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未若柳絮因风起。”公⼤笑乐。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在⼀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侄辈谈论诗⽂。不久,雪下得很⼤,谢太傅⾼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呢?”胡⼉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太傅⾼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哥谢⽆奕的⼥⼉,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元⽅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尊君在不
(通“否”)?”答⽈:“待君久不⾄,已去。”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跟⼀位朋友相约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了。太丘⾛后,(友⼈)才来。陈元⽅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问元⽅:“你爸爸在家吗?”
元⽅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了。”朋友便⽣⽓了:“不是⼈哪!和别⼈相约同⾏,(却)把别⼈丢下,⾃⼰⾛了。”元⽅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对着⼉⼦骂他的⽗亲,就是没有礼貌。”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元⽅⾛进⾃⼰家的⼤门,不回头看。
教案
【教学⽬标】
1、积累⽂⾔字词,掌握“俄⽽、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
3、结合注释,运⽤⼯具书,疏通⽂句,理解⽂意。
4、结合⽂中⼈物的语⾔和动作的语句进⾏品味,理解⼈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们做⼈要⽅正,诚实守信,以礼待⼈,⾔辞要⾼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语⾔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批评⽗友失信、⽆礼,最后却“⼊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法】
1、诵读法。学⽣初步接触⽂⾔⽂,理解起来有⼀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读懂⽂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这就是利⽤它来发展学⽣的思维,多⽅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门不顾”是否⽆礼?师⽣互动与学⽣互动结合,⾃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两个故事让学⽣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朗读课⽂,对照注释,借助⼯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意;学⽣复述故事,把握⽂章情节,理解⽂章内容;组织学⽣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调动⾃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 导语设计
设计⼀: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拟它呢?今天,我们⼀起学习《咏雪》,你和⽂中的两位才⼦⽐试⽐试如何呢?(板书⽂题)
设计⼆: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的故事,你能列举⼀些吗?(学⽣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板提⽰)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问之,答⽈:“树在道边⽽多⼦,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起学习选⾃这本书的《咏雪》。(板书⽂题)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学家。彭城⼈。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学,招纳⽂⼠。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语、政事、⽂学、⽅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夫的⾔谈、⾏事,较多地反映当时⼠族的思想、⽣活和清谈放诞的风⽓。鲁迅称之为“⼀部名⼠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由朗读课⽂,对照注释,借助⼯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疏通⽂意。
2、把学⽣分为6组,⼩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如有⼩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
3、选三个学⽣复述课⽂内容,教师可提⽰学⽣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 4、学⽣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个良⾠佳⽇,却选择⼀个寒雪⽇? ②“公⼤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
③把雪⽐作盐,⽐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喻吗? ⑶学⽣展开讨论,各抒⼰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章开头⼀句话“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短短⼗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俄⽽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看重的“四美”是良⾠、美景、赏⼼、乐事。这⾥良⾠、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乐事吗?⽂中“欣然”“⼤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氛。
②对“公⼤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满意;有⼈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认为谢太傅为“柳絮”⼀喻⽽“笑乐”。
⽂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末补充谢道韫的⾝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意在⾔外,确实耐⼈寻味。
③⽤“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拟“⼤雪纷飞”,各有千秋。有⼈认为“撒盐空中”⼀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跟盐⽐较接近,⽽柳絮呈灰⽩⾊,在风中往往上扬,甚⾄飞得更⾼更远,跟雪的飘舞⽅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认为“柳絮因风起”⼀喻好,它给⼈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柳絮”⼀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蒲公英的孩⼦”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由朗读课⽂,背诵课⽂。 6、默写课⽂。 第⼆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朗读课⽂,⾃⾏疏通⽂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归纳借鉴本⽂的写法和语⾔特⾊,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 导语设计
设计⼀: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则》中的第⼆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同学们,你要做⼀个什么样的⼈呢?(学⽣回答:“做⼀个善良的⼈”“做⼀个正直的⼈”“做⼀个成功的⼈”……)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元⽅,你就会默默地告诉⾃⼰:“我要做⼀个诚信的⼈!”(板书⽂题)
⼆、学⽣朗读课⽂,对照注释,利⽤⼯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意。然后以⼩组为单位,⼩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复述课⽂,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互动,研讨课⽂,背诵课⽂ 1、各⼩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友⼈到底是⼀个怎样的⼈?
⑶元⽅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在友⼈“惭”“下车引之”时,元⽅却“⼊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展开讨论,各抒⼰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的“⽇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错过了双⽅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课⽂中,友⼈与陈太丘“期⽇中”,结果“不⾄”,可以看出他⾔⽽⽆信,不守信⽤;到来之后,问元⽅“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离去,不反省⾃⼰的过失,反⽽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分⽆礼,可以看出他是⼀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在元⽅⼀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是⽐陈太丘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礼。
⑶阅读元⽅对友⼈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对粗俗的友⼈“⼊门不顾”流露了⼩孩⼦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并⾮⽆礼的理由是:元⽅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个失信于⼈,不知⾃责且当⼦骂⽗的⼈,其品⾏的低劣可见⼀斑,对这样的⼈就应该断然拒之千⾥之外。认为元⽅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圣贤,孰能⽆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怎么能因⼈的⼀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个⼈呢?原谅⼀个知错能改的⼈,不正表现了⼀个⼈胸襟宽⼴,有涵养吗? 4、教师出⽰省去标点的原⽂,学⽣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元⽅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⑵请⼀学⽣尝试读⽂,应读出句读、语⽓来。 ⑶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的写作特点,体味语⾔简练意义丰厚的特⾊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是什么?
学⽣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辞近旨远;⼩中见⼤……教师不必评判,学⽣读后有得,这本⾝就是⼀种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