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通话与方言

2021-10-08 来源:星星旅游
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由于历史的原因,山川阻隔、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造成方言分歧严重的局面。在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上,一定要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普通话,让每个公民都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功能和表达效果。因此,推广普通话是让方言区的人掌握普通话,而不是消灭方言。

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使人们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学会使用普通话,在教育教学、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非歧视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

就此,有评论家分析,众多人来呼吁保护方言,是因为方言中有民族文化的另一部分基因,是汉民族珍贵的“口头非物质遗产”。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确定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并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

现存方言节目相当火

记者了解到,目前,以方言播出的电视节目有重庆卫视以重庆方言播出的《雾都夜话》、杭州电视台以浙江方言播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电视台以粤语播出的《新闻日日睇》和《每日关注》、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四川电视台以四川方言播出的《生活麻辣烫》以及南昌台、温州台、梅州台、潮州台等地方台都有方言类的节目。这些节目以新闻和娱乐类为主,很受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追捧,节目的收视率都排在当地所有电视节目的前列。而且这些方言类的节目并没有出现广电总局相关官员所说的“群众意见很大”那样的后果,反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最新消息是,一直采用客家话和普通话双语播出的广东梅州电台,因为经常有听众写信来反映,该台客家话节目大概占节目总量的四分之一,嫌客家话节目不够,所以广东梅州电台应听众要求,准备在4月份进行改版,增加客家话节目的比重。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文化,如果要求全部都说一个话,没什么好处,不能说方言简直就是“扯淡”,很多幽默的东西、地方性的东西用普通话说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方言代表着一种历史,是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物。前两年有音像公司出版了《猫和老鼠》动画片的东河方言版,虽然没在媒体上放,但碟片的销量很大,这说明,方言的节目还是很受市民喜爱的。“禁播方言”莫名其妙。

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理想的境界应该是,该说普通话时能讲普通话,想说方言的时候就说方言。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丰富、

共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中国人讲究个爱家、爱乡、爱国,因为咱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有义务学习和推广普通话,但别忘记,同时咱也是从自己的家庭和家乡走出来的,几句乡音那是故乡的味道,足以让远方的游子清泪沾襟。普通话固然是国家统一和发展的象征,方言又何尝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代表。每一种方言的存在都代表着一种深厚的人文特质,每一种方言的发展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每一种方言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传奇。我们不反对普通话占据主导地位,但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各种方言完全可以成为普通话的有益补充。

面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对立”,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章太说,“中国政府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指出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并要对方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著名语言学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钱曾怡也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相反,二者是互补共荣的。”

事实上,在实际日常生活中,超过80%的人还在讲着多达近千种的方言。并且方言也在推动普通话的发展。20世纪末开始,汉语普通话中每年都有一两千个新词产生。普通话的推广需要不断地从外语、方言中补充词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新收录了6000余条新词。

现在,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如推广普通话不压制方言,实行双语政策,保留或扩大方言空间,保护、扶植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戏曲说唱艺术,保护、抢救濒危方言,尽量延缓其消亡,以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和丰富。

然而,普及普通话却不能以全面打压方言的生存领域为代价。因为,文化要有多样性才能发展和壮大,才能丰富多彩,而语言的多样性无疑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因而,笔者并不主张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让方言萎缩乃至消亡,方言也应当有自己的生存的空间。因此,在上述的一些正式的场合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律整齐要求人们讲普通话,在一些文艺创作和表演中也可以方言为用语,甚至在方言萎缩比较厉害的地方,还应当成立一些组织对方言进行挖掘、整理、抢救。

一方面,在正式的场合,多创造和培育普通话普及的氛围,让普通话走向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也必须留给方言一定的生存的空间。每一个人能运用保持本土特色的方言,同时又能运用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流,让普通话和方言能达到共生共荣,这也许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应当争取达到的目标。

方言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乃“一方之言”,是某一地域民俗、习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在古代交通闭塞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它就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有学者认为,民间文化中许多精妙之处

往往只有通过方言这种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而且,方言能够使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产生一种本土文化的认同感。2004年1月,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开播了《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对于杭州这样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基本上只能保持在2%左右的休闲城市来说,《阿六头说新闻》可以说创造了杭州电视新闻收视率的一个神话。开播第一周栏目收视率为1.9%,到第五周就进入了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两个月内蹿到榜首,最后收视率基本稳定在10%-12%。”②在《阿六头说新闻》开播不久,其他一些地方电视台和电台也相继开播了方言类节目。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方言具有生动、鲜活的语言表现力,能更好地挖掘乡土文化的魅力,才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和喜爱 。 社会各界关于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的争论只是一个个案,但却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大众文化的喧嚣和民间文化的失语。毕竟,在我国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这不是个正常现象,也不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大众媒介作为信息环境的营造者,应以促进多种文化形态的共同繁荣为己任,尤其要关注民间文化的生存现状。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并不矛盾,关键是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处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如何让压抑的民间文化从喧嚣的大众文化语境下解放出来,并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的形成,是大众媒介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