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检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2021-01-27
来源:星星旅游
2013年6月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 for Administrators 第26卷第2期 Jun.,2013 Vo1.26 No.2 【检察建设】 涉检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孙宝旺,郭长城,张佩英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天津3018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应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因 应对引导不力而引发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冲击着检察机关的自身形象和执法 公信力。应转变观念,强化检务公开,完善网络舆情工作体系,营造正面舆论强势。 [关键词] 网络舆情;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00(2013)02—0053—03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 制是不太现实的。三是偏差性与失真性。个别网民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形成片面认识, 便把网络作为发泄情绪的空间,散播偏离事实的言 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人们通过这个 平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其特有的隐蔽、多元、自 由、广泛等特性,使网络媒体越来越凸显出表达民意 的优势。近年来,检察工作的开展、检察人员的执法 行为以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等方面,通过网络迅 速传播,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热点。从 “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到“女检察长豪车 案”,再到“女检察官掌掴女童案”,所掀起的网络舆 论。四是群体性与暴力性。许多事件容易被放大和 激化,引发社会群体的愤慨或恐慌,演变为涉及公共 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危机,起到聚众行动的作用。 二、涉检舆情的现状 网络舆情打破了民众的传统诉求和表达民意的 方式。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 众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要求落实 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的热情日益高涨。检察机关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 情旋涡,展示了网络媒体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 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 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 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 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网民对涉检信息 的敏感度较一般舆情要高,往往容易形成网络舆情 甚至网络聚集性事件。毋庸置疑,网络的飞速发展, 使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不可避免地处在网络民意 的拷问之下,涉检网络舆情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一 轮的挑战。 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 绪的总和。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以下特 点:一是直接性与突发性。网民可以自由地发表意 见,下情直接上达,一个普通事件由于网友的“自 由”猜测和一些情绪化的意见,可以迅速成为点燃 一1.对网络危机认识不足,缺乏把握舆情的主动 性。一些机关对网络舆情缺乏必要的重视,忽视危 机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工 作相对滞后。当涉检问题无法从正规渠道得到及时 合理解释时,网络舆论便乘虚而入,并广泛传播,使 片舆论的导火索。二是隐蔽性与难控性。由于发 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一旦 出现非理性的网络舆情,要想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控 收稿日期:2013—03一O8 作者简介:孙宝旺(1961一),男,天津宝坻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纪检组长; 郭长城(1966一),男,天津宝坻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员; 张佩英(1962一),女,天津宝坻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科科长。 53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检察机关陷入网络舆情危机之中,错失抢占应对网 络舆情的黄金先机。 2.不善于与媒体沟通,危机意识淡薄。某些干 部缺乏舆情危机意识,依然抱着“媒体完全可控”的 传统观念,忽略了群众对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忽视与 媒体的深入沟通。网络舆情发生后,对传媒报道心 存顾忌、刻意回避,甚至采取围追堵截、删除帖子、发 布虚假信息的方法,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不但不能 解决问题,反而增加对立情绪,激化矛盾。 3.办案有瑕疵,执法公信力下滑。个别干警在 执法办案中凭着“一股热情”,不讲究方式方法,执 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忽略了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忽略了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 果、社会效果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在执法办案中 造成的一些失误和瑕疵,被个别人在网上快速放大 和炒作,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4.检察职权有争议,执法公正性受质疑。近年 来,人们对检察机关的职权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是 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权和逮捕权争议较大。 认为检察机关独家履行自侦自捕自诉职责,权力高 度集中,缺少诉讼程序上的监督制约,不利于公正性 的实现。当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结果与人们的期望 值相去甚远时,常常会引起网民对监督权缺失的质 疑,引发网络共鸣。 三、涉检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舆论是把双刃剑,引导是关键。应对得当,可以 转“危”为“机”,应对不当,则会恶化事态,导致严重 危机。为顺应日益开放的网络监督环境给检察工作 带来的新挑战,亟需建立健全应对涉检舆情的工作 机制。 1.及时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舆情阵地建设。 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立“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变被 动为主动”的舆情意识,自觉克服反映迟缓、反映被 动、危机公关意识缺位等问题。积极培养关注网络 习惯,以便及时掌握网络舆情。要特别关注涉及本 地民生方面的意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对一些突 发事件、治安灾害性事故、群死群伤事故和重特大刑 事案件的报道,要跟踪掌握事件发展态势。留意网 民对检察机关工作的意见和批评,及时调整工作重 点和工作方式方法。 2.建立健全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工作体系。一 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 组,确定网络评论员,健全网络舆情搜集、分析、处置 机制,对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媒体关注的舆情信息, 54 2013年6月 及时分析研判。二是建立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利用 互联网优势,建立敏感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涉检舆 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主动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切实 掌握网络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三 是建立与媒体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本地平面媒体和 网络媒体的联系,建立顺畅规范的新闻渠道沟通机 制,及时从源头上获取涉检负面信息。对媒体关注 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及时作出回应,取得信任 与支持。 3.强化检务公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谣言 止于公开”。借助网络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 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让检察权在 阳光下行使,可以有效保障社会公众依法享有知情 权、参与权、监督权。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及时向社 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可以增强新闻发布 的及时性和权威性。特别是面对负面网络舆情,在 第一时间直截了当地披露有效信息,依法公开所有 能够公开的内容,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 领公众意见市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有效减少负面 影响。针对少数干警因违法违纪而酿成的涉检网络 热点事件,不护短,不避讳。一旦查实,迅速采取必 要的“切割”手段,将检察机关整体工作与干警的个 人违法违纪问题切割,避免检察机关为个别干警的 违法违纪问题“买单”。 4.加大网络宣传力度,营造正面舆论强势。确 立以网络新闻主管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 员为核心的引导主体,发挥涉检新闻“把关人”的作 用,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和公关的能力。突出抓好 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对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重 大活动,及时跟帖,积极回应,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积极培养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舆论,争 取中性舆论,用正面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 减少非主流舆论和有害舆论的破坏力。善于借助专 家的力量,及时邀请专家学者,在网络上解法释案, 以专业角色化解公众的法律疑惑。 5.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牢固树 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 而且还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要塑造看得见的正义,提升检察公信力,公众监督是 重要保障。检察干警要把握司法需求,着力解决司 法实践中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人民群 众的需要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导向,把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 第26卷第2期 孙宝旺等:涉检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点、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 的执法新理念,努力用人民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 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忠实履行 案。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讲究方法策略,保持文明 法律监督职责。努力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严格 热情的工作态度,尽量使用文明规范的工作用语,注 执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标 意争取发案单位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办理涉及 准,严格办案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严 企业的案件时,要注意维护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对 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严重 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关键岗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把深入查办和 时,及时通报,做好衔接。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集中力量查办 互联网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 “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大”的职务犯罪大要案,重 器,网络舆论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检察机 点查办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资金密集行业的职务犯 关必须冷静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把握话语权,赢得主 罪案件和损害民生民利、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 动权,引导人们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为检察工作科学 职务犯罪案件。突出抓好涉检群体性事件、突发性 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检察机关打 参考文献: 击犯罪、执法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第二,坚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 持规范执法。逐步建立检察机关履行各项职责的工 社,2003. 作制度,完善业务运行规范、执法规范、保障规范和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执法责任规范。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坚决克服不按 社,2007. 程序办案、耍特权、不文明执法和轻视人权等问题。 [3]项哓晓.引导涉检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浙 江检察,2010(5). 强化对执法活动的跟踪监督,保障各项规章制度落 [4]周廷勇.增加官民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N].人民日 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狠抓责 报,2012—07—24. 任追究制,对办理不力、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 (责任编辑:宋洁) 的,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坚持文明执 法。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理性、平和、文明、规范” Response to and Guidance to Public Opinion Involved in Inspection SUN Bao—wang,GUO Chang—cheng,ZHANG Pei—ying (Baodi District People’s Procuratorate,Tianjin 3018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met on a global scale,the network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to reflect social conditions and public opinion.Crisis even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volved in inspection have OC— cu ̄ed frequently due to ineffective response and guidance.which continues to impact the image of procuratorial or. gans and law enforcement credibility.We should change our ideas,strengthen inspection affairs public,improve the work system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and create a positive opinion situation. Keywords:network public opinion;procuratorial organs;law enforcement credibility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