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作者:窦慧敏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6期
摘 要:在移动社交媒体大背景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民意得到充分表达,经过新一轮的发酵,新闻事件就会变成舆情事件。本文以“空姐网约车遇害”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还原事情始末,探究此舆情事件经历的各个阶段和舆情事件的扩散及演变过程。
关键词:舆情;扩散;舆论失焦;娱乐化;次生舆情
一、“空姐网约车遇害”事件的扩散及演变过程
(一)明星节点:让信息成几何式扩散
“空姐网约车遇害”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可以看作沿一张信息网络进行扩散的过程。这张网络以传统媒体和网络化用户为节点,每个节点都兼具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双重角色,该网络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有些节点是作为整个舆情事件的信息源存在的,也就是所谓的“元信息文本”,除此以外,有些节点是作为这个舆情事件的重要信息传播者而存在的,如:河南广播电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台,澎湃新闻,环球时报,@局面,@平安鄭州等,这些节点就是所谓的“明星节点”。他们依托此前已经形成的媒介公信力或者众多粉丝群的受众基础,在经过自己的转发和评论后,让一个原本没有太多人关注的新闻事件,经过信息的几何式扩散,让更多的网友关注。
(二)情绪引导:负面情绪持续发酵
澎湃新闻客户端转载的《空姐深夜打车进市区不幸被人杀害,凶手仍在潜逃警方正抓捕》一文中,仅就“女孩子晚上尽量避免独自出行”的提醒和“希望将凶手早日缉拿归案,给死者一个安慰,给公众一个交代”的希冀,表达了大多数网友对该事件最初的情感态度。因为简短的案情介绍,没有任何情绪的表达和宣泄,因此公众仅就案情进行讨论。
但在头条新闻发布《空姐遇害后滴滴悬赏百万,遇害者父亲:滴滴故作姿态,审查监管不力》的博文后,众网友便开启了情绪化表达的路径。有网友评论:“妈蛋,这种男的五马分尸啊!”,还有网友评论:“滴滴打人还没过,滴滴杀人又来了。”这种种对施害者恶劣行径的情绪累积,以及对网约车此前种种“差评”行为的印象再次被唤起,难以抹除的“地域黑”歧视等负面情绪一点即燃,并不断扩大着影响力,在此次舆情事件中持续发酵。负面情绪的表达,会激发新一轮的信息扩散。
(三)自我营销:不为救火导致引火烧身
网约车滴滴微博发表道歉声明,“悬赏百万寻凶”。滴滴,表面上是为了引导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绪或者是为舆情“灭火”,实则是为了个人江湖地位自我炒作,甚至为了自我利益进行营销,“道歉”行为是假,为自己的形象公关是真。
在2018年6月1日,头条新闻和梨视频发布消息:空姐遇害案中打捞疑犯救援队:向滴滴协商百万赏金,但滴滴无任何回应。很多网友评论:滴滴请遵守承诺。还有网友评论:既然当初承诺了,结果是死是活,多多少少也要有个回应。网友对滴滴的“鸵鸟心态”表示强烈的不满。滴滴这次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有救火,反而引火烧身。
因自我营销把自己推向火坑的不仅仅是滴滴,还有二更食堂。5月11日,二更食堂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借势推出了一篇文章《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里数钱》,文章因煽情且低俗的手法,脑补臆想了受害者遇害场面,在几小时之内该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但极度恶劣的文风,引来众多网友群起而攻之。二更食堂这种无下限蹭热度的做法,最终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5月12日,浙江省网信办和杭州网信办联合约谈二更负责人,并处以二更食堂封号七天的惩罚。但是这一处罚并没有平息众怒。5月13日深夜,二更创始人丁丰发表致歉声明,宣布永久关停二更食堂,并解除二更食堂负责人李明的一切职务。
当下社会,由于注意力相对匮乏,在“流量为王”的驱动下,许多自媒体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自我营销,盲目追逐“新性腥”的10万+爆文,却不幸引火烧身,最终只能玩火自焚。其中,这些衍生的次生舆情,因吸引众多网友评论转发,再一次促进信息的新一轮扩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舆论失焦:娱乐化解构下众人狂欢
在媒体曝出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溺亡时,有一股声音莫名地开启了戏谑化的调侃模式。在人民日报发表微博称:“犯罪嫌疑人存在溺亡几率,警方及专业人员正在打捞”这条新闻时,有网友竟然评论说:不行,不能这么便宜他了,就算淹死了也要电击复活。甚至有众多网友为此条评论点赞。面对这样的一则悲剧惨案,在网友们偏娱乐化的解读之后,严肃性瞬间被消解,众人开启了娱乐至死的大狂欢。
除了对犯罪嫌疑人的戏谑外,众多女性用户将滴滴平台的头像换成了中年“猛男”或者是“土味”大叔,并且在朋友圈带起了一波秀头像的热潮。表面上看这种行为是女性对男性形象的娱乐消费,其实是女性对自身“弱者”形象的默认与妥协。这样的自我调侃,女性群体的集体情感宣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舆论失焦,大家的关注点被带偏,根本上不利于舆情事件的理性思考,不得不说,娱乐化的解读又带动了信息的新一轮扩散,舆情热度不减反增。
(五)谣言四起:容易造成社会恐慌
在社交媒体时代,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谣言。比如:有网友表示:DNA鉴定不会这么快有结果,警方一定是在掩盖事实,刘某华只是一个替死鬼,真凶另有其人。像这样的谣言不在少数,一时间造成社会的极度恐慌,很多女性都不敢出门打车。警方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解释DNA鉴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来,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凶手就是刘某华。之所以会有谣言出现,很多网友不相信政府,却会轻信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网友,这跟政府的媒介公信力有很大的关系。谣言是信息传播的加速器,网民极度恐慌下的转发,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加速扩散。
二、小结
通过对“空姐网约车遇害”事件的舆情阶段和舆情信息的扩散进行分析得出:一个舆情事件之所有生成,需要持续的发酵过程,不仅需要明星节点的扩散,也需要情绪传播的扩散,甚至次生舆情的二次传播,也会加速舆情事件的扩散。最后,提醒众多自媒体要守住道德底线,不能盲目追求爆文;也提醒众多网民要有理性关注事件,不能娱乐化狂欢;提醒政府注意培养自己的媒介公信力,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及舆论引导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
[2]何威.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喻国明.“抢盐风波”中的舆情态势及结论——基于网络文本的智能化舆情分析技术[J].国际公关,2011年第4期
[4]高宪春.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规律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