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2020-04-30 来源:星星旅游
【历史】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莱特兄弟。

(2)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1)问的答案是:莱特兄弟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故第(2)问的答案是: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3)根据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的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 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第二小问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归纳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可归纳出世界贸易额增长;根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可归纳出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根据材料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可归纳出生态危机;根据“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可归纳出经济危机。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4.赏析名人名言,对话名家名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材料二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此名言出自谁之口?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3)这是谁的呼喊?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通过探究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向这些文学艺术大师学习哪些精神? 【答案】(1)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 (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名言,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提出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2)南京材料二“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名言。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推动了物理学的革命,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3)根据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贝多芬的名言,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三交响曲(或《英雄交响曲》)。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的精神。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 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6.材料论述题

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

(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1: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观点2: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3: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或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科技的中心)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其后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美国人福特利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些发明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又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因此美德用科技改变了世界。 综上所述,美、德是第二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例如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辟了交通领域的新纪元。

(2)我提炼的观点是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对此,他做了记载并中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言之有理即可)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

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可知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即可回答。解答第三问主要抓住题眼“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影响: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3)态度:歌颂。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的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领域变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交通领域变革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环境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人们开始不重视环境问题,后来通过改善城市设施等改善环境问题。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好啊!英雄来了!”可见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是赞扬、歌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凸显了人的价值或力量。

9.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

(1)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18世纪中期的工厂与中世纪的手工工场有何不同?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展示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动力机器的应用?

材料三: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四:工业革命大量使用煤炭,由于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措施,煤燃烧时释放出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使得天空、建筑物等都变成了一片黝黑。一批与化学工业密

切相关的工厂,将工业污水和废弃物排入河中,造成河水黝黑、发臭,令人作呕。钢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森林大肆砍伐,使得大片森林不复存在。

——摘编自《环球时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蒸汽机;采用大机器生产 (2)发电机;内燃机

(3)火车、轮船、汽车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条件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极大的推动了工厂的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18世纪中期,采用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的主要生产手段,与中世纪的手工工场不同。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图一中展示的发明是电灯,它的动力机器是发电机,图二展示的汽车,是卡尔.本茨的发明,它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

(3)根据材料三“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火车、轮船、汽车等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工具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

(4)综合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图片信息, “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结合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总结材料的能力,同时思考科技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就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从此开始了电力带动机器,使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其中10.5万公里在欧洲,9.3万公里在

美洲,余下仅1.2万公里,基本上在亚洲。到1913年世界铁路线已经达110.2万公里,超过1870年时的5倍。

材料三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从445亿法郎増至1924亿法郎先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各国的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

——以上材料均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 讲座》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2)据材料二、三,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和问题,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答案】(1)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2)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3)科技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电力成为补充并逐渐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等关键信息可知,电动机的发明使得电力逐渐被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根据材料二数据,1913年铁路的公里数超过1870年的5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铁路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再根据材料三中“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多”“20世纪初出现多极化的新格局”可判断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3)根据前两问设问及答案,可判断出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进步,即可得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创新。 【点睛】

注意分析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