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2022-01-14 来源:星星旅游
【 导语】在中国⽂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蔚为壮观,它是⽂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化的瑰宝。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指⿅为马

  秦⼆世时,丞相赵⾼野⼼勃勃,⽇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有多少⼈能听他摆布,有多少⼈反对他,他⼼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准备试⼀试⾃⼰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

  ⼀天上朝时,赵⾼让⼈牵来⼀只⿅,满脸堆笑地对秦⼆世说:“陛下,我献给您⼀匹好马。”秦⼆世⼀看,⼼想:这哪⾥是马,这分明是⼀只⿅嘛!便笑着对赵⾼说:“丞相搞错了,这⾥⼀只⿅,你怎么说是马呢?”赵⾼⾯不改⾊⼼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匹千⾥马。”秦⼆世⼜看了看那只⿅,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呢?”赵⾼⼀转⾝,⽤⼿指着众⼤⾂,⼤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

  ⼤⾂们都被赵⾼的⼀派胡⾔搞得不知所措,私下⾥嘀咕:这个赵⾼搞什么名堂?是⿅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的时候,⼤⾂们忽然明⽩了他的⽤意。

  ⼀些胆⼩⼜有正义感的⼈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的良⼼,说真话⼜怕⽇后被赵⾼所害。有些正直的⼈,坚持认为是说明书⽽不是马。还有⼀些平时就紧跟赵⾼的*佞之⼈⽴刻表⽰拥护赵⾼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匹千⾥马!”

  事后,赵⾼通过各种⼿段把那些不顺从⾃⼰的正直⼤⾂纷纷治罪,甚⾄满门抄斩。【篇⼆】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靠种庄稼为⽣,天天都必须到地⾥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掉,浑⾝的⾐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躬着⾝⼦插秧。下⼤⾬的时候,也没有地⽅可躲避,宋国⼈只好冒着⾬在⽥间犁地,⾬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起往下淌。

  就这样⽇复⼀⽇,每当劳动了⼀天国⼈回到家以后,便累得⼀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句。宋国⼈觉得真是⾟苦极了。更令他⼼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累死累活,但是不解⼈意的庄稼,似点也没有长⾼,真让⼈着急。

  这⼀天,宋国⼈耕了很久的地,坐在⽥埂上休息。他望着⼤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阵焦急⼜涌上⼼头。他⾃⾔⾃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苦吗?为什么你们⼀点都不体谅我,还不长⾼呢?快长⾼、快长⾼……”他边念叨,⼀边顺⼿去拔⾝上⾐蔓服的⼀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截。宋国⼈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蹦出⼀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顿时来劲,⼀跃⽽起开始忙碌起来。

  傍晚,宋国⼈满头⼤汗地回来了。他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些,它们⼀下⼦就长⾼了这么多他边说边⽐划着什么?你……”宋国⼈的妻⼦⼤吃⼀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脚浅⼀脚地跑到⽥⾥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阅读⼼得⾃然界万物的⽣长,都是有⾃⼰的客观规律的,⼈⽆⼒强⾏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想让庄稼按⾃⼰的意愿快长⾼,结果落得⼀个相反的下场。

【篇三】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公⽆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次问祁黄⽺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较合适呢?”祁黄⽺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说:“你只问我什么⼈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的⼈办了不少好事,⼤家都称颂他。

  过了⼀些⽇⼦,平公⼜问祁黄⽺说:“现在朝廷⾥缺少⼀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吗?你怎么推荐你的⼉⼦,不怕别⼈讲闲话吗?”祁黄⽺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听到这两件事,⼗分称赞祁黄⽺。孔⼦说:“祁黄⽺说得太好了!他推荐⼈,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的仇⼈,存⼼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的⼉⼦,怕⼈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这样的⼈,才够得上说⼤公⽆私啦!”【篇四】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宰杀耕⽜,就是信奉回教的⼈也不例外。

  ⼀天,乡绅张静斋与举⼈范进相约去拜访⾼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个信回教的⼈拼凑起来的五⼗⽄⽜⾁。汤知县⼀向贪赃受贿,⽽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但是上⾯有禁令,⼀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宰杀耕⽜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个信奉回教的⼈为了开禁,送来五⼗⽄⽜⾁,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顾得上信奉同⼀教的⼈?想起洪武年问的刘⽼先⽣(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诚)送来⼀个菜坛⼦。、当⾯打开⼀看,是⼀坛⾦⼦。皇上⼤为恼⽕,第⼆天就把刘⽼先⽣贬为青⽥县知县,后来⼜⽤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作⽂章。把那位⽼者抓起来,打他⼏⼗板⼦,再⽤⼀⾯⼤枷枷了,把送来的⽜⾁堆在⼤枷上⾯,并且在旁边出⼀张告⽰,说明他们⼤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可待了。  连最细⼩的地⽅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好细。

【篇五】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不耻下问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是我国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们都尊奉他为圣⼈。然⽽孔⼦认为,⽆论什么⼈,包括他⾃⼰,都不是⽣下来就有学问的。

  ⼀次,孔⼦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夫叫孔圉(⾳yu),虚⼼好学,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死后,给他另起⼀个称号,叫谥(⾳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所以后来⼈们⼜称他为孔⽂⼦。

  孔⼦的学⽣⼦贡有些不服⽓,他认为孔圉也有不⾜的地⽅,于是就去问孔⼦:“⽼师,孔⽂⼦凭什么可以被称为‘⽂’呢?”  孔⼦回答:“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勤学,不以向职位⽐⾃⼰低、学问⽐⾃⼰差的⼈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字作为他的谥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