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风味菜
江西省简称赣,故江西菜肴称赣菜。江西菜历史悠久,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主要由赣州、鄱阳湖、南昌、九江、景德镇以及井冈山山区等地方流派构成。九江有浔阳鱼席,菜品色重油浓,口感肥厚,喜好辣椒。南昌菜肴讲究配色、造型。山区讲究火功,菜肴丰满朴实、注重原味,尤以当地土产制馔最博口碑。江西小吃面点多,制法各异,颇有特色。
江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三杯仔鸡、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车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等等。
石鱼炒蛋:石鱼是庐山的特产,长年生活在庐山泉水与瀑布中,这种鱼体小,长而略扁,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石鱼炒蛋这款菜肴鲜味浓厚,颜色金黄,外脆里嫩,是佐酒佳肴。
藜蒿炒腊肉:藜蒿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绿色蔬菜,一般都是吃它的茎。藜蒿入口生脆,和肉类炒在一起的时候,味道鲜美,令人唇齿生香。藜蒿炒腊肉是江西有名的特色菜。
庐山石鸡:别以为此“鸡”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家养的鸡,它其实是一种生长在庐山的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蛙,又名赤蛙、棘脑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它的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
二、江西名小吃
清汤泡糕:以鲜嫩精肉作馅,包以韧滑的面皮,煮为清汤;另以糯米粉、白糖、麻仁、桂花制成糕,入清汤泡成。咸、甜、香三味兼具,清 香可口,糯软不腻。 酒糟汤圆:以糯米粉制成小圆球形,入沸水煮熟,以酒糟、白糖拌和而成。白润如玉、
糟香浓郁,味甜适口。
白糖糕:优质糯米经浸泡、洗滤,入石臼舂成细粉,冲开水揉和,搓为细条,展为薄片,多层叠起,弯转成圈,入油炸至金黄,起锅滤油,以白糖、米粉混和撒于糕上。糯软香甜,表酥内嫩。
伊府面:以面粉、鸡蛋揉和至干湿适度,切为细条,入油炸至微黄,放沸鸡汤中煮软,撒以鸡肉、火腿末、香菇细丝、葱花而成。面爽汤鲜,清淡可口。清代南安知府伊氏喜食,制法传及民间,因称。
金线吊葫芦:精制面丝、馄饨,下沸水煮熟,配以鸡汤、葱花等调料而成。汤鲜面爽,一碗多味。
米面:大米水磨成浆,锅烫成薄片,刀切成丝,入汤煮熟。佐以精肉丝、香菇丝。面皮厚薄均匀,切条工整,汤味鲜美。
灵芝糯团:以灵芝草、糯米粉、白糖、豆沙为料,经配料.揉搓、包馅成型,蒸熟,淋以香油而成。青绿鲜嫩,皮薄馅实,质软清香,冷热食皆宜。
兰花根:以糯米粉、白糖、清油为原料,经配料、搓揉、擀皮、切丝、油氽、滤油等工序制成。色泽金黄油亮,大小均匀,甜而不腻,质脆酥香。
松糕:将糯米粉、粳米粉、砂糖、莲心、核桃仁、玫瑰花、黄桂花、蜜枣等料拌和均匀,入蒸笼推平,撒果料、香料及猪油丁,经摆花、撒糖、蒸熟、冷却而成。洁白光亮,细腻甜香,松软爽口,热食最佳,冷食亦宜。
婺源旅游概况婺源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它的东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面与瓷都景德镇相连,
北部靠着皖南旅游胜地黄山,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和15个乡,有325600多人。县城设在紫阳镇。婺源建县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县名鹜源,是因“地当鹜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耸立在县境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尖海拔1630米为最高点。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度,年平均降水量1821毫米。人称鹜源“千崖献奇,万谷汇碧”。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5%,是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鹜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县。鹜源还是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小水电装机总量过到3。46万千瓦。鹜源的红、绿、黑、白“四色”特产蜚声中外: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鲜美,被定为我国淡水鱼良种,选入国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品尝过鹜源的荷包红鲤鱼。绿指“鹜源绿茶”,鹜源绿茶唐时载《茶经》,宋时称其为“绝品”,明清时期,曾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称赞,“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炎最
优者”;今婺绿“大鄣山”茶不仅获得中国第一个茶类“AA级绿色食品”证书,并获得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黑是“砚国明珠”龙尾砚,早在唐代就以“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名闻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是江湾雪梨,梨果体大肉厚,松脆得知当属果中上品。此外旅游商品还有工艺伞、竹编、清华婺酒和香菇、笋干、干蕨等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婺源的交通也较为便利,营运班车已直达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温州、宁波、金华、常熟、南昌、九江等地。通讯上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自唐代建县以后,文风昌盛,先后养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一代名流。按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还有,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选入《四库全书》,因之婺源又被人们誉这“书乡”。婺源目前有“一区四线”五条游览线路,每条线路均可安排一日游。一、 县城旅游区:虎滩漂流——博物馆 1、虎滩漂流 全程6公里,河水时缓时急,两岸青山如画,村落点缀其间,犹如仙境。时有蒹葭苍苍,汀洲水鸟啁啾。虎滩一段,滩险水急,是拍摄《闪闪的红星》潘冬子乘竹筏一场的外景地。 2、博物馆 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馆藏文物一万余件,珍奇异宝定能让你大开眼界!二、 东线:县城——李坑——汪口——江湾——晓起 1、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一条蜿延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村中260户人家大多依溪而住,清澈见底的小溪倒映着两侧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和浣衣女美丽的身影,构成一幅天然画卷。村中的“申明亭”是宗法制度管理村民方式的见证。 2、汪口俞氏宗祠 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被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系省保文物。汪口还有千年古街、老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 3、生态绿洲——晓起 建村于宋代,村中至今仍保存有“敦贵公祠”、“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各具特色的明清古建,官邸气派堂皇,居民精雕细刻。村中小巷均铺青石,“养生河”里鱼虾游戈,名木古树星罗棋布,天有合一的优美环境令有流连忘返。 4、钟灵毓秀之乡——江湾 这里曾孕育了清代经学家教育家、佛学家江歉等名有贤士,还有“三肖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民居遗存,处处让人体会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后龙山郁郁葱葱,江湾河潺潺流淌,让人感叹这里确是一块钟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吧!三、 西线:县城——文公山——鸳鸯湖——游山村 1、文公山 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返乡省亲,曾在墓周亲手植杉24株,现尚存16株,树龄虽逾八百,长势依然旺盛,最高者38。7米,最粗者胸围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誉,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2、鸳鸯湖 湖区幽静恬静、空气清新怡人、山林葱翠欲滴、湖水澄清如玉,良好的秣环境每年都引来几千对野生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令人叹为观止!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3、山里水乡——游山 这是婺源最大的古村落素有“千烟之村”的美誉。穿村而过的河流呈阴阳鱼形,还有“函谷亭”、“题柱桥”等体现道教文化的遗存,是宗族社会村落受宗教影响的典型物证。四、 东北线:县城—延村—彩虹桥—龙天塔—虹关—理坑(1)清代商宅群——延村 北宋初年建村,保存有商贾建造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民居57幢,大多风火山墙、青瓦坡顶、三进三开间。屋内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精美绝伦。(2)彩虹桥 系省级保护文物。初建于宋代,长140米,宽6。5米,四墩五孔,横跨于婺江之上,状若彩虹卧波,由高低错落的11座亭阁连成一条古朴壮观的长廊,廊内两侧设有围栏和坐凳,供游人凭眺憩息。(3)龙天塔 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砖石结构,六面七层,高30余米,腰檐层层支出,宽度向上递减,每层檐角上悬铁铃,风起时,风铃铮铮有声。(4)徽墨名村——虹关 村头溪畔有一株800处树龄以上的古樟树,胸径3。3米,高26。1米,冠幅达三亩,枝繁叶茂,有“江南第一樟”之称。村中有“长生圳”、“厅屋”等体现农耕文化和宗教制度的历史建筑及徽墨名家的民居建筑。(5)仕宦名村——理村 村中保存有明万历间工部尚书余懋学“尚书第”、礼科给事中余懋孳“都谏第”,天启间吏部尚书余懋衡“天官上卿第”、清康熙间兵部主事余维枢“司马第”等,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五、 西北线:县城——思溪——彩虹桥——灵岩洞(1)《聊斋》影视村——思溪 村中尚保存有30余幢明未清初古建筑。“敬序堂”占地一亩多,长方形藻井古色古香,是《聊斋》拍摄地之一。另一幢古民居内,由96个不同字体的 “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雕在十二扇门中间,堪称“绝品”。(2)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现已开以莲华、涵虚两个岩洞,洞内幽深奇峭,怪石嶙峋,地下河声宏水明,岩石倒映其中,景像万千。洞中还有朱熹、岳飞等历史名人题墨等珍贵文物。有人说婺源是一首诗,古朴而又抒情;又有人说婺源是首歌,旋律优雅轻盈。无论是诗,
是歌,还是画,请大家跟着我去品味
瓷都景德镇介绍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与安徽省接壤.东晋时景德镇称新平镇,据史书记载:\"东晋立新平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新平镇在昌江之南,就改称昌南镇.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浮梁县,据县志说:\"有民众在溪 伐木为梁\"因此得名。. 景德镇的名称始于宋景德元年.北宋时期,昌南镇的瓷器得到宋真宗皇帝的赏识,便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正是宋真宗五个建年号之一,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用皇帝的建年号命名城镇,说明当时宋皇对这个地方的重视,而这个名称能保留到现在,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在,全市共有二县二区,市区面积为3274.4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62万.城市人口31万人.1982年,景德镇被批准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德镇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高气温为41.8度,最低温度10.9度,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由于季风的影响,冬春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际晴热天多.这种气候对农业和瓷业生产有利.景德镇能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景德镇处于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上溯安徽祁门,下接波阳,全长182公里,市境内长度为96.9公里.江水穿城而过,还有南河环城东南,西河贯穿西岸,形成三水环城之势.以昌江为主流的大小河流,给景德镇的瓷业带来了许多方便.其一是确保瓷业用水,\"造瓷首需泥土掏炼,尤在精纯\".其二是提供了水上运输.载量大安全节省运费. 景德镇的河流还有一个作为动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制瓷矿石全靠人工粉刷,所耗人力甚多.本地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的动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装起水轮车和水锥,用以粉碎瓷石.据资料统计,昌江之上水椎最盛时超过六千支.每当春夏水发,车轮旋转,水椎翻腾,响声隆隆,真是\"重重水椎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 这种粉碎制作瓷料的方式,省人,省事,省钱,可称得上是一大奇观. 瓷器是中国三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不断的窑火产瓷胜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火焰城\"之称,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瓷窑林立,火焰照天.无怪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时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 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在原始社会,由于
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以启示,用粘土在火中烧烤,得到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陶器,到了东汗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最早的容器已经脱胎而出.瓷器与陶器不同,它有优于陶器的硬度,透明度和光泽度,吸水率大大低于陶器.它比陶器坚固耐用,造型美观;又比铜器,漆器造价低廉;瓷器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烧成温度在1300度左右,而陶在800度左右. 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外国人惊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知道来自于神秘的东方中国,于是就称它为CHINA.这就是为什么\"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另一种解释. 对于景德镇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史书上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宋以来,有蒋祁的<<陶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般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汗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从现已经发掘的古窑址来看,最早的兴烧年代在唐末五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根据出土瓷片检测分析,这时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的分裂局面.当时,在南方战祸较少,北方人民大量南逃,江南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促使景德镇瓷业展现出\"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兴烧景象. 在众多的窑址中,以湖田古窑址最为著名,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公元960---1279年赵宋统一了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瓷业生产显著进步,景德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宋代造瓷在釉色方面崇尚青色为贵,对釉色有诗为证\"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宋代是我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京都官窑,龙泉哥窑,禹州均窑,并称五大名窑。有的以釉色见长,有的以纹饰取胜,有的胎薄如纸,各有特色,相竞千秋。景德镇窑原来与名窑相比较有逊色,自从独创青白瓷以后,即与各名窑所产青瓷争一日之长。那么何为青白瓷呢?景德镇在宋代中期,仿效青白玉的色调和温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一种\"土白,质薄,色润\"的青白瓷,使瓷器艺术达到历史高峰,博得了朝廷高度赞赏.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胚体上刻有暗花,薄而透明的花纹,内外均可见,釉面隐形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十二世纪初,宋室南迁,北方名窑受挫,名工巧匠也随迁来到景德镇.因此,镇窑烧瓷技艺又有了重大发展,已形成与各名窑相抗衡之势. 公元1271---1368年,随着新品种的增加,元王朝又将镇窑推向遥遥领先的地步.宋以前的历史王朝,多以纯素的白色表示悲哀,对白色有一种禁忌的心理,因而崇尚青瓷,忌讳白瓷.元代白瓷的发展,
与统治民族蒙古族的\"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有很大关系.从技术上而言,白瓷的原料不如青瓷易得,白瓷表面施用透明的玻璃釉,要求胎质比青瓷精良. 精瓷是高温的产儿,元代白瓷在胎质上有重大变革,应归功于高岭土。由一元配方发展为瓷石到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高岭土是一种性能良好质地纯净的制瓷粘土,含三氧化二铝成分高,耐火度强。 元代景德镇在发展白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青花,从而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青花瓷是一种白地兰花的釉下彩瓷,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光在坯上作画,再施一层薄釉,经高温烧成。它既能体现素白瓷的美,又能体现钴蓝色的雅,一青二白,令人赏心悦目。 不久釉里红也出现了,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烧成白地兰花。釉里红制作工艺较青花难于控制,元代精品甚少。 景德镇的瓷匠们不满足青花与釉里红,又烧出青花釉里红,它集彩青料与红料于一器,红蓝相衬,体现二者综合之美。其烧制技巧比前者的难度大。1964年出土的一件青花釉里红雕花盖罐,乃极为罕见的珍品,显示出元代景德镇工匠的高度技巧,现作为国宝藏之。(故宫博物院) 自明代公元1368-1644年间,朝廷在景德镇正式设立御窑,由官府经营,又称官窑,专烧御器贡京师。明代全国开设瓷窑四十多处,除浙江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战祸和技艺变得萧条,惟有景德镇成为全国烧造中心,天下窑器聚会之地。 明代凡御窑出品瓷器皆冠以帝王年号,首推宣德窑成就最高。宣德窑所烧的“祭红”是一杰出的发明,传说以西洋红宝石研末和入釉中,汁水莹厚如玉滴,色彩鲜艳泛宝光。 说起烧窑,实乃火中取巧,最为辛劳,一般三日为准。开窑时,工匠需用湿布包裹头身,手戴厚布浸水手套,才可入窑取器,又乘热搬进新坯烘烤。火侯稍有不当则出现瓷坯变形阴黄等毛病。在此,小汪留给大家一个问题,看火师傅积累经验,眼明心细,探测温度,凭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口痰。 明末战乱,镇窑一度受到影响,直到清代康乾盛世使得景德镇瓷业发展达到了历史高峰。 鸦片战争后,中华大地内忧外患,千载名窑由停滞走向衰败。直到解放后,在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才使古老瓷都再获新生。 小汪侃了这么久的景德镇,现在就快到了,大家肯定有兴趣买一些带回家的,可大家又不是研究瓷器的专家,下面,小汪就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著名的瓷器。 景德镇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四大特点。还有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粉彩瓷四大名瓷。 青花瓷居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始创于元代,青花瓷是一种在釉
下饰有青翠欲滴花纹的瓷器。青花工艺多种多样,有手绘贴花和印花三大类。 青花玲珑瓷始创于明永乐年间,俗称米通,外国人又称它为“嵌玻璃的瓷器”。它是在青花的基础上,在泥坯上刻出各种各样的镂孔,再填入玲珑釉料和配上青花纹饰。 均红釉,釉色红而浓艳,釉层中有细小裂纹。因均红釉最初为河南禹县均窑出品,故名。 郎窑红釉,似初凝的牛血,器物内外有较大的龟裂纹理。因其产于清朝督陶官郎廷极督烧的郎窑,故名。 祭红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釉色深红,红不刺目,红中微紫。祭红始创明宣德,因皇室用它作祭器,故名。 三阳开泰,在乌黑发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形同初升的太阳。红釉四周,喷出黄、青、绿三色好似初升的太阳,故名。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蟠龙岗,马上将要参观的是古窑瓷厂。顾名思义,里面展示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瓷窑都是古老的。 大家可能察觉到了,这里没有隆隆的机器声,道路是用青石板铺成,电线杆、电线等现代设施被隐藏起来了,是否有脱离喧嚣城市的清新之感呢?古窑建于80年代,占地40余公顷。建厂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和继承明朝以来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再现明、清时期官窑和作坊、柴窑的制瓷过程。可以说,这里是保留陶瓷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一字排开的四栋古作坊称为坯房,每栋占地600平方米,外形和内部布局基本一样,但制作的产品不同、工艺和设备也有差异。请大家进入。。。。。。。 请看,古代的制瓷作坊就是如此,它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部分构成。正间和廒间南北相配,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的内院。各间均向内院敞开,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光照好,建筑、工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序,全在这里完成。这是辘轳车,是制作瓷坯的主要设备,它们排列井然有序,各工种操作环环相扣,严谨而且协调。请上看,那个被称为坯架,用木料托着一排排瓷坯半成品,这样的设置使正间的上部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廒间就是仓库,它靠近东门,方便原料运送。 请看西面的泥房,这里很阴凉,里面是经过精制的泥料,它比和好的面粉还细腻。工匠师傅正在用脚踩,以后还要存放一段时间,再拿去做坯。请各位思索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为了消除夹杂在泥料中的有机物和空气,因为这些东西都影响瓷坯的质量,所以泥料存放时间越长,揉打越充分,越有利于提高瓷器质量。 我们来看看内院,这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场所,中间2米多的长方形水池上的木架子,统称为晒架塘,
它可是古老作坊内重要设施,而且非常巧妙。是否有哪位女士或先生解释它妙在何处?水池和晒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池内的水大部分是下雨天储存起来的。水是陶洗泥料所必需的,因而既方便又省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用意。我们知道水分是要蒸发的,而蒸发量又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气炎热干燥时,池内水分是蒸发加快,增加了池上方晒坯区域的水分,也就是说这部分的气候得到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架上坯体的干燥速度,坯体干燥缓慢,收缩就均匀,用高温烧制时,就可减少或消除成瓷出现裂纹的毛病。 瓷坯大部分是在辘轳车上完成的。你们看,工人师傅坐在上面,用木棍使劲搅动车盘,让它快速转动,这时进行做坯或旋坯。看师傅放一团泥在车头,随着它的转动,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碗瓶罐缸等器皿都是这样拉出来的,可见拉坯师傅的双手多么灵巧,真可称得上是万能模具! 请看,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出来的初坯干至一定的程度,再到辘轳 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称为旋坯或利坯。坯体放在中心的木桩上,师傅根据坯体的外形尺寸要求,使不同的刀具来旋坯体多余部分。他基本不用什么测量工具,控制坯体的形体靠的是眼观'耳听,手摸.眼观与手摸似乎可以掌握,但耳听是怎么回事呢?所谓耳听就是弹指听音.旋坯师傅根据坯体的不同部位,指弹后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决定何处下刀,旋削多少.一件坯正是经过旋坯师傅高超的手艺,一丝不苟的旋削,变成一个形状规矩的半成坯.当然,弹指听音,绝非易事,是陶瓷艺人长期丰富经验的结晶.清朝著名督陶官唐英说:\"款式粗细,关乎旋手之高下,故旋将为紧要之工.\" 下面我们来看看画青花.青花是釉下彩,青花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钴,在坯胎上画好青花纹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她们右手拿一支特殊的毛笔,笔尖很细,但笔头是鼓的,饱蘸青花料.碗坯在她们左手迅速转动,右手下笔潇洒自如,轻重粗细恰到好处.大家可以看下手表,画完一个碗要多久?只需10多分钟. 到此,我们就欣赏了整个瓷坯的制作过程. 那么,瓷坯是如何变成瓷器的呢?要把它们送入窑炉内,经过1300多`C的高温烧成.下面我们就去窑房看看吧! 只有景德镇才有的柴窑就在这座古朴的屋子里,请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烟囱,它们顶部不是圆形,而是钢笔尖形,与众不同.为什么呢?有专家讲是为了减少风力对烟囱抽力的影响,使烟囱抽力不会时大时小,比较均匀. 柴窑又称镇窑,是古代制瓷重要而又关键的设备.这座柴窑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松
柴为燃料,是烧制某些特色传统瓷,尤其是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柴窑长达18米,呈长锥形,犹如半个蛋壳.尾部直接有厚80\\90毫米的薄壁烟囱. 柴窑是景德镇瓷工智慧的结晶,它综合运用了热工学、力学、材料学等。其容量一次可转烧8-15吨日用瓷,以颜色釉为例,一窑能同时烧造出100多种离奇的瓷器;它的热效率高,烧1公斤瓷器仅耗2-2、4公斤。 请看这窑房,也很独特。梁柱都是砍去枝丫,削去树皮的自然躯干,工匠巧妙地利用弯曲的木材作为构架,使房屋结构大为提高。二楼用于堆放松柴,楼面每平方米负荷超过一吨。据说明代景德镇发生一次地震,许多房屋倒塌,而这窑房却巍然不动。 这里窑工们正要满窑。满窑就是将装有各种瓷坯的匝钵按预先设计放入窑内。20余名工人配合默契。要装满全窑,大约需8小时;然后封上窑门,点火烧炼,需延续24小时左右;接着熄火冷却,至少一昼夜以上。最后从窑内取出就是各种成品瓷了。 从古到今,镇窑从没有用过什么测试仪器和设备帮助工匠控制烧炼过程。烧制瓷器靠得是老工匠们的经验,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管,称为把桩师傅。他是柴窑烧瓷的总工程师,技术问题全找他。在瓷器烧至将熟未熟时,停火的时机最为关键,烧炼时间过头,瓷器会发黄,甚至出现倒窑;火侯不到,瓷器不熟。这时靠的是把桩师傅的一双眼睛。他除了从窑的望火口观看火焰颜色外,还借助唾沫,根据唾沫在火中的瞬间变化,来作出判断。柴窑烧瓷的确有几分神秘色彩,有关把桩师傅的传奇故事也不少,其中童宾跳窑的故事广为流传。 童宾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把桩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敬仰。当时他受命为皇家烧制特大号青花龙缸。皇家贡品,不仅个头大,而且要求不能有任何暇疵,即瓷器表面须万里无云,这在当时是极难作到的。童宾和瓷工们想尽办法,多次烧造不成。眼看交货日期渐进,皇命难违,瓷工们身家性命攸关。身负重任的童宾为了瓷工们的活路,在烧造龙缸的关键时刻,乘人不备,毅然纵身窑火。童宾虽忘,可龙缸却奇迹般烧成了。大龙缸确实可谓稀世珍品,万里无云,白如明玉,青龙飞腾,呼之欲出。童宾投窑后,激起了民变,全镇暴动,焚烧衙门和官窑厂房,太监头只身逃走。事后,官府为缓和人心,在瓷工和居民的强烈要求下,只得为童宾立祠,称为风火仙。 关于瓷都的故事浩如烟海,小汪也不一一说明了,下面请自由参观。
景德镇陶瓷馆简介 景德镇陶瓷馆坐落在市区风景秀丽的莲花塘畔。南临市中心广场,十九路公交车从门前经过,交通十分便捷。该馆是一九五三年由中央文化部拔专款建造,一九五四年一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规模较大,藏瓷丰富的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 展出共分两大部分:一是古代部分,二是现代部分。古代部分按历史年代进行陈列,现代部分按品种系列陈列。展出的实物资料从唐五代开始,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五代白瓷已达到现代瓷质的标准,有“假玉器”之称,陈列之物多为窑口出土。 宋代:藏瓷主要是出土和湖田窑址发掘而得,有碗、盘、碟、执壶、魂瓶、瓷雕等,不少完好无损,难得一见。 元代:藏瓷代表作有元青花、白瓷等。如浮梁“瓷局”为柜密院烧制的印有“福、禄”纹卵白 圆盘,据介绍在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也不过四、五块,极其珍贵。
明代:馆藏有十分珍贵的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嘉靖大龙缸和行销波斯等国的青花大盘,以及万历五彩等完整器数十件。 清代:馆藏清代宫廷用瓷十分丰富,有釉上、 釉下、青花斗彩、墨彩、古彩、颜色釉 、象生瓷等,不少是国家一、二级文物,有的堪称镇馆之宝。如乾隆时期的百鹿尊瓶、八蛮进宝双耳瓶、九桃瓶等都是这一时期顶级之物。 民国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受连年内战,日本侵华、洋瓷倾销等影响,景德镇陶瓷生产 到严惩打击,成为历史的低潮。但仍有一大批陶瓷技艺人员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活跃在陶瓷美术界亦有名气的画师。如名噪一时的“珠山八友”,成功地将中国画技法成功地应用在陶瓷釉上装饰上,开一道先河,成为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我馆藏有他们等人佰余件作品,是海内外其他博物馆无法比拟的。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陶瓷品咱从7大类发展到13大类,250多种系列,2000多个器型,万余种花面。在各类名瓷中获国际金奖26个,国家金奖11个,银奖11个,部省优奖336个,国家新产品开发奖4个。其中大部分由我馆收藏。
建国后政府为表彰在陶瓷美术方面卓有成就的技艺人员,先后命名了55名陶瓷美术家,12名国家师工艺美术大师,36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我馆都有收藏。
“文革”是一个特定时期,此时陶瓷艺术发展因动乱而 障碍,但千年积淀的陶瓷内在之美仍在顽强延续。如我馆收藏的六套“样板戏”瓷雕,“世界人民热爱 主席”大型瓷雕, 主席接见“红卫兵”多块大型瓷板画像等几百件作品。作品之多、品质精良,时代性鲜明是任何博物馆和藏家不可比拟的。
此外我馆还收藏了景德镇市举办的“百花奖”、“青年杯大奖赛”、“陶瓷节精品大奖赛”和纪念 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获奖作品和纪念瓷等,充分展示了建国后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当你来到陶瓷馆,仿佛走进了神奇的陶瓷王国、艺术的殿堂。
物华天宝昌盛地--南昌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取\"南方昌盛\"之意,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南昌市位于江西北部、长江南岸、赣江下游、滨临鄱阳湖,包括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郊区五区,辖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长面积7400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
南昌历史悠久,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60多处,公元前202年,汉高祖派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汉,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洲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 南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唐代王勃称之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这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导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纪元。\"八一\"南昌起义举世闻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诞生,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称。 1.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纪念塔座落在市区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1977年为纪念南昌起义五十周年而破土兴建,1979年1月落成。塔为长方体,塔顶有直立的花岗岩名雕\"汉阳造\",步枪和红色磨光花岗石后拼贴的八一军旗,总高45.5米,此塔已成为南昌市的标志。
2.八一起义纪念馆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点,位于南昌市中山路洗马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是1927年\"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大量的照片、图表、实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电脑程序控制的模型,生动再现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爆发和发展的全过程。 3.新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南昌象山南路。此处原为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此成立,并设于此。叶挺、项英、陈毅、黄道、曾山、陈丕显等前辈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 4.滕王阁
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满中外的千古名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之名由腾王李元婴始建而来。李远婴、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曾受封腾王,后迁任洪州(南昌)都督。他在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游乐场所,便是滕王阁,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气势瑰伟,景色绝特。 5.青云谱
位于南昌市南郊,为八大山人纪念馆。相传在2500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练丹。康熙年间,青云普就与八大山人的生涯及其书画艺术联系在一起了,八大山人是清初画坛的\"四大画僧\"之一,他在青云谱生活了26年,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终开一代\"写意派\"新风。1959年10月在此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1988年又成立八大山人研究会。 6.梅岭
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梅岭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洗药湖海拔841.1米,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多个,岩洞、奇石、瀑布、幽谷、古树名木盛繁。梅岭还方佛、道两教圣地,寺庙遍及全山,朋代鼎盛时达136处,最著名的有翠岩等8大名刹和紫清等7大宫观。自唐代以来,历史上的宰相,文学家和武将等都曾到此游览,题咏之作甚富,梅岭的主要景点有:洪崖丹井、天宁古寺、妙桥、仙石洞、脚鱼潭瀑布、洗药湖、狮子峰等。 7.药都樟树
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盛产动、植物和矿物药材一百余种。传说古人曾在此采药炼丹,传授炮制技艺。在古人的影响下,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地道、品质最佳药材原料,使樟树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8.三爪仑
三爪仑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动植物繁多,面积有18.2万亩,由三爪仑景区、小湾水上乐园、宝峰古寺、北河风光及城区森林公园组成,位由靖安县境内。三爪仑是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之一,其自然风景不仅以山水取胜,而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森林公园奇峰林立,怪石密布,清泉飞瀑,曲溪流泉,云雾霞光,瑰丽动人。 9.绳金塔
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年),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舍利子三百粒,故称\"绳金塔\"。砖木结构的塔身八面七层,高59米,底边周长38.8米,每层飞檐回廊,八面均有拱门相通,塔内有楼梯,可登塔顶,顶刹为铜质镏金大鼎。该塔是南昌最高的古建筑物。 10.佑民寺
始建于南朝梁代太清元年(547年),原称大佛寺,寺后殿有铜铸如来佛像,身高5.33米,重三万六十年(约18吨),过去有民谣说\"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即是指此大佛像。唐代改称元寺。清初重修后改称佑民寺。\"文革\"时,估民寺为夷为平地,大铜佛像被切割不知去向。后重建的佑民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等,被毁的大铜像,由海内人士募捐筹款重新塑造。佑民寺是目前南昌城内保存的唯一一座佛教寺庙。 11.西山万寿宫
南昌人许逊曾任四川一县令,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毕生效力治水,曾在此修自炼丹,后人为纪念他立\"许仙祠\"。宋徽宗令仿西京(洛阳)\"崇福宫\"重建,并亲书\"玉隆万寿宫\"匾额。清同治六年重修时,建前三殿、中三殿、后三殿,左为文昌宫,右为逍遥宫,以及戏台,小门等为江西著名的道教庙
宇。宫内有三棵晋代古柏,其中一棵据传为许逊手植,另有唐、宋、明代所植柏树,至今浓荫如盖。宫前晋代铁柱古井泉水清澄,八角护栏保护完好。相传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蛟螭,播风弄雨,翻洪作浪,残害生民,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传许逊后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 12.象山森林公园
位于南昌北部约30公里处,濒临鄱阳湖,面积2.5万亩,是全国第一家由乡办林场发展的省级森林公园。日渐增多的候鸟来此栖息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候鸟景观。象山候鸟以白鹭为主,多达60余万只,种类12种之多(世界上共有15种)。滨湖的湿地冬候鸟来此栖息的主要有大雁、小天鹅、鹤等,现园内辟有十二处观鸟点和一座观景楼。 13.南矶山
位于南昌市东北约60公里处的鄱阳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与矶山两座相邻小岛的合称,南矶山周围有常湖,流湖、菱湖、东湖、神塘湖等浅水湖及湖滩草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的地貌景观。有大量的越冬候鸟由北国南来,至此栖息,鸟类有280余种,水禽达115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白鹤、丹顶鹤、天鹅、金雕、海雕、中华秋沙鸭等50余种。南矶山湖洲一带,被誉为\"百鹤王国\"、\"候鸟乐园\"和\"国际级极为重要的湿地\"。1987年,在南矶山设立了候鸟观察站。 14.南浦园
位于市区沿江大道,滕王阁以南,抚河桥头,面积1公里,辟于1979年,南浦园呈带状,南北走向,此园以绿化为主,中心部位的\"南浦亭\"为南昌一名迹,《豫章记》载称\"桥步门外往来舣舟之地\"。即停泊船之处,建亭之初时为送别休憩之所。唐以后,此处为南浦驿,因《滕王阁京》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的名句,明代诗人将\"南浦飞云\"咏为\"南昌之八景之一\"。 15.京东水上乐园
位于市东郊4公里处,北京路东端的艾溪湖畔,游乐园面积6千余亩,园内绿树成荫,湖水清沏,冬季有候鸟翔集,湖内设有万人天然游泳场和一个较高级
的人工游泳池,池中建有巨型冲水滑梯,其它还有摩托游艇、皮划艇、情侣船、帆船、脚踏船、碰碰船等,湖山有\"京山娱乐城\"。 16.八一公园
位于市区中心东湖之中,东湖中有名迹名花洲,东湖面积约13公顷,湖中有三座小岛,其中两岛于八一公园之中,即百花洲和少年宫所在地。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八一公园清代为贡院,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改称为介石公园,1950年定今名,总面积23.7公顷,陆地面积6.4公顷,园林木繁盛,花团绵簇,公园可分为湖区和陆区,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百花洲、百花桥、冠鳌亭、苏堤、苏圃、水木清、华馆、九四桥、湖心亭,船坞码头等,陆地有文物草坪广场,立有各朝代石人石兽十余尊。该园处于闹市中心,绿荫如盖、湖水荡漾,\"豫章十景\"中的\"东湖月夜\"及\"苏圃春晓\"均在其中。 17.青山湖
位于南昌市北郊。典型牛轭湖,为鄱阳湖平原曲流发展的产物。湖面宽阔,水清鱼肥,绿树绕岸,水禽翔集,为南昌著名的风景湖。其分西南片与东北片两大景区。现已建成游乐园,烟波园,省野生动物室宣教中心,钓鱼俱乐部、竞舟区等。西南隅有工人疗养院。东南角为江西水上运动学校,是全省滑水、皮艇、帆板等水上运动的训练中心。 18.吴城商代遗址
遗址中心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文化堆积分商代中、殷墟早中、商末周初三个时期。清理房墓2座,陶窑2座,灰坑和窑址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完整石器、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文化内涵既受中原文化强烈影响,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出土,为中国考古新发现。 19.閤皂山
位于樟树市区东南18公里处,因其\"形如,色如皂\"而得名,历史上与匡庐、玉笥山齐名,称\"江右三大名山\",列为\"豫章十景\"之一,因葛玄道教灵宝派创立于此而名噪天下,成为道教发源地之一。为武夷山西延支脉,主峰凌云峰海拔807.5米,有山峰99座,绵亘二百余里,仙道遗迹比比皆是,且多有历代名人题
吟,有骆驼峰,太极峰,剑劈石,双鲤石,一天门、二天门、风门、丹井等景点,山上花木葱郁,百药丛生,现有\"大万寿崇真宫\"、紫阳书院两处建筑。 20.紫阳书院
座落于閤皂山骆驼峰南麓,卧云庵旧址与新崇真宫中间,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两度于此讲学,故后人习惯上称其为紫阳书院。又名道教宫,原为砖木结构,现为仿旧混合结构,是灵宝道派\"三教合一\"理论思想供奉三教鼻祖孔丘、释迦牟尼、李耳神像的观宇,院门东侧一八百年银杏,相传为朱熹手植,另有金银桂及四季桂其四株,系元或元以前之物,清刻\"桂苑宫\"石碑一方,字迹流畅,浑厚丰润。
21.人民公园
南昌市福州路中段南侧,省政府大院东侧。解放后新建的公众娱乐性园林。内有亭廊榭、园中园、盆景馆等。园名由朱德题写。为南昌市最大的公园,临近福州路旅游一条街,是南昌市民和游客重要的游览休息场所。 22.滕王阁仿古一条街
位于滕王阁一侧的仿古商业街。主要经营瓷器、茶叶、邮票等旅游商品,与滕王阁形成旅游类型互补,满足游客需求,重要的旅游辅助设施。 23.天宁寺
位于湾县东南面,烟火顶册东麓茶林之中,四周均为丘陵岗地。寺庙周边有鸾岗,三徐祠,三徐墓,征士徐世溥墓,明朝刑部尚书李迁墓。寺门巍峨壮观,四合院的佛殿肃穆曲雅,砖混二层结构,殿宇椽摩栋接,秀丽堂皇,大雄宝殿,帷帐低垂,如来端坐中央,四大天王双脸微下垂,净水观音托净瓶,两旁十八金身罗汉,雕刻精致,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后殿海岛,菩萨148尊,韦驮殿降龙伏虎。东西两殿为禅房尼姑卧室室及客厅、客房。 24.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坐东朝西,临街大门花岗石磨平砌筑而成,两侧银灰色水泥粉刷院墙。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列柜中有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
25.百花洲
位于南昌市内东湖西南岸。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quot;讲武亭\"于南洲,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布政使彭家屏书立\"百花洲\"三字巨碑,后断损。其三面环水,原有三洲,现在实际由湖心东南,西北二洲组成。东南洲深入湖心。有苏翁堤和苏圃等胜迹。西北洲有冠鳌亭,假山及\"百花洲\"大石碑。 26.江西省博物馆
位于滕王阁南侧的新洲上。分为历史、革命、自然三大博物馆。主要收藏有古代陶瓷器、青铜器、字画、古籍文献、江西地方志及各类碑贴等文物近十万件(其中革命文物近两万件)。是江西省最大的集历史、革命、自然为一体的博物馆。
27.脚鱼潭瀑布区
位于梅岭店前山西,朱岭西麓山谷中。瀑布从20多米高的断岩上飞流直下,落入深潭,水花溅出十米之外。其上有响水岩,瀑水如梯跳跃,环境十分幽僻。
28.太平观
位于南昌梅岭店前以西8km,其群山环抱,一水中流,风景秀丽,遍留古迹。有古井、古树,岩洞、峭石、奇树等景观。观中种植著名的千年银杏。 29.梦山
位于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梦山湖畔,南昌市郊30km,原名罕王峰。罕王庙座落峰上,有前后二进殿宇。前殿1986年重建,为仿古砖木结构;后殿是明朝修成的仿木结构石室,用16根石柱支撑,石榫衔结,建筑精巧。梦山耸立梦山湖畔,绿树成荫。青山绿水,盛夏气候凉爽,是一个美丽的旅游风景胜地和避暑山庄,景区有20多个风景点,包括始建于晋朝现仍保持原样的梦山石室和明宁王朱权墓。 30.华林山
位于宜春市奉新县城西南的赤岸乡,华林山方圆五十里,山峰秀拔,绿树浮岚,环境幽静。闻名于世的古学堂华林书院建于此地;山腰有李八百石室,山南有浮云宫,东南有元秀峰。\"八百洞天\"、\"毓秀天然\"、\"九龙剑池\"、\"丫口石尖\"、
\"投龙石洞\"、\"浮云雄狮\"、\"浮云丹井\"、\"万年宫牌坊\"、\"仙坛月佩\"、\"浮云倩影\"构成华林十景。 31.宝峰寺
位于靖安县东北宝峰镇的石门山,距县城20公里,整个寺院建筑布局分东、西、中三部分,有四进,一进山门殿,二进天之殿,三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冲高26米,占地1100平方米,四周回廊,大殿正中龛上塑有3尊13m高的贴金大佛,大殿四周五百罗汉神态各异,省内首屈一指,四进为法堂,法堂后便是马祖舍利塔,寺院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虚怀楼、功德堂、伽兰殿、斋堂、禅堂、云海楼、方丈室、韦驮殿等,寺院内殿宇耸立,禅楼栉比,古柏参天。 32.宋应星纪念馆
位于奉新县城北狮山大道旁,纪念馆座北朝南,四周粉墙环护,内有四栋展厅,依次排列,中间长廊相连,石道衔接,展厅里通过文字、图表、照片、模型和文物陈列,介绍了宋应星生平及《天工开物》的内容,再现了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宋应星《天工开物》各种版本、译本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的专著,为其它地方所罕见。 33.张勋庄园
位于宜春市奉新县县城东南的赤田乡。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有光禄大夫节,资政厅、建武厅、谦云堂家塾、膳食房等,建筑精美。始建于1913年,为辨帅张勋荣归故里后所建。 34.九仙温泉
位于县城西北的澡溪乡,历史上就有记载。传说是九仙女下凡在此洗浴而得名。亦称九仙汤,泉有两股,一温一热,一阴一阳,含硫磺等矿物质,对关节炎及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35.济美牌坊
位于县城西的罗市乡境内,始建于明万历28年(1600年),明朝为表彰华林书院创始人胡仲尧家族而立。牌坊高12.2m,宽4.15m,为平面正方形榫式结构。四角作挑檐状,栏梁及四柱内外雕刻人物、花卉、禽兽和几河穿花图案,千姿百态,江南稀有。 36.大万寿崇真宫
位于閤皂山东峰南麓,前对凌云峰,后倚东西二山,前身为葛玄入山时所结卧云庵,葛玄\"仙蜕\"后改名\"灵仙馆\",现存大万寿崇真宫由正殿、厢房和宫院组成,正殿坐北朝南,歇山顶,彩壁飞檐,拼条花窗,殿内供有葛玄、张道陵、许逊三人塑像,殿门有楹联曰:\"皂岭访灵踪,宝相应严丹灶冷,清江流惠泽,渊源久远药都\"。 37.洪洲窑遗址
位于丰城市东12公里的罗湖一带,1979年,由罗湖寺前山上两座旧窑基开始首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碗、钵、罐等青绿、酱褐色轴的青瓷器,共2917件,从造型、釉色、窑址规模诸方面综合研究,证明此窑址正是唐代六大青花瓷窑之一的洪洲窑旧址。 38.圣水堂
位于安义县峤岭乡杏村东北,在以宗教文化为主的省级森林公园-圣水堂景区内。在海拔404.9米的山顶,古称\"天池\",一年四季不干,雨季水位不涨,大旱水位不降。古时大旱之年人们来此祭天求雨。池旁建有大雄宝殿一座,藏有慈禧太后手书\"龙安诏佑\"绵绸,池塘边立有清朝江西巡抚刘坤一和两江总督曾国藩联名奏章石刻碑文等珍贵历史文物。 39.溪霞风景区
位于江西省新建县溪霞镇梅岭东麓,距南昌市区20公里。风景区内可供游览的面积30平方公里,有40多个景点,中心部位是溪霞水库,为南昌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在水库周围,遍布奇石岩洞,人称龙王的\"西海行宫怪石群\",有海豚戏月、石蛙唤子、仙桃石等20多尊惟妙惟肖的象形巨石,还有鸳鸯洞、霞光洞、太子洞等岩洞。石洞连绵不断,深不可测,洞中藏洞,洞室相连,清泉潺潺,别有洞天。水库上游的黄龙帘瀑布,从峭壁悬崖上直冲而下,注入深潭。风景区内的佛教文化亦很发达,有佛禅寺、仙姑庵、养神斋等。东港流域千亩花果山,景色迷人,有桃、梨、桔、李、枣等品种。这里春季桃红梨白,遍野鲜花,夏秋季沉甸甸的果实压满枝头,是名符其实的\"花果园
在阡陌纵横的长江中游,辽阔坦荡的鄱阳湖盆地中央,矗立着一座景色绮丽的天然乐园,这就是素以“奇、秀、雄、险”而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庐山,她那巍巍的山体、飞湍的瀑泉,扑朔的云雾、灵秀的山城、冰川的神韵、别墅的风采、宗教的神秘、秀丽的自然风光给多少中外游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座深邃悠久
的历史文化名山留下大禹治水的遗迹,文人墨客的吟咏,游僧名士的探访,诗文游记的传颂,西式别墅的音符,铸就了其沉淀的“历史灵魂”。据地史书记载,庐山曾有敷浅原、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称谓,又有匡庐、匡山、康山等别称。匡庐何来?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匡俗的人,携兄弟七人寓隐庐山,结庐修道,后得道成仙。周威烈王慕其才学,派使者去请他们回朝为官,只见到残存的茅庐,唯庐独存,故得名“匡庐”。宋朝时,因避宁太祖赵匡胤的名字,将“匡山”更名为“康山”。庐山名称,正式见于司马迁《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他记载了庐山这个名称,但没有作更多的说明,可见在那时庐山已是一座闻名于天下的名山了。
庐山集历史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宗教名山为一体,它作为一座历史名山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很多文人墨客在庐山留下了耳熟能详的诗篇。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百旋,冷眼向阳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陶花园里可耕田”。他们道出了庐山自然美的真谛。
匡庐奇秀甲天下,灵山多秀色,庐山瞬息变幻的庐山云雾,云海、瀑布云……被称为庐山一绝。三叠泉瀑布一直是令多少游客向往的地方。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文化是庐山的灵魂所在。 庐山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以世界文化景观的殊荣被收录世界遗产名录当中。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给予了高度面准确的评价,认为“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2004年3月庐山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在地貌学上称为“地垒式断块山”,1921年李四光来庐山考察曾断言庐山是中国东部第四季冰川遗址最典型、最完整的山体。
庐山作为政治名山,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于1895年11月29日,由九江道台与英国驻防九江领事签订了《牯牛岭案十二条》,“租借“庐山牯牛岭的长冲谷999年,每年租金12000文银。强租长冲土以后,李德立等人又组成牯岭公司,将长冲土地划号出售。自开发以后,相继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兴建别墅1000余栋,庐山别墅群可谓是庐山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如今的牯岭山城,以牯牛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峰峦葱茏,溪流潺潺。飞湍的瀑泉,扑朔的云雾、灵秀的山城、冰川的神韵、西式别墅的华章……无一不是中华民乃至整个人类生命的古今交汇,精神凝聚,文化升华的展现。它将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集于一身。在游人的眼中,文人墨客的笔端,日益苏醒、灵动、闪光、丰满……构成一幅幅动人画卷。从1927年开始,每至夏季,南京国民政府的党、政、军要员们纷纷来山避暑。林森、汪精卫、宋子文等政府要员在山上都有自己的别墅。蒋介石把庐山作为“夏都”期间留下了一连串的政治足迹。在“美庐”别墅召开了十一次重要会议,史称“庐山会议”。会议涉及到外交、财政、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1937年7月17日发表“庐山宣言”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庐山。他在庐山开设军官训练团主要是训练民国军队上样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级军官,但也有少数高级军官参加受训……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了三次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1959年夏天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庐山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与会者心情轻松,会议气氛活跃,有“神仙会”这说;8月2日至9月16日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从纠“左“到反右,气氛异常紧张,彭德怀因上“万言书”成为“悲剧”的主角。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二次“庐山会议”于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在庐山召开。会议名称为“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始终以“整顿、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为主导思想,讨论并通过《高教六十条》、《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等从1962年开始,中国经济步入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全面发展时期。1970年召开第三次“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会议原议题是讨论修改宪法,审定国民经济计划,加强战备等问题。但林彪命陈伯达、吴法宪鼓吹所谓“天才论”,要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很快识破了这是林彪集团进行篡党夺权的一个阴谋。他在8月31日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明确否定了设立国家主席的提议,林彪及其同伙精心策划的夺权阴谋宣告破产。
这些都足以说明庐山不愧是现代史政治活动的平台,也不愧是“政治山”的称号。
作为宗教名山庐山一山集“六教”,有佛教、道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公元384年,东晋著名高僧慧远将“净土宗”传入庐山、陆修静将道教传入庐山,自李德立进入庐山以后,基督教等教派纷纷上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庐山的历史、文化由于积淀丰厚,各种文化现象交织,像云雾那样变幻莫测,呈现出许多奇特的景象,给庐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出发吧!让我们利用这次旅游的机会,亲自融入到美丽的庐山中吧!感受这样一个中西交融的自然、淳朴、充满欧洲风情的山城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樟树市参观游览。在此我就把樟树市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樟树市古为江西四大名镇,境内山水风光秀丽,道教文化神奇,古代文明厚重,药业文化瑰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旅游宝地。国家级森林公园——阁皂山,峰峦叠嶂、泉岩奇特、古木参天,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时与鹰潭龙虎山、南京茅山并称全国道教三大传箓圣地,以“道灵、药灵、山水空灵”声名远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距今4500年,城垣宏大、造型奇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吴城商代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1800多年药都药业相继、千锤百炼,还孕育了独具魅力的药市、药苑等药文化景观。
接下来我会向大家一一介绍我们樟树悠久的历史、丰饶的物产、美丽的风光,希望大家也会象我一样深深地爱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大量涌现的生动写照。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