业务不旺也可以从外汇交易及结售汇的统计中反映出来。比如,在2000年之前企业买入外汇的多、卖出的少,因而便出现买差,即买入大于卖出;而从2001年情况开始发生改变,出现卖差,即卖出大于买入。从此,这种势头愈演愈烈,从2001年卖差不足6.9亿美元,逐年扩大,至2005年则达到115亿美元,这便诠释了我国外汇储备近几年为何巨额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时至2006年,这种情况又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即全年虽然
外汇交易更加火暴,但卖差却未能继续扩大,而是由上年的115亿美元减少到113亿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苗头性变化!2006年深圳银行间外汇交易合计达到948亿美元,比上年的193亿美元增长4.9倍,而其中买入4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倍,卖出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倍。买、卖均巨量放大,但买入增幅大大高于卖出增幅,因而最终差额却有所缩小。
外汇交易与银行结售汇业务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外汇交易巨幅放大的同时,银行结售汇同样出现显著变化,在全年结汇虽然创下记录(达到510亿美元,增长18.2%)的情况下,售汇却增幅更大,达到37.7%,全年实现2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8亿美元。全年结售汇顺差正好也是255亿美元,虽然为历史最高,但比上年却仅增长3.6%,明显低于前几年增长50%以上的增幅水平。因此,看起来结售汇巨额顺差并巨幅增长的局面也开始走到尽头,预计今后有可能发生某些方向性改变,并使我国近几年外汇储备巨额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
三 2007年深圳经济金融形势预测
2007年,如果不发生美国因核争执而攻打伊朗的军事冲突,那么全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然是极为平稳、缓和的一年。主要原因是:随着美国新一届总统换届大选的到来,布什政府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看来已走到尽头,不会出现大的改变,更不会发生奇迹般的调整。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经过近一年来不断提高利率水平,已有所收紧,因而大的经济过热增长、通货膨胀等均难以表现突出;但综观各国目前中央银行利率水平,其实也并不过高,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利率多低于美国联邦储备率,因而对经济增长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抑制作用。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因前几年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行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近年出现了明显的货币膨胀并导致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最明显的证据即为“双赤字”惊人并难以缩减;随着美联储已连续17次调高利率并使联邦储备率处于5.25%的较高水平上,预计2007年美国经济总体趋势将会走缓。由于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因而美国经济走缓,一定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连锁反应。但预计2007年的影响将不会很大,因为美国经济本身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并且亚洲国家近几年增长强劲,独立性增强,也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受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将有所减弱。中国经济自有大国经济的特征,又正值中共十七大召开前期以及如火如荼的奥运会工程正在建设中,再加上人民币仍将维持升值预期,因而估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如大胆预测,应可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水平。 根据全球及全国2007年经济增长的大背景、大环境,可对深圳全年经济、金融形势做如下
几项预测。
(一)2007年深圳经济增长变数不大,本地生产总值仍可保持14%~15%左右的增长水平 这是因为:预计2007年国家在大的宏观调控措施上不会出现方向性改变,而且调控空间有限,最多在财税、货币信贷政策及控制房地产投资及价格方面稍有作为,因而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会很大。人民币仍将保持升值预期,但预计全年升幅不大,约为3%~5%,这对深圳的进出口可能带来一些影响,但大的格局仍不会改变。预计2007年市政府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仍会进一步扩大,投资增幅有可能超过2006年7.7%的水平,达到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仍会维持上年超过GDP的增长水平,全年预计增长16%左右。
(二)预计股票市场处于多空胶着状况,有起有落甚至会出现大起大落的股市行情 这是因为:经过2006年中国股市的火暴上涨,市值已巨额放大,并且股票的市盈率也已不低(部分股价已超高);随着全球经济放慢与通胀压力舒缓,预计2007年全球石油、黄金、矿产等资源性价格将有所收敛,因而使这类上市公司的收益空间难以再度膨胀,将直接影响这类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国通讯、石油、银行等垄断性行业的大公司IPO已基本完成,2007年将缺少更好的壳资源上市,并且急速放大的市值及交易量逐步会对资金供给构成压力,因而难以出现长期单向的上涨行情。
(三)银行业机构存贷款增长会高于2006年,但仍较为平稳
股市对银行业机构的业务影响很大,预计全年“有涨有落并大涨大落”这样一种股市行情,使股市资金在银行中进出频繁,因而会影响银行的短期存款会继续增加并有起有落,可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水平。经过2006年的调整,深圳银行业机构的存贷款等均已“做实”,因而2007年的增长基础较为牢固,预计存贷款增加额均会超过2006年。并且,经过近几年各家银行的不断调整,又有兴业、中信、光大、华夏等重组及上市,预计各行增长更为平衡,不会出现前几年那样有一些银行下降的现象。
(四)外汇储备增幅陡降,增加额明显减少,遂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缓
全国银行业机构外汇存贷款增长2006年明显放缓,深圳更是微增,广东甚至出现贷款余额下降的现象。从深圳外汇交易来看,一方面外汇交易巨额增加,全年增长3.9倍,另一方面卖出大于买进却比2005年有所减少,卖差113亿美元(即从2004、2005年当年新增145亿美元和132亿美元,转变为比上年突然减少2亿美元)。而从结售汇统计来看,全年结汇增幅明显回落,从前五年的每年增长33%以上降为增长18.2%;同时售汇却大幅回升,从上年
仅增长5.6%的低位一跃而增长37.7%。这说明企业结售汇形势已开始发生某种变化,原来蕴藏的存量潜能已释放殆尽,转变为现实的增量需求,因而出现了(企业)外汇买入(增长9.66倍)和(银行)售汇双双大幅增加的现象。这种局面应该预示着外汇储备连续四年巨额增加已走到尽头,因而预计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新增额将会明显少于2006年,其增幅更会大幅减弱;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全年升值3%~5%的过程中将逐步削弱。这是个重要变量,将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带来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甚至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对于利率调整,是目前人们关心和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升息的传闻已跨了一个年度,但我始终认为空间不大,即使有一次半次加息事件发生,也无关紧要。因而,判断2007年经济金融形势时,这个变数可忽略不计。
(五)预计深圳银行业机构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不良贷款率会降为6%以下 随着银行业监管的规范和加强,银行经营管理、内控机制等更加健全和严格,新增不良贷款水平会明显降低。据深圳银监局从2005年开始的国内商业银行以2004年初为起点的新增不良贷款考核统计,至2006年末全市新增贷款不良率为4.09%,明显低于全部不良贷款率水平。此外,2007年计有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拟重组、上市,而这几家银行正是深圳银行业机构中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因而期待2007年会剥离大量旧不良贷款,减轻这几家银行的历史包袱,并使全市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至6%以下,甚至有望达到5%左右。由于银行资产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实,过去长期形成的沉重包袱也越来越轻,再加上经济及经营环境可期,因而预计2007年深圳银行业机构的盈利水平会在上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有望进一步增加。
(六)预计通货膨胀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有可能进一步上扬
2006年全国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稳中有升,全年上涨1.5%;深圳高于全国,达到2.2%。预计2007年随着房地产泡沫及股市长达一年的火暴行情,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仍会进一步上升,约为3%左右。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前几年猛升的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开始逐步向下游消费品价格转移成本的效应;第二是经过几年经济高增长,社会需求开始旺盛,遂对消费品价格形成一定的上升拉力;其三是全球粮食产量有所减产,而中国增产也十分有限,预计全球粮价会呈上涨之势。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