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重点突破,促进结构调整
加快安康经济社会发展
王 平(2005年1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和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05年发展和改革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0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围绕“建设绿色安康”发展战略,突出“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7亿元,增长9%。 (一)粮油生产全面丰收,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二)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蚕桑丝绸、绿色食品、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了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12%。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项目带动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全市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为契机,着力整治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大重点项目筹资力度,加强协调服务,克服了固定资产投资内生动力弱、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推动了投资持续增长,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完成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15%。
(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减,当年完成国企改制58户,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我市成功地举办了2004’中国秦巴药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通过“西洽会”、“药洽会”、“港洽会”进一步向外界宣传了安康、招来了客商、引进了资金。全年共签约各类项目135个、总投资4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06个,引进资金2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亿元,平利正阳铁矿等15个招商项目竣工投产。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教育、卫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安康师专升本和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申报获省教委批准,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职教发展计划”启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贫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等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展开。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市政府为民办事实取得有效进展,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移民试点、1000座便民桥、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扶贫重点村建设和政府救助失学儿童等工作完成年度计划。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当前,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农业受资源、基础条件、产业带动等因素影响,增长空间和能力有限,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不牢;工业整体上缺大少强,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在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有效延伸产业链上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投资需求缺少产业、项目和资金支撑,投资增长缺乏市场主体的
强力推动,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依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这些都需要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协调解决。 二、2005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将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继续加大西部开发力度,特别是中央把“三农”、扶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省铁路建设、西康高速公路和汉江梯级开发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我市“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这些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继续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以“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为重点,扩张绿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扩大劳动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增长9.5%。
三、2005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点突破,促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 充分认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目前,我市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总量小,效益差,产业关联度低,既难以反哺农业,又无力牵动三产,严重制约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
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是今年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做大做强秦巴医药,加快开发汉江水电,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巩固提高丝绸产业,规范开发矿产资源,构筑特色工业群体”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2005年计划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7 %。坚持培育骨干企业与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进,扩张总量与提高质量并举,立足现有基础,实施重点突破。
一要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加大黄姜、绞股蓝、葛根三大品种的深度开发,加快中药饮片加工、冻干粉针剂和小容量水针剂生产线建设。建成股蓝波尼松生产线,开工建设石泉双烯醇酮、旬阳双烯和黄体酮扩产项目等10个医药重点项目,全力促使安康正大、北医大等4个GMP达标企业达产达效,精心培育中药产业“龙头”。加快中药研发体系、制药生产体系、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整合重组药业资源,依靠技术升级,实现规模扩张,促进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要加快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加快喜河电站建设进度,促进蜀河电站正式开工建设,配合做好旬阳电站库区移民调查,督促白河电站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旬阳、白河电站前期工程进点施工,加快32座小水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汉江支流按规划有序开发。研究和争取小水电发展政策,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加紧开展安康火电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水电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扶持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宁陕山野菜、汉阴桑椹果汁、汉滨富硒矿泉水、白河木瓜酒等绿色健康系列食品开发,创立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提升丝绸产
业,加大对蚕桑副产品的研究开发,开辟桑茧综合利用新领域,改革鲜茧收烘经营体制,加快缫丝企业民营化进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利用高新技术拓展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要切实做好加快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整合绿色食品资源,策划安康绿色食品优势品牌,完成系列食品标准化认证工作,做大做强沪康酒、富硒茶、秦东魔芋等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挖掘现有生产能力,对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大力开拓市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促进达产达效。抓好一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6亿元技改投入,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以资源、产品、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筹备安康工业品展览馆,宣传安康工业。创造良好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按照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要求,新上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开发项目,力争今年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
五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业项目储备。各县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和资源状况,储备一批项目,加强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每个县区2005年要抓2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抓5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前期项目,明确项目业主和年度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考核工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二)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确保投资较快增长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增长15%。安排重点项目44个,年度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续建24个,投资22亿元,新开工9个,投资5.62亿元,竣工收11个,投资2亿元。
加快以公路交通、电力能源、中心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在积极支持西安-安康-重庆、安康-武汉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柞水-安康段建设的同时,公路建设以构建交通主骨架“两主三横七纵”公路网为目标,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搞好平镇二级公路建设;电力能源建设以汉江干支流开发为带动,加快喜河电站建设步伐,力争蜀河电站开工,力保旬阳、白河电站前期工程进点,争取金州330变电站建成投运;城市建设以积极推进江北开发为重点,开工建设滨江大道二期、双城广场、大桥路综合改造、江南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桥西广场、市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建成安康体育场和江南污水处理厂、江北供水工程,继续抓好县城及重点集镇建设。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发挥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突出抓好新开工项目,保持重点项目的增长惯性。集中精力抓好喜河电站、蜀河电站、正大制药技术改造。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管理,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分部门、分辖区双重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重大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实行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把任务逐级落实到县(区)和部门,夯实责任。依据国家投资方向,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切实加强后备项目的筛选和储备,保证项目的良好接续,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盘子,确保投资增长的后劲。
(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重视粮食安全,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生产要稳定基本面积,
通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同时,大力推广良种、进行规范种植,努力提高单产,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60万亩以上,总产94万吨。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
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扶持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巴汉水风光旅游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统筹规划,发挥安康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扶植壮大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围绕农村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农民需求的产品,促进农产品流通,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优势特色服务业,用发展的思路创造更多的城市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招商引资
加快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切实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坚持依法操作,进一步挖掘潜力,解放生产力,搞活企业,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完成市直12户企业、县区60户企业的改制任务。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完善非公有经济服务体系,实行非禁止即许可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
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利,建设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完善、落实考核管理办法,改进招商方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主动上门招商,在全市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筛选策划一批有资源特色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有效开展前期工作,实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认真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计划管理,切实做好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努力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增加客商的投资信心,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2005年,项目签约、资金到位都要高于去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 (八)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是实现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纲领。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规划意识,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省和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明确进度,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加强衔接,依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立市为根本,实施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认真分析研究市情、县情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规划指标体
系,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特别是水电、医药、旅游、食品等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策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并筛选纳入“十一五”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把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研究提出“十一五”期间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国家《规划编制条例》即将出台,这是指导规划编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法规,规划编制过程要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的程序进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在2006年初以前全面完成。“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应于2005年3月底前完成,上半年形成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和各专项规划草案;2005年底前形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市政府、市委审定,提交市人代会审议,并正式颁布实施。2006年初,各部门、各县区分别完成专项规划、县区规划,并分别报有关部门审定下发执行。
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发展改革工作水平
随着行政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改革系统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面临着全新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用全新的思路、创新的意识,实现整体工作的有效推进。全市发改委系统干部职工,要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组织推进各项改革,指导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投资项目管理为己任,加强宏观经济调查研究和微观经济协调服务,搞好区域经济监测、分析、预警,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突出抓好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总揽改革全局,对重点改革领域进行有
效督察和监管,有效促进整体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一)加强能力建设。坚持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发改委系统扎实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种类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预测,建立经济运行分析的样本观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增加综合协调能力,建立高效统一的经济运行协调机制;增强策划和运作项目的能力,成为项目前期工作的行家里手;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密切联系发展改革工作实际,加强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改革工作的新特点,逐步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程序、办法,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考核奖惩纳入其中,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工作热情,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良好了的发展改革工作秩序,以机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行为。
(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努力改进和形成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作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切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强化服务意识,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发展改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机关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树三观,做三人”活动,塑造发展改革系统形象。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机关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加强对对党的宗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展做“计委人”、“当家人”、“送信人”活动,在发展改革系统弘扬正气,打造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求真务实、高效廉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文化氛围,增强各级发展改革系统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精诚团结,拼搏进取的改革改革队伍。
同志们,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各项有利条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齐心协力,务实奋进,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