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在王朝初期保留了很多的民族特色,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汉文化元素。
一、姓氏追究与发展
女真部落起源于东北白山黑水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范围。爱新觉罗的觉罗是女真部落的一个姓氏,意思为“远方”,而爱新翻译为汉语就是“金”的意思,金是努尔哈赤起兵后建立的政权称号,以国姓冠在姓之前,算是将这个姓氏提高了一个崇高的地位。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登基称大汗后,他仿效汉文化改革了女真族的很多文化习俗,比如将族名从女真改为满洲、国号从“金”变成“清”,还有一个举措是将“爱新觉罗”定为国姓,只适用于皇室内部使用。
这样以来非皇族成员不能再使用单独的“觉罗”作姓氏,他们便就地取材在觉罗前加上其他此语以示区分,最多的是加上自己族群所居住的地名,这样就出现西林觉罗、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等很多不同的觉罗姓氏,前面的伊尔根、西林等都是地方名称。就像汉族的桐城张氏、常熟翁氏一样。除了觉罗姓,其他的女真姓氏也是大致仿效,例如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辉发那拉氏等,那拉是姓氏,叶赫、乌拉是地名。在不断的发展使用中,地名加单纯姓氏的组合姓氏被广泛使用,成为新的姓氏。
此后“爱新觉罗”作为国姓被使用了二百多年。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国内\"排满\"情绪高涨,有些皇族被迫改了姓氏,最常见的是改为“金”,如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弟弟溥任将名字改为“金友之”。直
到现代以来,国家发扬民族平等的思想,有不少的皇族后裔重新改回原来的“爱新觉罗”姓氏。
二、近支与远支区别
这时候的皇族人数相对较少,但为了区分近支和远支,在爱新觉罗内部又进行了“宗室”和“觉罗”的区分。从追尊的努尔哈赤祖父景祖翼皇帝觉昌安后代进行区分,觉昌安有六子,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及子孙后裔为大宗,这是近支,称为“宗室”;其余五子及后裔子孙为小宗,这是远支,称为“觉罗”。这个区别没有改变“爱新觉罗”的国姓,只是在远近称呼上有所区别。“宗室”后裔腰间系黄带子,“觉罗”后裔腰间系红带子,从带子的颜色也是区分远近支系的一个标志。而且这个带子的颜色不能随便使用,如“觉罗”系黄带子属于僭越,要追究责任的。
当然由平民贵族赏赐红带子或黄带子、红带子升格为黄带子是不可能的,但假如出现很严重的错误,皇帝将黄带子降为红带子是有可能的。雍正皇帝就将自己的政敌允禩允禟削除宗籍,并降为红带子,还勒令将其改为“阿奇那”、“塞斯黑”的称谓。这个举措是把这两人从康熙儿子的名分抹掉,成为远支。之后的乾隆不愿将恩怨延续,于是重新将二人重新恢复黄带子,恢复名字以康熙儿子身份重新编入宗牒。
皇族姓氏是历代王朝都尊崇倍至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清朝的“爱新觉罗”皇族姓氏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不过随着清王朝灭亡这个姓氏也随之成为诸多姓氏中,和其他姓氏平等的一个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