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核心竞争力即为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教育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已经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多元化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大学生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国家所倡导的高校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只有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校教育,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一定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和增长创业才干的和谐校园教育环境。本文将对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措施。
一、学校教育层面
1.加强理论指导,梳理科学创新创业价值观
目前,我国许多在校大学生由于受到“美国梦”的影响,梦想着能够早日进入社会,一展拳脚,大展身手,而试图效仿比尔·盖茨等人选择辍学去自主创业,但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完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当中必定会漏洞百出。因此,高校想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必须在高校开展创业指导课,以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创业行为,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理解正确创业、遵纪守法以及创造性整合资源、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只有基于科学化管理的创业培训课程,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较为合理的创新性创业观念。
2.开展创业实践课程,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只有理论指导课程,这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瑞典管理学家Kaj·Mickos曾经说 过:“创业不是创新,创新也不是创业。创业可能涉及创新,或者也并不涉及;创新可能涉及创业,或者也并不涉及。” 也就是说,如果大学单单将“创新”与“创业”教育等同起来,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而是应当在组织学生大量参与社会创业活动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当前的市场需求,了解市场发展导向,并在日常生活当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以低投入、高收益的友好环境型发展模式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现如今,我国的产业结构较为固化,如果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行为也不过是步前任的后尘,做着单一、陈旧的“自主创业”,根本不能充分发挥时代的先进性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优势。所以,创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实
践,使其走出校门,观察生活,这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社会扶持层面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政策性倾斜措施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性,政府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说,政府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对于那些有着优秀创业规划、方案的大学生个人、团体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性支持,以避免这些创新创业萌芽的消失。此外,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解除一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心地将自己的创新性创业想法付诸实践。
2.发挥社会创业培训机构的能动性,全面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与学校创业培训不同的是,社会机构更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也更能够把握市场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各个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服务企业都可以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以凸显这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企业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的优势及作用。此外,这些社会结构、企业也可以与各高校展开人力资源优势合作,这样可以将大学变为一个创业园区和创新创业萌芽培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潘 一,宋 力,杨双春,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6).
[2]泸州医学院.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再获30项国家级立项、60项省级立项[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