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略读)。 本组教材以“童话故事”为主题,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尝试编童话、写童话”为双线目标。四篇童话故事联系紧密,各有特点。这篇童话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承接前面精讲课文《去年的树》,“略读提示”的两个问题基于本年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出。
第一个问题——“从种子到木地板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既为教学重点,紧扣《课程标准》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个问题——比较《去年的树》和本文的异同,遵循了《课程标准》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在比较
阅读中,发现童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落实本单元目标。
童话伴随着学生成长,三年级的学生内心对童话充满着喜爱与兴趣,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但多数只关注故事情节的新奇有趣,而故事内容的把握、童话特点的发现需要教学中 进行有效指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适合运用直观的“思维导图”进行故事构思的梳理与语言架构的辅助。本课恰为“承上启下”的单元位置与作用体现:精读课文方法的运用,为后面另一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导图”绘制)的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读本课“缩、努、茎、推”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并讲述从种子到木地板的历程。 2.比较本文《去年的树》的异同,感受童话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树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讲述“这段历程”,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去年的树》与本文的相同和不同,激发创编童话的愿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师:“自主学习卡片”和“合作学习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去年的树》中鸟和树这对好朋友那份浓浓的友情让我们感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标注“一定”,再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词语中认生字。
课件出示词语:手推车、根茎叶、拆下来、旧木料、缩成一团、努力生长、吱吱嘎嘎,开火车认读。 2.儿歌中认生字。
如果把这些生字藏到一首小儿歌里,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儿歌: 小小种子缩进泥,努力成树钻出地, 茎深叶茂心愿起,变身推车随它意, 吱吱嘎嘎想休息,旧车摇身变座椅, 挺直腰背很吃力,拆做地板铺满地, 童话故事真神奇,快快走进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
配乐教师引读课文,学生随机指名接读课文。 四、明确目标
出示“略读提示”,明确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本课学习任务。 略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五、自主学习
解决“略读提示”中第一个问题: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自主学习
1.读: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
2.选:任选一张学习卡片(卡片分低、中、高三个难度等级);3.填:提炼关键词填写卡片; 4.讲:指着卡片讲讲“这段历程”。 (1)参照《学习卡片》自己讲述“历程”。 (2)同桌互相讲述“历程”。 5.汇报学习成果。
(二)出示导图,梳理“历程”。 1.梳理“历程”,引出四句话,体会朗读。
2.仔细观察这个故事的过程,这里面都什么发生变化? 3.这个故事都什么没变呢?回扣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三)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 1.想法写在卡片上,选择性的贴到黑板上。
2.交流历程。 六、合作学习
解决“略读提示”第二个问题:“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合作学习卡片》。 2.共享各组学习收获。 预设:
相同点:童话特点(都写“树”、拟人手法、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讲述道理)
不同点:构思、情感、语言、故事主人公…… 七、质疑思考,激发写作兴趣。 1.为什么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呢?
2.假如重新又变成一课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八、作业:编写一个关于“树”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