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2023-04-24 来源:星星旅游


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摘 要: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骨料的级配,控制好混凝土的和易性,计算出首批混凝土用量,控制好导管的提升速度。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 拌和 灌注 提升速度

前言:

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关键环节,但往往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断桩、堵管、夹层、蜂窝等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运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显得极为重要。

**高速公路第**合同段地处山区,有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2座,互通匝道桥3座,桩基数量较多,任务量较大,其中有部分桩基位置在较高的陡坡处,施工难度较大,无法采用钻机施工,只有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施工。人工挖孔桩成孔后,由于下雨和基坑的渗漏,孔内水深约10m,灌注混凝土是一大难题,如采用干灌法施工,必须先将孔内水全部排出,工人下到孔内进行分层振捣混凝土,施工速度较慢,又无法保证桩基的完整性。我项目经研究决定,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实践证明,此种方法灌注混凝土速度较快,既能保证桩基的完整性,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将主要介绍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几个施工要点:

1 水下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控制

1.1 混凝土的原材料

首先控制好混凝土的级配,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30,骨料选用碎石,其粗骨料的粒径分别为16~31.5mm、10~20mm,细骨料的粒径为5~10mm,碎石含泥量小于1%,细集料选用中砂,砂含泥量小于5%,水泥牌号为425#。混凝土的配合比经实验室验证后是水泥:砂: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减水剂:水=398:817:200:399:399:3.18:187。

1.2 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和搅拌时间

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碎石、砂、减水剂倒入料斗后,先开动搅拌机并加入30%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使水泥将骨料充分的包裹,最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90s内,使混凝土得到充分搅拌,保证水泥进行正常的水化过程。

1.3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本工程桩基灌注经过现场施工后,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5~6h为最佳状态,可以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浇注效果。

1.4 混凝土的坍落度

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mm之间,混凝土灌注距桩顶约5m处时,坍落度控制在160~170mm,以确保桩顶浮浆不过高。

1.5 混凝土的和易性

本工程的混凝土合理选用粗细料的颗粒级配,使粗细骨料本身成为稳定的骨架,确保

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适宜的水泥细度、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对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是非常有效的。施工中如遇到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调整方法:

1.5.1 当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粘聚性和保水性合适,可以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和水用量,相应减少砂、石用量,砂率不变。

1.5.2 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粘聚性和保水性合适,可以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和水用量,相应增加砂、石用量,砂率不变。

1.5.3 当坍落度合适,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可以增加砂率,保持砂、石总量不变,提高砂用量,减少石子用量。

1.5.4 当砂浆过多引起坍落度过大,可以减少砂率,保持砂、石总量不变,减少砂用量,增加石子用量。

2 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孔底是否有沉渣,如有应尽快清除,否则会直接影响桩基质量。

2.1 导管

导管选用壁厚5mm,直径30cm的无缝钢管,分节加工,每节长度以2.5~4m,还需加工0.5m、1m、1.5m长各一节作为高度调节。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应对其规格、外观质量和拼缝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还需做拼接、过球、承压及水密性试验。

2.2 首批混凝土灌注

经过计算,我标段最大桩径为2.5m,按1.1的扩孔系数,计算首批8m3混凝土上升高度大约是1.3m,导管底部悬空30cm,那么导管埋深为1m,满足规范要求。小于2.5m桩基灌注混凝土施工,首批混凝土上升高度相应加大,均能满足导管埋深要求。因此,确定首批混凝土用量为8m3。

2.2.1 安装导管前,仔细计算导管总长度,合理组合导管,调节管放在顶部,防止后续混凝土灌注不下料时,导管埋深又不多,可以及时拆除调节导管,使混凝土正常下料,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控制在30cm左右,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首批混凝土的灌注。

2.2.2 施工时,首先用混凝土运输车装8m3混凝土运至孔口附近,将运输车的出料口与料斗连接,料斗容积大约2m3,首先将料斗内放满混凝土,当首批混凝土灌注开始时,使运输车内的混凝土与料斗内混凝土保持连续性。当混凝土运输车不能够到达孔口附近时,可用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输送至料斗内,确保首批混凝土的连续性。实践证明,首批混凝土浇筑后,均可以满足底部导管埋设深度的要求。

2.2.3 首批混凝土顺利灌入孔底后,立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确保符合要求后即可正常灌注。

2.3 后续混凝土的灌注

后续混凝土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料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料斗中加入混凝土,牵动导管的作用如下:

2.3.1 有利于后续混凝土的顺利下落,否则混凝土在导管中存留时间稍长,其流动性能变差,与导管间磨擦阻力随之增强,造成水泥浆缓缓流坠,而骨料都滞留在导管中,使混凝土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灌注混凝土下落困难,导致断桩,同时,由于粗骨料间有大量空隙,后续混凝土加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有时还会形成蜂窝状混凝土,严重影响成桩质量。

2.3.2 牵动导管增强混凝土向周边扩散,加强桩身与周边护壁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2.4 顶部混凝土的灌注

在混凝土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混凝土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高料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当浇注完毕后,顶部3m混凝土需要振捣密实,以保证质量。

2.5 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同时,缓慢地、均匀的提升导管,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使管内混凝土不因提升速度过快而产生气层。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每灌注4m3左右测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这对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记录好提升次数以及每次提升高度,计算好导管埋深,杜绝因提升不当导致断桩,灌注过程中要做好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同时,加快浇注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滞留时间,浇注过程中要经常牵动导管,使混凝土散开,充分与护壁和钢筋笼接触,有效结合,加强结合力。

3 总结

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需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控制好提升速度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各个工序要有统一安排、指挥,保证浇注的质量。目前,我项目采用此种方法施工的桩基,经过检测,结果均为Ⅰ类桩。经过实际验证,人工挖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不仅节省了人力,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