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方法. 1.1基础施工方法 1.1.1施工顺序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承台混凝土垫层—承台钢筋绑扎—承台模板安装—承台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养生、回填。 1.1.2土方工程
A为保证基底标高准确,故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配合。 B挖土顺序按工期要求进行。
C如挖出的土料不宜用做回填土,应及时外运。利用自卸汽车运出施工区域,具体弃土地点由业主确定。
D如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地下水,则在基坑的边角挖低于基底标高的集水坑,使用潜水泵把水及时排出施工区域。
E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土。回填用土的取土地点由业主指定。 F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夯实机械:大面积采用机械振动夯,区域狭小或边角处采用手工夯。 1.1.3模板工程
A本工程模板除少数异型部位采用木模板外,其余全部采用工具式钢模板,依据施工图的图示尺寸现场拼装,利用脚手架的脚手钢管做为模板支撑。 B模板中心线位移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4、-5mm以内。 C本工程的模板根据情况尽可能采用最优组合,以减少拼接量,并且使竖缝错开增加竖向刚度。
D对于独立基础螺栓固定架采用100*50*5角钢制作,原形基础螺栓固定架采用&=8钢板制作。 1.1.4钢筋工程
A经过检验、复试合格后的钢筋方可进行加工,并按施工图及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绑扎。
B钢筋保护层应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钢筋与模板之间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垫好,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C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D预埋件要固定在主筋上或设置固定架来保证预埋件的位置正确。 1.1.5脚手架工程
A脚手架是为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服务的,因此要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脚手架的立杆底部要坚实、稳固。
B脚手架搭设要牢靠,对所用脚手管及连接卡扣要认真检查,严格按脚手架操作规程施工。 1.1.6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全部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塔吊垂直运输。
B混凝土用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C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但必须在上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好,不能形成施工缝。
D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及时,如在运输过程中发现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必须要二次搅拌后方可入模。振捣要均匀,不得漏振。 E混凝土要按要求留置试块。
F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不损坏棱角的情况下方可拆除模板,并及时进行养护。 1.2主体工程 1.2.1施工顺序
平整、夯实场地→搭设一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一层一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搭设n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n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搭设顶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顶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 1.2.2脚手架工程
A本工程模板支撑全部采用以脚手架搭设形式的脚手钢管。 B为增加脚手架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应设剪刀支撑。 C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立杆底部必须夯实且铺上木制跳板。 D 脚手架四周必须满铺设安全网。
E 脚手架水平距离不得大于1.2米,竖向距离不得大于1.5米。
F脚手架地基应有 排水设施,以防止地基浸泡 G脚手架底部应设扫地杆
H每层脚手架应设连墙杆,其水平距离为4.5-6米 1.2.3模板工程
A本工程柱梁板全部采用工具式钢模板,支撑用钢管脚手架代替。
B模板中心线位移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4、–5mm以内。 C板梁底模板直接放在脚手架上,其脚手架的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500mm。 D梁模板的固定方法用脚手架将梁与梁之间夹紧,连接牢固,以防胀模。 E 模板必须有主组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 F模板和支撑应保障建筑物尺寸、形状、位置准确。 G模板表面涂隔离剂。
H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变形,棱角完整,构件不发生塌落裂缝,方可拆模。 I方木的连接与固定采用8#铁丝和4 寸铁钉。
J 柱支模时,每个柱采用柱箍,将其牢固、固定,以免涨模。 K 梁的支模,先铺好梁底,标高准确,其杆间距控制在500以内。 L 梁的支模,脚手架间梁与梁之间夹紧牢固,以免胀模 。 1.2.4钢筋工程
A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钢筋复试报告。钢筋加工、绑扎严格按图施工。 B钢筋采用机械调直、切断、弯曲、成型、除锈等,焊接采用电阻焊,手工绑扎。 C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的距离为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25%。
D 施工时主次梁、柱、板钢筋重叠交叉处,绑扎时调整好主次梁高度尺寸,防止因钢筋绑扎超高引起板混凝土超厚。
E 柱头钢筋及其它插筋,采用相应措施固定牢固,防止移位。
F 梁柱交接处,在梁钢筋绑扎后,可采用两个开口箍筋对拼搭接30d的方法施工。 G钢筋的保护层做成50mm×50mm的预制水泥砂浆垫块,厚度为:基础35mm,梁柱25mm,板15mm。钢筋表面清洁、无损伤、油渍。
H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不得大于±10mm,弯起钢筋位置控制在±20mm。
I I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园弧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即D≧2.5d
J钢筋除锈,调直成型均在加工厂内进行,焊接采用闪光对焊,焊接人员必须上岗证焊接后应严格检查,不合格不使用焊接前取一组试件进行实验合格后方可加工
K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严禁使用。
L钢筋的储存运输必须保留标牌,并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修蚀和污染。 M 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不小于25d。
N 钢筋的安装和绑扎应与模板紧密配合,绑扎前核对钢筋的规格,直径,尺寸,数量,如有错误,应及时纠正。 O 钢筋绑扎用20——22#镀锌铁丝扎牢。
P 钢筋与模板及钢筋与垫层间设置 50*50*35 50*50*25 50*50*15 毫米水泥砂浆垫块。
Q 钢筋网绑扎四周钢筋交点扎牢,中间部分梅花形扎牢,双 向主筋的钢筋,钢筋交点必须扎牢。
R 钢筋为隐蔽工程,混凝土浇注之前必须为钢筋做好隐蔽记录,与业主共签,后方可下道工序。
S 梁柱交接处,钢筋绑扎,可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搭接30d 的方法施工。 T 梁柱中箍筋中的弯钩必须作成135度。
U 梁柱相交时,钢筋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1.2.5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全部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塔吊垂直运输。 B现场混凝土的搅拌 1.3施工材料
1.3.1采购的、以及由顾客提供的工程材料,必须按《程序文件》的规定,经检验、试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能验收入库。
1.3.2工程材料验收后,必须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将其名称、型号、规格、材质及质量状况等作出明显的标识。
1.3.3水泥
1.3.3.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种类应按设计规定选用。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
1.3.3.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715—92);
1.3.3.3《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92)。
1.3.3.4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外,尚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1.3.3.5用于承重结构的水泥,需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在试验中签署使用范围后方可用于承重结构。
1.3.3.6当对水泥的质量有怀疑时,或者水泥出厂的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1.3.3.7水泥进场后,应根据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及编号,分别堆放储存,并妥善保管。袋装水泥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一般应堆放在离地20mm高的木板上,且要求板下通风良好。堆放高度10-20包,有效时间为三个月。散装水泥应密封储存。 1.3.4普通集料
1.3.4.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集料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 a.天然砂质量标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 法》(JGJ52—92)的规定;
b.碎石(包括碎卵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c.混凝土用砂粒径为0.15~5mm,且采用粗砂或中砂,砂子进场后要进行检查,主要应检查砂子的级配、细度模数及含泥量。
d.对砂子含泥量的要求,应符合表(1.4.3.1)和(1.4.3.2)的规定:
砂 中 含 泥 量 限 值
表(1.4.3.1)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或等于C30 小于C30 含泥量(按重量计%)
≤3.0 ≤5.0 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
砂 中 的 泥 块 含 量
表(1.4.3.2)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含泥量(按重量计%)
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f.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测定砂子的含水率,如砂子含水率超过2%, g.应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用砂量。
h.粒径大于5mm的石子称为粗集料,混凝土用的粗集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i.对混凝土实心板,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j.石子进场后,必须检查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品种、含泥量、颗粒级配以及容重等。石子松散容重约1400~1700kg/m3。
k.当石子的含泥量超过表(1.4.8.1)和表(1.4.8.2)的允许范围时,在施工前必须用水冲洗。
碎 石 或 卵 石 中 含 泥 量
表(1.4.8.1)
大于或等于C30 ≤1.0 小于C30 ≤2.0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含泥量按重量计(%)
大于或等于C30 ≤1.0 小于C30 ≤2.0 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0%。如含泥量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含泥量可由表中的1.0%、2.0%分别提高到1.5%、3.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
表(1.4.8.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泥块含量按重量计(%)
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1.0%。 l.集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码垛堆放,不得混杂。集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m.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尤其在雨天,要经常测定石子的含水量, 以保证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n.石子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有关要求严加控制。 1.3.5水
1.3.5.1混凝土拌合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89)。 1.3.5.2水质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凡适用于饮用的水,都可用于拌制混凝土;
b.水中不应含有能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 脂、糖
大于或等于C30 ≤0.50 小于C30 ≤0.70 类等;
c.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按SO4计)超过1%的水,均不得使用; d.海水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1.3.6外加剂
1.3.6.1掺入外加剂必须是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或批准的施工方案中明确规定的。
1.3.6.2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的产品。
1.3.6.3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及其应用,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 a.《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
b.《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JGJ56—84); c.《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d.使用外加剂时要严格控制掺量,一般采用水溶液掺法,注意搅拌均匀。 e.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确定。
-----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宜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当掺用含氯盐的外加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中相应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的使用应通过试验并对含碱量进行控制。 (1)
操作方法
(1.1) 混凝土搅拌前,要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并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 (1.1.1)上道工序的质量交接检查记录;
(1.1.2)必须具备水泥、砂、石、混合材料、水等原材料检验和复试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单(必须由实验室提出)、混凝土搅拌通知单(必须由专责工程师签署)。
(1.1.3)对砂、石及混合材料含水率的测定,对混凝土配合比加水量的调整,采用重量配合比配料。
(1.1.4)水泥、水、砂、石等称量设备应齐全,并认真调整有效,严禁估计配料。
(1.1.5)施工人员应分工明确,并经技术部门交底及质量部门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搅拌。 (a.2)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误差,不得超过表(2.2)中允许偏差的规定。
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表(2.2) 材 料 名 称 水 泥 、混 合 材 料 粗 、 细 集 料 水 、 外 加 剂
说明:(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保持准确;
(2)集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期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 (a.3)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表(2.3) 混凝土塌落度 (mm) ≤30 强制式 自落式 >30 强制式 自落式
说明:(1)最短时间系指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 (2)当掺用混凝土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a.4)
在工程量不大的次要结构,或在机械供应及用电情况确有困难时,当
搅拌机类型 <250 60 90 60 90 搅拌机出料量(L) 250~500 90 120 60 90 >500 120 150 90 120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2.3)规定。
允 许 偏 差 ±2 ±3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5时可以采用人工拌和。但对于重要结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时应严格控制不得采用人工拌和混凝土。
(a.5) 人工拌和混凝土时,应比机械拌和增加水泥用量5%,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a.6) 混凝土的搅拌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个易性要求,混凝土塌落度应严格按《混凝土搅拌通知单》执行。《混凝土搅拌通知单》无规定时,可按表(2.6)采用:
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mm)
表(2.6)
结 构 种 类 基础垫层、无配筋的大体积结构(挡土墙等)或配筋稀疏的结构等 梁、板和大、中型截面的柱子等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筒仓、细柱等) 配筋特密的结构构件等 塌 落 度 10~30 30~50 50~70 70~90 说明:(1)本表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的塌落度,如人工捣实时应适当增加; (2)当需要配制大塌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 (a.7)
混凝土搅拌人员应认真填写《混凝土搅拌记录》,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向专责工程师汇报,以便及时调整。 (2)
施工环境
(2.1)非搅拌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搅拌作业区域。
(2.2)搅拌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操作,穿戴必需的防护用品。 1.3.7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所规定的坍落度,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否则,不得使用。 1.3.8混凝土的浇筑
(1) 浇筑前必须对模板、钢筋、支撑、预留洞孔、铁件等进行检查,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不得施工。
(2) 浇筑过程中,不得踩踏钢筋。插入振捣时,不准振动钢筋,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 用吊斗往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不得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下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用吊筒或斜槽下料。
(4) 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水标准计量,任何人不得更改混凝土配合比。 (5)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均质性,作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混凝土运到浇注地点应具有规定塌度落度。
(6) 混凝土浇注方法,对于小基础采用整体浇注分层法,对于大基础,采用分层分段法浇注。
(7) 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模板的紧密程度,以防漏浆。
(8) 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截面尺寸,支撑予留杯口固定是否可靠,对标高。轴线应进行校正。 (9) 清出模板内杂物。
(10) 浇注混净土时,应一次性分层浇注厚度不超1.25d倍震捣棒长,震捣半径间距不大于1.4R。
(11) 振捣时间不易过长,一般在20-30秒(每点振捣时间)。 (12) 浇注方向由模板四周开始逐渐向内浇筑,直至分层浇注完。
(13) 进行下一层浇注时,振捣棒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5厘米,浇注施工完后,应及时将表面清理干净。
(14) 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振捣器操作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棒宜上下抽动使振捣均匀。
(15) 混凝土养护采用草袋子覆盖,浇水,时间不小于7天。 (16) 机械振捣时严禁触及钢筋,机械振捣每层不超过300毫米。 (17) 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塔吊。
(18) 柱浇筑,一排柱浇注从两端开始,向中间浇注,以免柱子发生侧移,弯曲。 (19) 柱浇筑应设置振捣孔,不得大于2米。 (20) 梁板浇注沿次梁方向,从一端推进。 1.3.9混凝土的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和浇水养护。 (2) 养护水应与拌合水相同。
(3) 养护时间:用普通水泥搅拌时,不少于7昼夜;用矿渣水泥搅拌时,不少于14昼夜。
(4) 气温低于+5℃不得浇水。
(5) 施工缝位置设在基础上表面及板顶上表面。
(6) 施工缝在灌注前,要先铺垫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 1.3.10工缝留置:
(1) 柱子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柱冒下面。
(2)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端面梁,留置在板下面20-30毫米处。梁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3) (4)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板,易顺着次梁方向浇注,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
范围内。 (5)
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
其距离大于150毫米直径小于30毫米的地脚螺栓,水平施工缝留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垂直施工缝留置,其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毫米,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 1.4施工缝处理: (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注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N/
mm2。混凝土达到2n/mm2 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
面上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3)
在浇注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毫米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
土的砂浆成分相同 (4)
从施工缝处开始 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
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 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1.5砌体工程
砌体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合格,并有合格证或复试报告。 1.5.1砌体工程的施工方法:
本砌体工程有非承重结构和承重结构。施工顺序为先外墙后内墙、先下后上。一层采用人工上料,二层以上施工时采用塔吊上料。 1.5.2砌体工程的技术要求:
A本砌体工程±0.000以下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 混合砂浆砌筑。
B砌砖砌体时,砖应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应为10%~15%。 C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一般为8~12mm。
D砖墙的上下皮砖必须相互错缝搭砌,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 E属于下列情况,不得留脚手眼:
(1) 门窗洞口两侧18cm和转角处43cm的范围内; (2)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3) 砖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 1.6楼地面工程
1.6.1本工程地面混凝土垫层采用C10混凝土。 1.6.2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基层应洒水湿润。
1.6.3浇筑混凝土垫层时,如面积过大,每6~10m设纵横中间水平桩以控制厚度。 1.6.4面层施工待依据设计,具体施工。 1.7大型基础施工方法 1.7.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挖土方─→垫层─→绑扎钢筋─→承台砼─→基础模─→铁件螺栓安装─→砼─→拆模─→回填养生。 1.7.2土方工程
1.7.2.1场地整平后,用测量器找出基础中心,按支模的外围放出基坑外缘定好标高柱。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挖土方,多余土方外运。回填土留在基坑5米以外,•基坑要留有放坡系数和每边增加工作面。
1.7.2.2 基坑挖至基底标高后抄平基底面、基底允许偏差为-50mm,经甲乙双方共检后,施工C10砼垫层。
1.7.2.3引入中心线,并放出模板线、钢筋线等。 1.7.3 模板工程
1.7.3.1 本工程的模板根据情况尽可能采用300mm宽的钢模板组合,以减少拼接量,并且使竖缝错开增加竖向刚度。
1.7.3.2 园形基础为加强园筒模的整体性,将筒身用导链紧固,•用Φ12园钢延周边缝焊牢,其上下间距为400mm一道,•并且外设木顶支承。矩形设置对拉钢筋,模板外同样设置木顶支承以保证结构几何形状。 1.7.4钢筋工程
1.7.4.1经过检验、复试后的钢筋进行加工,•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绑扎。 1.7.4.2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好。
1.7.4.3 承台上层钢筋采用钢筋制作的铁马凳架起。 1.7.4.4 钢筋绑扎完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记录。
1.7.4.5 预埋铁件要固定于主筋上或重新设置固定架来保证预埋铁件的位置。 1.7.5予埋螺栓安装
1.7.5.1 螺栓固定架制作应为环形,其环的宽度为200左右,上下双层,用比螺栓大4mm的内径钢管连接。并且分布尺寸划线,•定位标志,固定盘钻孔尺寸大于予埋螺栓1mm•钻孔后螺栓孔定位中心偏差不能大于2mm。
1.7.5.2 螺栓固定架固定使用型钢固定高出设计标高100mm左右,型钢固定要稳定水平不能有移动现象,固定架中心与模板中心线相对。
1.7.5.3将予埋螺栓穿入固定架孔内,•用螺母带上按标高把螺栓找平,找正螺栓垂直度。再把螺栓的底部固定在主筋上,并用钢筋连成一个整体。
1.7.5.4在砼浇筑前,用测量仪器找正中心线,砼浇筑刚结束,•再用测量仪器最终找正中心线,以防止浇筑中螺栓移动。••
1.7.5.5 待基础施工结束后,用气焊割除螺栓固定架,•并清除所有杂物,上黄酣油的螺栓用塑料布包好,以保证螺栓丝扣不受损坏。 1.7.6架子工程
1.7.6.1脚手架是为支模、绑钢筋、•浇筑砼服务的特别是在浇筑砼的要承受较大荷载,所以架子立杆底要牢固。
1.7.6.2 架子绑扎要牢靠,对卡扣严格检查,•另外架子绑扎要严格按架子操作规程施工。
1.7.7砼工程
1.7.7.1 为保证施工的质量,对砂、石、水泥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7.7.2砼的浇筑一次不能完成时,•可在承台与基础交界处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加插筋。二次浇筑前应处理好施工缝,具体做法是将缝处打毛,用清水冲洗干净,用与砼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浇筑2cm•后在浇筑砼。
1.7.7.3当砼量很大,为减少砼的水化热,•钢筋较少的情况可投入小于30%的毛石,具体要求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
2.7.4砼浇筑要振捣及时,•如砼运输发现离析必须要二次搅拌后在入模,并且振捣均匀不得漏振。 1.7.7.5砼要留置试块。
1.7.7.6砼浇筑后在不损坏棱角的情况下可拆模,•并及时回填土和进行养护。 1.8质量控制
1.8.1工程质量目标
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 杜绝质量 事故,减少质量通病。 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质工程。 1.8.2 质量保证主要措施
1.8.2.1本工程质量检验分A、B、C三级检验 1.8.2.2质量控制点设置; A土方工程
A级:定位放线、验槽、竣工测量 B级:基层处理、分层回填夯实 C级:坡度、土方开挖、平整度
B砌砖工程:
B级:砌体检查、拉接筋及构造柱 C级:原材料检查、砂浆强度
C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A级:定位放线、钢筋绑扎、混凝土外观检查、竣工测量
B级:模板接槎、几何尺寸、予留孔洞、予埋件、螺栓检查、设备基
础工序交接
C级:材料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混凝土抗
压强度
D门窗工程
A级:综合外观检查
B级:门窗安装检查、小五金附件检查 C级:门窗进场检查 E玻璃安装检查
A级:玻璃安装外观检查 B级:安装过程 C级:原材料检查 F预制构件安装检查
B级:预制构件吊装、预制构件安装检查焊接外观检查、钢结构安装检查 C级:混凝土构件外形强度检查 G钢结构工程
C级:钢材、焊条检查、焊工上岗考核、防腐检查、钢结构制作检查、焊条物理性能检查 H屋面工程
A级:卷材铺贴
B级:保温层、隔气层、找平层、保护层 C级:原材料检验、玛蹄脂试验 J楼地面 工程
A级;外观检查
B级:基层检查、楼地面检查
C级:原材料检查、不发火试验、平整度及流水坡度检查 K抹灰工程
A级:综合外观检查 B级:抹灰检查、基层检查 C级:材料检验、砂浆配合比
注:A级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察员、自检员共检,B级为检查员、自检员共检,C级为自检员自检。
1.82.3实行质量责任制,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质量”的原则
1.8.2.4严格执行“三检一评”和“三工序“管理方法。即:自检、工序交接检、专检、质量评定、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1.8.2.5实行共检制,对A级质量控制点,经建设单位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9质量通病的预防 1.9.1质量通病
A. 钢筋混凝土柱自身弯曲 B. 钢筋混凝土柱脚烂根 C. 梁板跑浆 D. 楼板超厚
E. 钢筋混凝土柱扭转、
F. 梁柱交接处核心部位箍筋遗漏 1.9.2 质量通病消除具体措施
A. 抄平放线,标高必须准确。
B. 框架施工各工序均严格检查验收,并做好隐蔽工作,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C. 作好技术交底,切实掌握操做要求,严格按要求执行,保证质量达到预
定目标。
D. 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掺量要准确,浇注混凝土要专人负责。 E. 钢筋绑扎位置要准确,同截面的接头不能超过25%,塔接和锚固长度符
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1.10钢筋砼池施工方法 1.10.1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基槽开挖-→砼垫层-→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细石砼保护层-→池底钢筋、池壁立筋绑扎-→池底模板-→池底砼-→池壁钢筋绑扎-→池壁模板-→池壁砼-→池壁拆模、养生-→池顶钢筋绑扎-→池顶模板-→池顶砼-→池顶拆模、养生-→防腐。 1.10.2 主要施工方法简介 (1) 土方工程
a. 测量、定位经建设单位复测后进行放线,基槽开挖。
b.开挖土方根据土方工程量、现场条件及工作面情况,以机械为主,人工修
挖配合,运土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由于池底面积较大且埋深较深土方量大,槽坑上部考虑施工方便及安全不易堆放过多土方 ,因此土方开挖后,及时运至甲方指定堆土地点。
c. 土方回填,面积较大时采用机械回填、整平和辗压;施工面积较小时,采用人工回填、夯实。夯土机械使用电动打夯机。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根据回填土质及夯实机具采用振动夯性能来确定土方厚度,一般不大于300MM厚, ,其压实系统一般为0.93~0.95
d. 在挖土和填土过程中,要控制好设计标高,挖土时按规范规定留工作面和放坡,回填土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分层夯实。掌握好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并对土壤干容重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做好各种隐蔽及试验记录。•(2) 钢筋工程
a. 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及钢筋复试报告;钢筋加工、绑扎严格按图施工. b. 经过检验合格后的钢筋在钢筋棚内集中加工。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绑扎, 钢筋表面清洁,无损伤,油渍. 受力钢筋沉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不得大于±10MM,弯起钢筋位置控制在±20MM.
c. 钢筋采用机械调直、切断、弯曲及成型、除锈等;焊接采用电阻焊、电弧焊.
d. I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园弧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即D≧2.5D,Ⅱ级钢筋末端做90°弯钩,其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作要求按钢筋直径D的35倍, ,即D≧35D.
e. 在绑扎钢筋时,应详细检查钢筋的直径、位置、间距、上下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及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f.钢筋的保护层做成50M*50M及相应的厚度的垫块,厚度为设计的钢筋保护层
g. 在绑扎钢筋时,应详细检查钢筋的直径、位置、间距、上下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及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h. 上下层钢筋采用钢筋铁马凳加以固定,使之在浇筑砼过程中不发生变位。 i. 钢筋绑扎完毕,经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填写和签证隐蔽工程记录。 (4) 模板工程
a. 主要使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少数个别部位使用木模板补充。钢模板类别、规
格、型号及各种配件,按工程需要配套。
b. 模板中心线位移控制在5MM以内,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4-5MM以内,
c. 模板支撑固定用Φ48*3.5m钢脚手管作立楞及背楞,•用U型卡上下左右连接成整体。
d. 内外模板用对拉螺栓及扣件紧固(如图,用斜撑调整固定其垂直度。 e. 支模时,必须将模板紧固好,防止砼浇筑时,模板发生变形。 f. 所有池壁预埋管均设止水钢板,预埋铁件锚固筋不得穿透池壁, (5) 砼工程
(1) 混凝土的搅拌
a. 所用水泥、砂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水泥必须有复试报告.否则,不得使用.
对于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无论何种原因,均不得使用. b.混凝土所用拌合水必须为饮用水.
c.混凝土用原材料计量必须准确,所用配合比,根据设计提出防水等级由试验部门提出,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
d.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e.搅拌混凝土第一罐增加5%的水泥,人工搅拌比机械搅拌多加5%水泥,加料量不得超过标准容量的10%.
f.出罐的混凝土到浇注的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2)混凝土的运输
a. 混凝土运到浇注地点,应符合浇注所规定的坍落度,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注前进行二次搅拌,否则,不得使用.
b. 用吊斗往模板内浇混凝土时不得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用吊筒或斜槽下料 (3)混凝土的浇注
a. 浇注前必须对模板、钢筋、支撑、预留洞孔、铁件等进行检查,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不得施工.
b. 砼垫层的施工,在基槽开挖完,经验槽合格后进行,基槽四周用100*100木方遮挡,保证砼垫层标高的准确。 c. 底板砼应一次连续浇完,不留施工缝。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砼浇捣完后,其强度未达到1.2N/mm2时禁止振动,不得在底板上安装模板或搬运工具,并覆盖草袋浇水湿润对砼养护。如遇特殊情况就需留施工缝。在进行继续施工时,必须注意认真处理,使新老砼结合好。
d. 砼底板与池壁连接处的施工缝可留在基础上口20cm处。如设计要求有止水钢板,在浇捣砼之前,应将止水板安放固定。
e.池壁浇注砼应沿池壁四周均匀浇注下灰高度在500~600MM为易,避免因下灰不均产生池壁几何尺寸变形。
f.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g.浇注过程中,不得踩踏钢筋.插入振捣时,不准振动钢筋,浇注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得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4)混凝土的养护
a.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和浇水养护. b.养护水应与拌合水相同.
b. 养护时间,用普通水泥搅拌时,不少于7昼夜,用矿渣水泥搅拌时,不少于14昼夜. 3.2 钢结构施工方法 1材料采购与保管
采购部门应按采购计划要求的时间,准时把材料运至施工现场,每次到货的钢材,连接材料(螺栓、铆钉等),结构焊接及防腐涂料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到货的材料底部应用道木等材料垫好,使其离开地面,防止积水和潮湿,使材料处于良好的状态。 2.施工顺序
材料检验──钢材初矫正──放样、号料与切割──制孔构件预制──涂料编号──钢构件验收──钢结构基础验收──钢构件运输和存放──安装
和校正──连接和固定 ──补刷油漆。 3.施工方法 (1) 材料检验
金属结构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证明书钢材表面无锈、平滑、不分层、无影响构件的结构承载能力及有可能影响保护涂层效果的缺陷,对运输,倒运而造成不可矫正的材料不允许使用。 (2) 材料初矫正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经初矫正后,型钢的弯曲度应小于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5mm,•钢板的局部凹凸度小于1.5mm。 (3) 放样、号料与切割
a.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
b.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焊和飞溅物。
c.机械剪切的零件,其钢板厚度不宜大于12.0mm,剪切面应平整。 d.碳素钢在环境温度低于-70℃,不得进行剪切、冲孔。
e.放样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放线时必须考虑切割余量,加工余量和焊接收缩量,放样完毕后,应与图纸进行核对,检查无误后方可复制样板。
f.号料前,号料人员必须认真核实材质规格。号料应进行统筹安排,做到长短搭配,先大后小,套材号料,号料后应立即作标记。
g.由于本结构为碳素钢,故可采用气割、机械切割,坡口加工型式和尺寸应根据图样和构件的焊接工艺规定进行加工。 (4) 制孔
金属结构的螺栓必须钻孔,严禁气割同种规格的板件,数件叠在一起钻孔,但必须卡牢或点焊。 (5) 涂装编号
a.钢构件的除锈和涂装应在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
b.构件表面除锈方法与除锈等级应与设计采用的涂料相适应。
c.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宜涂装4~5遍;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μm,室内应为125μm,其允许偏差为-25μm。
d.施工图中注明不涂装的部位不得涂装。安装焊缝处应留出30~50mm暂不涂装。
e.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着应良好。
f.涂装完毕后,应在构件上标注构件的原编号,大型构件应标明重量、重心位置和定位标记。 (6) 钢构件验收
钢构件制作完成后,钢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应按施工图和执行的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运到安装现场。 (7) 钢结构基础验收
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位置等进行检查,并应进行基础检测和办理交接验收。当基础工程分批进行交接时,每次交接验收不应少于一个安装单元的柱基基础。 (8) 钢构件运输和存放
a.钢构件应根据钢结构的安装顺序,分单元成套供应。
b.运输钢构件时,根据钢构件的长度,重量选用车辆;钢构件在运输车辆上的支点,两端伸出的长度及绑扎方法均应保证钢构件不产生变形,不损伤涂层。 c.钢构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无积水。钢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分区存放;钢构件底层垫枕应有足够的支承面,并应防止地点下沉。相同型号的钢构件叠放时,各层钢构件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上,并应防止钢构件被压坏和变形。
(9)安装和校正
a.钢结构安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钢构件的变形缺陷超出允许范围时,应进行处理。
b.钢结构的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 (10)补刷油漆
钢结构安装完毕后,焊接缝处及涂层损伤处,应用手把砂轮进行除锈,见金属光泽,即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后,按防腐要求涂刷油漆。 4.工程验收
钢结构工程验收,应在钢结构的全部或空间刚度单元部分的安装工作完成后进行。应提交下列资料
(1).钢结构工程竣工图和设计文件;
(2).安装过程中形成的与工程技术有关的文件;
(3).安装所采用的钢材,连接材料和涂料等材料质量证明书; (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5).焊接质量检验报告;
(6).高强度螺栓抗滑移系数试验和检查记录; (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结构安装检测记录及安装质量评定资料; (9).钢结构安装后涂装检测资料; (10).设计要求的钢结构试验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