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分析
伴随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创新、深化,开放民营银行被视为金融改革的新亮点。从发展趋势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民营银行已经日趋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还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也为我国金融改革敲响了警钟,我国民营银行应抓住时机,探索新发展。
标签:民营银行;发展;因素;对策
在我国的金融改革过程中,发展民营银行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要研究民营银行的有关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民营银行的定义。综合多数学者的观点,以及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际,本文把民营银行界定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依法成立,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运作和退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银行类金融机构。它是一种是产权清晰、内控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成熟的新型金融企业。
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概述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仅有十几年的历史。1993年,我国学者樊纲首次提出“金融改革必须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观点,开启了民营银行发展的篇章。截至1996年1月2日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成立。随后,以徐滇庆为首的18位学者于2000年7月成立了长城金融研究所,进一步推动了对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2003年7月,徐滇庆等又力倡5家试点民营银行,但是准入未通过银监会批准,最终没有建成民营银行的雏形。由于经济发展差异,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还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在浙江,非公有性质的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当地民营银行应运而生,迅速蓬勃发展,而其他省份相较之下逊色的多。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它是浙江的第一家地方性民营银行,由台州8家城市信用社改组而成。同年7月,浙江省8家城市商业银行全部对民营资本开放。2004年8月,国内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在杭州诞生,民营资本在其股权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85.71%。2006年8月,浙江两家城市信用社(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和义乌市稠州城市信用社)分别升格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跻身民营银行之列。但是,近两年我国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并没有明显的发展变化。
纵观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民营银行从无到有,数量逐渐增多,表明其发展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目前我国相对发展较好的有代表性的民营银行
不多,只有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泰隆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几家银行。我国民营银行整体资产规模、经营效益等水平不是很高,仍有漫长的发展路程。
2 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制度和法律障碍
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可行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政策,新建金融企业基本上局限在国有投资范围之内,民营金融还处于研究试点阶段,一般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同时,民间非正规金融行为屡禁不止,监管当局不得不提高准入条件甚至干脆取缔民间金融机构,严重阻碍了民营银行的起步发展。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其安全有效地运行需要有合理的、有力的监管作为保障,监管不力会给民营银行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民营银行具有商业性质,按市场机制运作,而我国还缺乏对它的监管经验。针对如何监管民营银行的商业化运作,监管部门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模式。此外,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和金融法规偏重于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规范,而对退出机制缺乏相应的监管规定。
2.2 民营银行信誉
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行业,信誉是其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在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银行业整体上尚不存在独立的商业信誉,政府作为国有银行的“最后担保人”,承担起了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的义务。广国投破产,政府出资支付个人存款的事实,充分体现了政府和银行的“隐性担保”关系。民营银行不像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支撑着,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谨慎考虑民营银行的信誉,才决定是否把钱存人其中。在信誉缺乏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而作为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没有了资金来源就意味着银行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2.3 利率市场化程度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民营银行的发展。资金都有追求高风险收益率的倾向,如果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一样以管制利率吸收资金,民间资金就会倾向于选择同等收益但风险相对较小的国有银行,造成民营银行资金来源受阻。又由于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实际成本相对较高,资金借出要求获得与之对应的高贷款收益,即民营银行需要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获取相应的风险收益,而在利率
管制的情形下,固定利率满足不了其经营需要。因此,我国的金融抑制特别是现行的严格金融管制使得民营银行很难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利率竞争维持良好运行。特别是经济呈现出过热倾向,央行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形势对民营银行更是不利。
2.4 民营银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上层建筑,对于企业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一个与企业特点、自身发展规律相适的企业文化将会大大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目前银行从业者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大都以政治文化取代企业文化;民营银行引入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照搬照套,企业文化不明确,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重策划轻实施,企业文化实践性差,缺少员工的积极参与,致使员工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甚至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把企业文化与文体活动等同,这种试图推动企业凝聚力的做法是片面的、表象的,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当前民营银行发展的契机及对策
3.1 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为民营银行的资金出路指明了方向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显得异常突出,而且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国家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农业的发展:先后三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各大中型银行纷纷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事业部等以及为农业发展提供专用资金支持。在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普遍惜贷资金周转受阻的情形下,民营银行依据国家政策采取措施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哪里需要资金就将资金投向哪里,为中小企业及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将会取得银行和相关经济主体双赢的结果。
3.2 我国银行体系运行良好,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行
业保障
虽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加大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我国银行业却在全球经济中独树一帜。依据银监会的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已经达到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1%(见表1)。同时,2009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的态势(见表2)。在整
体经济下行的困境中,我国银行业已经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我国的银行体系运行良好。民营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行业良好发展的有利时机,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各项工作,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树立良好的品牌,提高社会公众信心。
3.3 小额信贷公司的大力发展成为未来民营银行的摇篮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國商业银行纷纷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亦迅速铺展开来。2008年9月初,在上海、温州等地小额信贷公司接连成立。对于紧缩银根下的三农企业、灾后重建企业,乃至披着棉被过冬的江浙中小企业,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小额贷款公司之所以受到中小企业欢迎,是因为其产品切合它们的需要,它不强求抵押,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还允许客户自由选择还款期限。但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既未取得传统金融牌照的权利,又不能像民间游资那样追逐高利润,使其持续发展陷入窘境。即小额贷款公司是适应目前经济形势的燃眉之举,但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民营银行这种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却可以同时解决存贷的问题,既能够吸收存款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当然,小额贷款公司想要获得合法金融牌照,最终成为民营银行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综上所述,无论在宏观经济层面还是中观行业、微观机构层面,都存在着民营银行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当前形势下,民营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策略,顺势而为,必将取得长足发展。
在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金融30条”等一系列政策的保障下,我国金融体系运行良好,但金融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歇,不能因金融危机就否定金融改革的创新。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一直以来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营银行具有清楚的产权结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发展;民营银行以民间资本为主,对于启动民间投资,特别是利用我国充裕的民间资本改造一些问题机构,降低政府负担,化解金融风险是可取的途径。民营银行发展对推进我国金融体制的加快改革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双重作用,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金融的现状,稳健推进民营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2]
俞技峰.小额贷款公司:民营银行的摇篮[J].特别策划,2008,(15). 李振.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李云龙.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
济,2007,(3).
[4]
韩雪萌.我国银行体系运行良好提升信心[N].金融时报,2009-04-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