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川滇黔毗邻山区。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是从四川传入的。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既克殷,爵之以子……茶皆纳贡之”。
西汉末年,王褒的《僮约》:“脍鱼包鳖,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杨氏担荷”。前一句,反映了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一句,反映了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的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商品市场。
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又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晋南北朝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叶,因上层社会的崇尚得到较快的发展。“以茶当酒”,说明三国后期,已开始流行饮茶。以茶待客,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以茶廉政,茶饮是清廉俭朴的标志,以茶祭祀,茶饮广泛进入祭祀。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中。
《寒夜》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自唐代开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有八个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包括山南、淮南、湖州、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唐代茶区已遍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近的局面。“茶马交易”: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封氏闻见录》:“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到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陆羽《茶经》,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等等。《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自《茶经》问世,天下益知饮茶矣。”一之源: 说明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二之具: 记采茶、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过程;四之器; 记煮茶和饮茶工具;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方法;
唐代之后我国茶区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制茶技术得到改进,出现了散茶的生产,但同时团茶的制作也达到了顶峰。 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 斗茶之风盛行等。饮茶风俗深入平常百姓家“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吴自牧《梦梁录》)
经史学家们的研究认为:茶树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
素密切相关。
从生物学观点看,物种顺着江河的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我国茶叶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使得中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饮用方法得以流传。二十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形式将茶叶作为礼品与各国上层进行交换。三是通过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向各国输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