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粮价的课题研究发言稿

2021-08-05 来源:星星旅游


一个人连吃穿都解决不了,自然谈不上其他发展。上升到一个国家,无论它的第一产业发达与否,至少应该能维持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没有第一产业做基础,无论一个国家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么发达,都是空中楼阁。要知道,在中国,第一产业保稳定,第二产业保速度,第三产业保就业从来都是铁律。因此,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

最近三年全球粮价普遍上涨,对整个世界的冲击之大事历年来少有的。联合国了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说:“世界罕见地如此广泛地共同为食品价格担忧。”此轮粮食涨价,发展中国家受害最大。2008年4月3 ~4日,在加勒比国家海地的莱凯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造成5人死亡和20多人受伤。原因是每人每天不足2美元的生活费无法抵御粮价翻倍的冲击。有些饥民甚至挖泥土做“面包”果腹。2008年4月6月,埃及民众也因面包等食品涨价举行抗议,造成了7人死亡和50多人受伤。这种情况还可能加剧。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罗马和米兰的消费者2007年10月就已走上街头抗议意大利面条涨价,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2008年也出现了限量购买大米的情况。但毕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天壤之别,在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46%由食品价格构成,而美国只有14%。

此轮粮食涨价对我国的第一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国有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我国各级政府对粮食问题一直是比较重视,传统的观念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国粮食没有出现大问题,一些人对待粮食的战略思想开始放松了。我们一直宣传中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中国人的成就,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但同时是否也意味着我们过于骄傲了?如果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待粮食,我们必将面临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一 第一产业,美国挥舞粮食大棒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有能力实施全球战略的国家。美国粮食计划一直服从于国家的全球战略,再加上国内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是有意策划世界粮食价格的波动。在世界粮食贸易体系中,美国作为粮食价格的决定者,涨也收益,落也收益,早已是赢家通吃。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则是一轮又一轮粮价波动的输家。 1 美国农业战略打造粮食武器

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短期内都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像其他产业一样,会有爆炸性的增长。农业所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粮食需求,在短期内一国的人口数量是既定的,对食物的需求量自然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农业是需求和供给相对稳定的一个部门。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尤其是下半年出现连续大幅度上升,小麦、玉米和大米三种主要粮食现货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30%以上。这一轮国际粮价上涨的特点是幅度大、范围广、时间长。为什么会出现粮价飙涨?大家普遍认为是多重因素推动的:出口国干旱歉收、乙醇燃料开发、石油价格涨价、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大增,这些原因共同推动粮价上涨。这些因素在近三年内集中释放,影响了世界粮食的稳定供给,打破了本来应该相对稳定的粮食供求平衡。 粮食危机看似是全球粮食在总量上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实际原因并非如此。在现代技术要素注入农业后,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世界粮食总产量已足够养活全球人口,但事实却是许多居民常常面临粮荒的生存危机。在全球农产品自由贸易之前,世界各国的粮食基本够吃,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居然出现了粮荒?因为粮食产区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粮食生产大国,而许多加入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则失去了他们原有的食品自给自足体系。粮食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只要粮食生产大国稍加控制,粮荒就出现了,而诸多粮食进口国就成为受人摆布的棋子。粮食早已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门武器。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目前唯有农产品没有完全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框架,WTO的原则对于农产品基本没有什么真正的管辖,美国大力推导的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实质,就是除了农业补贴要保留外,什么都可以标准化、自由化。政府补贴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控制全球农产品贸易打下了强大的基础。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巨大优势和高额补贴的存在,农产品自由贸易对大多数国家是一种灾难。美国的

大农场模式,是与美国耕地多、劳动力少、资本足、能源价格低廉等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也是高额政府补贴的结果。世界上除少数几个国家外,没有发展大农场经济的条件,产业化农场多是通过不公平交易发展起来的,也是依靠高额补贴击垮小农家庭农场的。

在美国当农民,无论是粮农、棉农还是油农等,似乎都不需要太多地担心自家种的作物卖不出去,或遭遇自然灾害而血本无归,因为政府农业补贴这把牢固可靠的保护伞可以使得农民旱涝保收。作为工业发达国家,美国以95%的城市人口支撑不到5%的农业人口,政府长期对农业提供稳定、可靠地保护和财政扶持并不困难,除了欧洲,水世界其他地方的国家则没有玩这种游戏的可能。在这种状况下,一国只要加入美国倡导的农产品贸易体系之中,这个国家的农业就等于失去了保护。美国农民可以靠补贴休耕,依然旱涝保收,其他国家农民遇到问题只能破产。 2美国是世界粮价飙升的推动者

2.1 全世界的粮食进口国在为美国消费石油埋单

美国是超级大国,它的战略手段也更加多样化。“粮食变石油”,名曰能源可再生,可持续,就是用粮食作物制造乙醇(酒精),再按一定比例掺入汽油中。据有关方面估计,2007~2008年度美国乙醇消费会增加58.14%,美国乙醇工业的玉米消耗量在历史上讲第一次超过出口需求。2006~2007年度玉米的消耗量大约为7.3亿吨,玉米出口达到8800万吨左右。美国玉米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0%以上,如果这部分玉米不出口,世界玉米价格就会飙升。玉米价格高涨不仅使全球饲料价格上升,还会挤占其他一些粮食作物(如大豆,小麦)的种植面积,其他粮食作物产量会相应下降,价格就会上升。此招一出,立即遭到许多专家的批评。布什总统提出乙醇燃料计划,其实是“假应对全球变暖之名,行农业保护之实”,是对贫困国家人民的扼杀。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粮价上涨65%的原因可归咎于盲目发展生物燃料。美国,巴西是大力发展乙醇等生物燃料的主要国家。美国实现了“粮食换石油”的梦想,同时,又掌握粮食出口的主动权,等于卡住世界的咽喉,在解决国际问题上又多了一张王牌,坐收一举两得之利。 2.2 美国倒打一耙,极力混淆视听

美国政府为了转移世界对美国粮食政策的批评,硬说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中肉食和其他消费的增加。2008年5月1日美国《生物能源文摘》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强调,中国目前人均消费肉类53千克,是1995年的1.12倍,由此需要增加饲料粮近2亿吨。照此进程,会在2010年使世界粮食库存枯竭。据《纽约时报》报道,布什总统曾表示,全球粮价高涨的一部分原因是印度中产阶级兴起,饮食水平提高。当时印度官员就反唇相讥:肥胖比例偏高的美国民众如果能够节制食欲,不随便丢弃食物,应该可以养活不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穷国的饥民。美国有四分之一的食物丢尽了垃圾桶。简单计算,美国丢掉的食物相当于近8 000万人口的消费量,而当时报道的全球因饥饿濒临死亡威胁的人口,也正好是8 000万。

中国人,印度人多想一点肉都引起美国人的惊恐,宣扬会造成粮食危机。那么我们看看美国人是怎样消费的。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美国人2007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约是印度人的6倍。每个印度人每年吃大约174千克粮食,而一个美国人要消费1046千克。不仅是粮食消费,每个美国人每年要喝78千克液体牛奶,在印度和中国,这一数字分别只有36千克和11千克。美国人均植物油消费每年41千克,而印度和中国人均消费只有11千克和18千克。每个美国人每年要吃42.6千克牛肉,而在印度和中国,这一数字分别只有1.6千克和5.9千克。 2.3 农产品上涨确有其他原因

发展中国家粮食需求 增加、出口国干旱歉收等是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全球小麦供应紧张,价格仍将继续呈现上涨态势。由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以及欧洲等小麦主要干旱产区持续干旱,导致歉收,产量增长低于预期,全球小麦生产无法满足需求。而同时全球食品及饲料加工行业的小麦需求仍在增长,除了传统的进口国如埃及、巴基斯坦、摩洛哥需求继续旺盛外,印度小麦进口需求增长迅速。从整体判断,2008~2009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态势不会改变。

当前,全球大米市场处于需求大于生产、库存下降的局面。为确保本国供应,一些国家对大米实行出口管制将是影响后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的主要因素。虽然2008年大米主产国越南的大米产量预计略有增长,

但目前越南大米正采取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预计2008年内大米出口仍维持在450万吨的水平;泰国政府则正实施稻谷干预项目,收购主季稻谷;印度也在限制大米出口。

从表面上看,小麦和大米的供给小于需求造成了主要粮食价格的上涨,实际上,一些国家不道德的做法也是粮价上涨的原因。大米市场失衡,某种程度上美国是始作俑者。英国《泰晤士报》从日本政府多名消息人士处得悉,美国政府已批准日方出口那些对日本来说是多余的美国米。美日签有协议,不论日本有否需要,都必须年年进口美国大米。而日本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就将进口大米存仓,待品质变坏时再当做喂猪喂鸡的饲料粮降级出售,十分浪费。有鉴于此,不少智库组织和粮食专家都促请美日双方扭转这股“隐形歪风”。在美国华盛顿的全球发展中心表示,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如果得以终止,150万吨的美国优质米就可以从日本的粮仓中释放出来,转瞬间就能平抑大米危机。另一些专家认为,大米价格大幅快速上涨的责任应该由那些导致美元走软的人来承担。作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当美元汇率下降后,黄金、小麦、大米等全球贸易商品的美元计价相应上涨,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美元才能买到相同数量的商品。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场“粮荒”也给发达国家造成了相应的冲击。英国《太阳报》2008年4月26日报道,澳大利亚部分超市米价涨幅达五成,英、法、德、意和日本也备受食品价格急升困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出现抢购大米现象,大型批发超市在当地的各个分店也出现大米被抢购一空的情况。 2008年5月1日下午,布什突然在白宫召开记者会宣布,他已要求国会为国际粮食援助追加拨款。据悉,其中6.2亿美元为紧急援助,将以食品、现金或种子的形式提供;剩下的1.5亿美元将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首要援助对象是非洲。由于2009财年始于2008年10月1日,因此即使布什的提议获得国会通过,这批援助也要10月1日之后才能实施。

事实上,美国才是这次世界粮食危机的祸根,只要美国能够认真负责,粮食危机就会安全度过,但这未必符合美国国际资本的利益。粮食危机不会上期存在,但是会定期发生,这符合国际资本的利益。中国的粮食除大豆外,基本上自己够用,而且有部分出口,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更要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战略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 中美大豆战争

大家都知道,大豆种植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大豆的生产和进口大国,但我们对大豆从来都没有定价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过去,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东北的“大连黄”大豆在国外享有盛誉。从1995年开始,中国成为大豆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量就突破了1000万吨。

随着中国加入WTO,粮食市场开放消费量的4%左右,但大豆作为油料作物被排除在粮食市场的保护之外。大豆市场完全开放,通过自由贸易,中国大豆进口数量疯长。在大豆进口量剧增的同时,我国食用油的进口也大幅增加,2007年直接进口了838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口食用油也相当于进口大豆,所以2007年的大豆实际进口量超过了5000万吨。我国大豆市场80%的话语权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豆进口完成垄断,不仅会毁掉我国的大豆产业,而且会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般大豆单产大约相当于谷物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吨大豆相当于3吨谷物。如果未来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导致大豆播种面积大量增加,那么相当于我国需要进口更多地谷物,则粮食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国家的战略安全就受到更大的威胁。

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而且是小规模生产,比美国机械化种植的成本高很多。目前,中国传统油料作物大豆在西方巨头转基因大豆冲击下节节败退,中国从1995年以前的净出口国,到2000年成为最大进口国。2007年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400万吨,同比下降12.32%,大豆种植面积也同比下降了6.25%,大豆生产出现历史性逆转。

由于东北主产区大豆价格偏高,原有的东北大豆加工企业都陷入困境。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大豆加工商纷纷来到东南沿海的销售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由于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料,进一步加剧了定价权的外移。以美国公司为主的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控制了90%的国际大豆贸易,同时也控制了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在2004年国内大型油脂企业陷入困境时,这些跨国粮商趁机通过收购迅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加工业。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丰益嘉吉系”的金龙鱼100%外资,“中粮系”的福临门100%国资,鲁花51%民营资本(25%丰益,24%中粮)。三大食用油

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吉系”独占近50%的市场份额,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的ADM。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股权,即中国食用油战略的“安全门”把手已不在国人手中,弱化了政府调控能力,这不仅对食用油,甚至对国家安全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他不仅会极大地打击豆农种植的积极性,还会对大豆出口国形成长期依赖,最终导致国内整个大豆产业受制于人。

大豆的极高进口依存度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从严格意义上讲,大豆危机已使我国粮食安全岌岌可危,而且这是一场秘而不宣的大豆战争。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定价权一旦丧失。对国内宏观政经大局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大豆价格波动影响的不止是种植户或压榨企业,由于挂钩的因素涉及CPI、汇率等,豆价震荡将可能波及到更为广大的范围。 三、 二十年后谁来种田?

邓小平说过,将来要出问题的话,肯定出在农业上面。虽然农业税取消以及农业直补的实现,中国的耕地抛荒现象有所减少,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二十年后谁来种田?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民工总量近1.32亿,1990年时仅为约1500万。自1990年来,农村主要劳动力已经减少了约1.17亿,而截至2006年末,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共计3.49亿,这意味着几乎每四个农民就有一个弃农进城。中青年都不留在农村,或者进城打工,或者考大学离开了农村,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人。当这些老人干不动的时候,谁来接班?别以为种田简单,可不是随便来个谁就会种田的。四十岁以下的人不种田了,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农业知识和农田技巧,对农事一无所知,叫他们怎么种田?所以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这是事关中国农业长远发展的问题。这大概只能通过土地集中、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生产集约化来解决,但绕不开许多“三农”的瓶颈问题。解决了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从1998年开始,粮食产量逐渐下降,到2003年为4.7亿吨。从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逐渐上升,2007年突破5亿吨(全球产量为21.7亿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大政方针的正确性,农业税的取消、农业直补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除大豆外,基本上都能自给,每年还略有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消耗量还会增加,如何保障粮食供给始终是国家战略问题,因为中国一旦缺粮,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满足中国人的巨大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