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20-03-19 来源:星星旅游
2013年l1月 第39卷第 鱼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0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Nov.2013 vo1.39 No.6 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李静宇 ,2 (1.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内蒙古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迅速,旅游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 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却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面对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与保护冲突日益激烈 的严峻现实,寻求一簪科学的草原旅游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生态旅游的 视角出发,剖析内蒙古草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3)06—0069—03 据统计,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面积4亿公顷,其中可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 利用面积是3.13亿公顷,占我国农田、森林和草原等绿色植 瑞在综合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背景下,首次提出“生态旅 被生态系统的63%。作为我国四大草原之~的内蒙古草原 游”一词,并在1986年召开的墨西哥环境保护大会上得到广 拥有天然草原面积8667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 泛认可。 25%,位居全国之首。广阔而丰富的草原资源带动了内蒙古 我国是2O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渐接受“生态旅 草原旅游的大发展。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记载,“十五”期 游”的。1993年9月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 间,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66.27万人次,实现旅 和自然保护区会议”标志着生态旅游在我国正式被提出。 游总收入569.55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旅游业继 1995年召开的“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标志着我国对“生 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614.39 态旅游”研究的开始。之后,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和2009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83.38亿元,年均增长28.63%。 年的旅游宣传主题定为“中国生态环境游”和“中国生态旅游 预计“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的国内外旅游者总数将达到 年”,可见对生态旅游的重视。经过近3O年的发展,“生态旅 308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020亿元。旅游业已经成 游”的内涵得到不断完善,由最初保护性的基础上先后增加 为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 了自燃性、社区参与性和环境教育性,最终形成了生态旅游 的同时,内蒙古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环境——草原的生态环 的四大理念,即保护性、自燃性、社区参与性和环境教育。 境却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内 (二)草原生态旅游的内涵 蒙古旅游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转变内蒙古旅游发展观 我国对草原旅游及草原生态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 念,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成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 年代开始的。董笑梅、徐静(2004年)认为草原生态旅游,即 急。 在部分具备条件的草原风光旅游接待区,扩充草原生态项目 一生态旅游及草原生态旅游的内涵 与文化内涵,将民俗风情活动项目中的部分民俗,作为草原 、生态旅游产品中人文生态的构成内容,着力营造真切的民族 关于“生态旅游”及“草原生态旅游”,国内外很多学者相 风情氛围,推出具备草原生态旅游特征的新产品…。包庆 继从不同角度定义其内涵。具体概括如下: 德,庞羽(2008年)认为草原生态旅游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依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高层次的保护性的旅游活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 ¥101362013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静宇,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助教。 ・69・ 动E2】。因此,所谓的草原生态旅游就是以草原自然生态系统 为载体,以草原民俗文化为活动内容,以人与草原生态系统 和谐相处为旅游方式的旅游活动。 二、内蒙古发展草原旅游存在问题的原因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增加了地方财政 收入,富裕了农牧民的生活,同时也保护和弘扬了蒙古族民 俗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当,内蒙古的草原已 经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转变为“浅草才能没马蹄”的 窘境,严重威胁了内蒙古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该问 题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气候原因 内蒙古草原位于北纬37。24 至53。23 ,东经97。12 至 126。04 一带,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脆弱性明显,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原本反应就十分敏 感。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普遍干旱少雨,根据呼 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气象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到 2006年,陈巴尔虎旗的年降水量下降,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 蒸发量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的年降水量比20世纪80年 代年均降水量减少77.9毫米,减少了约23%。年蒸发量与 20世纪80年代相比增发了33.4毫米,增加2.6%。这种少 雨多风、蒸发量大的气候加剧了草原退化程度。l3j (二)人为原因 L.历史原因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入到草 原牧区。但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区 别,牧民只分了牲畜,没有将草场划分承包到户,结果牧民们 为了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使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致使草原严 重超载,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时至今日,因此原因破坏的 草原生态环境还没有完全恢复。 2.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草原生态系统属于公共产品,人们在利用公共产品时容 易产生“公地悲剧”和“搭便车”现象。目前内蒙古的草原景 区景点多以私人开发个体经营为主,在利用草原生态系统时 就出现了重利用、轻保护,重收益、轻投入,在“生态旅游”的 口号下生产出“伪生态旅游”产品的现象。再加上政府常常 只重视旅游经济收人,而轻视对旅游企业的严格管理和规 范,致使上述问题更加严重。 3.工业的粗放发展破坏了草原生态 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下面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从地方政府到普通民众开矿致富是各地普遍存在的观念。 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等优质草原区随处可见 草原上开矿的场面。据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调查,这里草原 上的小煤矿的煤矸石随处堆放,占用了许多优质草原,同时 形成许多塌陷,使草原千疮百孔,举世闻名的“天堂草原”受 到了严重的威胁。除了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其他牧区工业化 发展也都以粗放型为主,并且很多地区开矿、办厂大有“遍地 开花”之势,还有些地区的招商引资“饥不择食”,把一些污染 ・70・ 企业和破坏环境的企业都引到草原,“今天自己走上幸福路, 明天子孙断生路”,这些问题使这一区域的草原旅游、草原生 态旅游更加岌岌可危。 4.落实发展“生态旅游”行动缓慢 早在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就将草原生态旅游确定为 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支柱产业,将呼伦贝尔、锡林 郭勒、赤峰市的草原生态旅游区,阿尔山森林、草原、温泉生 态旅游区,通辽市大青沟沙地森林生态旅游区,干旱草原的 生态恢复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生态治理区等,列为全区 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十几年过去了,但从目前来看,进展缓 慢,效果也不明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存在雷声大 雨点小甚至“干打雷不下雨”的现象。 5.开发层次低下,景区分散,缺少大旅游观念 内蒙古草原旅游区呈现出“多、小、散”的特点,准入门槛 低,草原开发文化内涵缺失,缺乏统一规划国际化的视野是 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 兰是世界草原旅游开发的典范,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其在旅游开发中的经验和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6.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在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中,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短缺 尤其是高素质草原生态旅游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内蒙古草原 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以人才数量相对较多的导 游队伍为例,截止到2011年全区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员1.7 万,持有导游IC卡的有9015人。其中高级导游只有两人, 这两位高级导游还不是通过考取国家国考试考取的高级导 游证,而是因为享受国家政策性照顾获取的;中级导游员有 90人,其中20人的资格是通过考试获得的,其他也是通过先 进、劳模等享受政策性照顾获得的。其余99%的导游都是初 级导游,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99%的初级导 游在为内蒙古旅游业服务,这一现实还是令人十分难堪的。 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根据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及内蒙古 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以转变观 念为切入点,以制定和落实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总抓手, 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补偿机制为推进剂,努力实现我区草原旅 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变传统陈旧的草原旅游发展观念 在传统观念上,人们通常认为旅游业既是“朝阳”产业又 是“无烟”产业。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规模的扩 大,日益高歌猛进的内蒙古旅游业给草原环境造成了严重的 污染和破坏,貌似不会冒烟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地“冒烟”,破 坏着草原环境。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小旅游影 响大旅游,当前旅游破坏长远旅游”的状况。 鉴于上述情况,各级政府以及其相关部门应该首先进一 步转变自身旅游发展的思想观念,彻底根除在利益上只顾眼 前,不顾长远的思想。坚决杜绝“打快拳”的做法。以转变陈 旧思维模式,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为切人点,加大相关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宣传教育的全面 性和有效性,不应一味追求眼前的“美、新、奇 、特”,更应该蕴 含环境的保护、生态的维持和文化的传承等等。 之门外,通过淘汰机制进行动态管理清理已经名不符实“生 态旅游提供者”。对提供虚假生态旅游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追 究责任,增大风险成本。 (五)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生态系统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空间外部性使得草 原生态建设的成本与收益,权利和义务容易产生失衡。这种 失衡直接导致了草原生态建设的动力不足,活力有限,成为 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006年国家就明确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 偿机制”的要求。对草原退化严重,生态极度脆弱的区域尤 为重要。但是,较低的生态补偿可能无法满足相关区域内农 牧民的基本要求,自然达不到建设草原生态的目的。因此, 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受益方共同支付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本 和管理成本的长效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中央民族大学 (1j董笑梅,徐静.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二)制定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要一项科学全面的 发展规划和包括责任制在内的实施细则。目前内蒙古也制 订了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但是从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来 看,有些规划或是不够科学,或是不够全面,或是落实不力。 没有实现规划的目的——内蒙古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 发展。因此,要修正、严格落实、有效监督草原生态旅游规划 是实现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三)完善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 实现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 进行规范,现行的《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法》、《草原 法》等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制定综合完 善、具有层次性的各类法规,全面保障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四)严格草原生态旅游准入制度提高虚假草原生态旅 游产品“伪装”成本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42. [2]包庆德,庞羽.游牧生态经济与草原生态旅游[J] 内蒙古财经学 院学报,2008,(1):32.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草原生态旅游产品 开发经营具有垄断陛,政府要实行准人与淘汰机制。通过准 入机制把不符合和不具备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的企业拒 [3]韩俊,等.中国草原生态问题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l1:8—10.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Eeotourism in Inner Mongolia LI Jing—yu , (1.Marxism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2.Tourism and Air Service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grassland tourism has thrived in Inner Mongolia,which promotes tourism e- conomy to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however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Inner Mongolia has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at the same time.Faced with the fragile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n— flict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scientific grssla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tourism in Inner Mongoli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our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grassland tourism of Inner Mongoli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 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tourism in Inner Mongolia. Key Words:Mongolia;Grassland Eco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 (责任编辑王立平) ・7l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