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附答案

2020-05-25 来源:星星旅游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 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夜雨寄北》中,借助想象团聚之景表现当下的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水面宽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常常把头藏在翅膀下面,偶尔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蓄,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需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惕,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颤.动.(____) 哺.乳.

(____)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

士比亚全集》等。

C.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4.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共6分)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3分)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3分)

第二部分 (5~20题 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5~6题。(6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晴空一鹤排云上”借一只鹤直冲云霄的孤寂和气势,表达着寥廓天空下凄清茫远,寂寞苍凉的感伤。 B.”便引诗情到碧霄”写诗人想象诗情澎湃,冲向碧空,表现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 C.这首诗采用议论、描写兼抒情的表达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这首诗与诗人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同样表达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6.诗歌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止.有剩骨(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 (4)屠自后断其股.

(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理解填空。(2分)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御狼——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10.从屠户与狼的斗争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燕子·猫·老鼠

金乾生

①春天来了,老伴儿说,外面的花开了,草绿了,树叶儿发芽了,阳光明媚了,不出去走走,太可惜了。我心动了,跟着老伴儿,来到了康延路上。康延路上风和日丽,花潮似海,美不胜收。我陶醉于这美景,心却回到了童年,思念起儿时最喜欢的鸟——燕子。

②小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期盼,我内心深处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春天到了的时候,希望燕子在我家做窝,从此住到我家来。

③为什么呢?之所以有这个强烈的想法,是因为每年春天,燕子都不到我家来,而是飞到对门去。对门的发小长我一岁,我们是好朋友,我最爱与他一起玩,喜欢看他家房梁上的燕子窝。这个窝是什么时候做的,不得而知,反正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回来,就会入住他家,绝不会出错。后来,燕子窝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我都是亲眼看见的。燕子一趟又一趟地从外面啄回塘泥,衔来柴草,一点一点地建新窝,新窝就一天一天地变大,直到成型。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小燕子。时近夏天的时候,小燕子就出生了。刚孵化出来的一窝小燕子,尚未长出羽毛,眼睛都睁不开,就伸长脖子,张大嘴,唧唧待哺,等着父母给它们叼虫子吃。大约一个多月以后,小燕子就能飞了。再过两三个月,小燕子长大了,就被父母带出去,陆陆续续地不再回来,至于去哪儿筑巢生活,去哪儿共享天伦之乐,从此就成了谜。我曾经把小燕子逮到我家去,给做了棉布的窝,但留不住,最终都会飞走。而经常在外面看燕子像精灵一样飞翔,则是一种快乐的羡慕与享受。

④小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燕子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做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长成大人了,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才慢慢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门家一直养着猫,我家养过狗,但从来没有养过猫!奥秘在于:狗不抓耗子,猫专捉老鼠。老鼠会偷吃燕子窝里的蛋,聪明的燕子不与老

鼠为邻。猫是老鼠的天敌,也就是燕子的保护神,燕子自然会选择在有猫的人家生活。

⑤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生物链绝不是我们人类理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简单。

⑥一朵花,蜜蜂近了,蝴蝶就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池水,青蛙近了,蚊子就远了。一间屋,猫咪近了,老鼠就远了;问题还在于,老鼠远了,燕子就近了;燕子近了,虫子又远了。

⑦与大自然中的生物链比较起来,人际关系要复杂多了。人与人之间,除了感情、伦理、性格、素养、层次、利益等因素,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价值观了。

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他因素为参数,以价值观为坐标系,就不仅能对自己应该近什么人远什么人作出选择,还能知道不让什么人离自己太近,什么人离自己太远。久而久之,远近之道,双向多维,方可顺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24期,有删改)

11.本文的行文思路十分清晰,请你读完全文,填空。(3分)

作者由春天的美景写起,引出儿时喜欢的鸟儿——燕子,并探究分析__________,进而揭示_______________,最后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在第⑥段中的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2分)

13.本学期你学到了不少批注的方法,请给本文的第③段写一条批注,可从写法、内容、语言等角度写,要有一定的评析。(50字左右) (3分) 四、名著阅读。(7分)

14.观察《西游记》连环画,完成下列题目。(3分)

A.那八戒将果子拿 B.女王和唐僧,同到 C.陈澄、陈清请唐僧 过来,张口就吞 东阁赴宴。八戒放开 师徒入席。八戒一顿 连个滋味也没吃出来。 肚皮,吃个痛快! 吃了将近一石面,五斗米。 图A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以下提示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上述回目补充完整。

行者 大圣 窃人参果 五庄观 天竺国 闹天宫

15.李卓吾评点八戒的”吃”:”凡形容八戒饮食处,都俗,且重复,可厌!”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结合上

述图文及《西游记》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0题。(14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

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6.”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2分)

(1)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17.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细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3分) 19.”母亲端上一盆儿汤”,为什么”朝我使了个眼色”? (3分) 2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作文。(50分)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小桥流水人家(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殆”“烛”“潮”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答案】(1)①家蓄 家畜(1分) ②必须 必需(1分) (2)①chàn dòng(1分) ② bǔ rǔ(1分)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3.【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D项表述错误,这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

4.【答案】(1)兔子种了两棵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3分)

(2)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3分)

【解析】(1)概括漫画的内容一般按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介绍漫画的要素即可。这幅漫画由两只兔子和两棵萝卜构成,左边的一片叶子茂盛而萝卜长得很小,右边的一片叶子很少但萝卜很大。据此概括即可。(2)概括漫画的寓意,一般要关注漫画的标题、文字、细节等。这幅漫画要关注左右两边的不同,从不同入手可得出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或者说不能以貌取人,有的人其貌不扬却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很有成就。 5.【答案】A(3分)

【解析】”寂寞苍凉的感伤”错误,”晴空一鹤排云上”借一只鹤直冲云霄的孤寂和气势,表现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故选A。

6.【答案】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

的。(3分)

【解析】一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悲秋”的传统,有力地赞颂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二问,”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7.【答案】(1)仅,只(2)跟原来一样(3)挖洞(4)大腿(每小题1分)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的”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股”古今异义,这里是”大腿”。 8.【答案】(1)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分) (2)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径、犬、于”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寐、盖”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9.【答案】惧狼 杀狼(2分)

【解析】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屠户遇到两只狼,不断的扔骨头,可是骨头没有了,两只狼仍然跟从,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于是找个有利地形,放下担子拿着刀防御狼,最后屠户”暴起”“刀劈”“毙之”,杀死了狼。

10.【答案】示例:对待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智慧比武力更重要。(4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屠户开始时对狼抱有幻想,还有侥幸心理。后来看见狼的一系列表现而暴起杀狼。说明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并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1.【答案】燕子不到”我”家来做窝的原因 生物链的规律应以价值观为坐标系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小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燕子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做窝,百思不得其解”“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生物链绝不是我们人类理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简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他因素为参数,以价值观为坐标系,就不仅能对自己应该近什么人远什么人做出选择,还能知道不让什么人离自己太近,什么人

离自己太远”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12.【答案】示例:一棵树,鸟儿近了,害虫就远了。(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作答时首先选择自然界的一种事物,然后结合生物链的规律来回答。

13.【答案】示例一:”我”如此喜爱燕子,但燕子却根本不喜欢到”我”家来做窝,形成巨大的反差,悬

疑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继续阅读的兴趣。示例二:第③段最后一句运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既生动地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形象,又真切地抒发了”我”对燕子既喜爱又遗憾的感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批注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此题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一角度进行赏析,表达出”我”对小燕子的特殊感情;也可以从”设置悬念”的角度入笔,分析这种手法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4.【答案】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3分)

【解析】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熟记。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题干提示提取主要信息进行作答。由题干中的”万寿山”可知此山中有个道观—五庄观,由此可以知道孙悟空曾在里面偷吃人参果的事件。

15.【答案】”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猪八

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4分)

【解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人物在作品中的主要特点,结合题干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思路:表明观点+文章和题干情节的分析+原因。本题中不赞同,可以从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跟主题表达的关系上分析;赞同就单纯从他的吃相难看上分析即可。

16.【答案】(1)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3)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

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2分)

【解析】补充情节,注意结合所给出的情节,结合上下文概括即可。因为中间一部分已给出答案: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我们补写的文字应在这段文字的前面和后面,我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然后再进行总结即可。结合”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分析得出,儿子却说要吃蜗牛;结合”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分析得出: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17.【答案】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

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3分)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划线句。划线句属于语言描写。从语言描写中揣摩人物心理即可。如:”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18.【答案】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

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3分)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人物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主要通过环境衬托式、行动表现式、神态显示式、语言描写式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划线句中母亲同儿子的对话以及大量形容词,构成人物之间以语气转换为表现形式的心理描写。

19.【答案】因为母亲做的不是蜗牛汤,母亲怕”我”说出真相,所以用眼色示意”我”不要发火、不要说

破。(3分)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下文”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分析即可。如:母亲怕”我”说出真相,所以用眼色示意”我”不要发火、不要说破。

20.【答案】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

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3分) 【解析】要求学生注意全面把握故事内容,结合题干概括出两个主题。文章描写了一位精心呵护蜗牛的母亲形象,体现了她对小生命的尊重。老人家喂养蜗牛其实是因为缺少爱的关怀,寂寞的她借蜗牛消解内心的孤独,由此可以引申出我们要关爱老人们。”我”虽然忙于写作,但能抽出时间陪母亲,还说服儿子不再想吃蜗牛,可以看出作为儿子,对母亲的关爱,老人对孙子也十分的爱护,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21.【立意指津】作文标题”哇,好香”。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香”所包含的象

征义、比喻义、引申义。要好好理解题干所给材料:”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这样说来,”香”既可以指本义的香味,也可以是抽象意义的对人有益的事物或事件。这样,题材就能拓展开来,选材就宽泛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