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2. 2006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6.34%。
3.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什么?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即“平等·参与·共享”。
4.什么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
5.我国残疾人事业包括哪些工作领域?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维权、政策理论研究和残疾预防等。
6.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现代文明社会残
疾人观为基本内容。人道主义,就是讲人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人人怀有一份爱心,尊老爱幼,扶弱济困,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体系。
7.为什么要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
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环境的障碍,解决残疾人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行动。目前,我国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和无障碍环境等。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是为了减少和消除由于社会补偿条件不足而给残疾人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8.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为掌握新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的性质、职能是什么?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是:经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残疾人联合会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10.残疾人联合会的宗旨是什么?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11.什么是康复和康复工作?
康复是使康复对象“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良好的状态”等。
康复工作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康复对象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在工作实践中,康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康复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狭义的康复仅指医学康复。
12.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坚持社会化工作方
式,以社区为工作平台,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基本原则:⑴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⑵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⑶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⑷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13.什么是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指有康复需求的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各类残疾人有条件、有能力接受基本的康复服务,实现功能上的改善和能力上的提高。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
14.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的一种致残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植入透明晶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因此,白内障是一种可治疗性疾病。
15.听力语言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和康复原则是什么?
听力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听觉器官或听觉系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听力下降,造成语言的听取障碍和言语的发育障碍。造成听力语言残疾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药物中毒、外伤、遗传性疾病、小儿孤独症、肿瘤、爆震等。
听力语言残疾康复的原则:明确诊断、找出病因,配带适当的助
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16.为什么说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农村和边远地区。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发病晚期病人颜面何四肢外观出现严重畸变。目前,采用科学的联合化治疗方案,多菌型麻风只需两年、少菌型麻风只需半年即可完全治愈。麻风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可完全消除传染性。所以,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的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
17.什么是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心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什么是残疾人教育?什么是特殊教育?
残疾人教育是以残疾人为对象,根据其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法或特殊教育方式施行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实施的教育,需要采用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包括盲聋及智障、学习障碍、情感障碍、多重障碍、品德不
良儿童、超常儿童等;狭义则指对有生理或心理发展缺陷者的教育。
19.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是什么?什么是随班就读?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
随班就读是我国教育界专用名词,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
20.什么是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1.为什么说劳动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对于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推动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22.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方针是什么?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集中就业,是指由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等,
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岗位,集中招用、聘用残疾人就业。分散就业,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一定比例,相对分散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和参加农村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生产劳动。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都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
23.什么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单位职工人数的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24.什么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对差额部分按照一定标准缴纳的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专项政府性基金。
25.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有哪些?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26.什么叫下岗和失业?
下岗是指职工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客观原因,在企业内无工作岗位三个月以上,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
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一定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没有就业。
27.什么是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指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与训练活动,是劳动就业工作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与工作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的种类包括:就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28.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是我国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9.残疾人扶贫的目标和方针是什么?
目标:尽快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继续巩固已有的扶贫成果,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基本方针:⑴坚持以政府为主导;⑵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⑶坚持扶贫开发到户到人;⑷鼓励残疾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0.什么是社会保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
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 31.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加强维权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加强维权工作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迫切需求。 第三,加强维权工作是各级残联的责任。
第四,加强维权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①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②发展残疾人事业;③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33.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
34.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有需要群体的重要措施,直接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35.我国无障碍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无障碍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尚不够完善;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只有少数城市相对系统地展开了无障碍建设,大部分城市的道
路、公共设施、居住小区、公共交通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建设施还存在不规范、不系统、不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的问题;信息交流无障碍较为薄弱,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总的来看,我国无障碍建设、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应有的功能和形象尚存在较大差距,与广大残疾人和所需人群的现实需求还不适应。 36.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无障碍建设?
⑴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无障碍建设的良好氛围;⑵健全无障碍建设的协调机构和法规;⑶加强有关规范的推广执行,提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和能力;⑷对新建设施强制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⑸加大交通无障碍建设力度;⑹加强对已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管理;⑺推进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⑻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⑼推进无障碍建设进城乡社区、家庭;⑽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
37.宣传工作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残疾人事业工作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宣传、动员社会,提高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倡导建立和谐、有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通过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才能加大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与残疾人需求密切相关领域的工作力度,唤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助残各项活动,推
动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8.全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
爱耳日:3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
39.什么是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致残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控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 40.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大方面:即遗传和发育、外伤和疾病、环境和行为。三者互相交叉作用,造成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或称获得性残疾。先天性残疾包括:精神发育迟缓、躯体遗传性缺陷、非遗传性发育缺陷;后天性残疾包括:传染性疾病致残,非传染性疾病致残(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等),创伤、伤害致残(交通事故、工伤、其他意外伤害)以及其他原因致残。从残疾预防工作的具体实践出发,许多情况下将导致残疾的原因分为遗传、药物、疾病、中毒、事故、意外伤害和有害环境等若干方面。
41.残疾人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条件?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跨领域、多学科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社会性较强的特点。残疾人工作者除了要符合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德才兼备,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⑴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积极宣传践行人道主义思想,热爱
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⑵具有奉献和拼搏精神,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密切联系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⑶具备一专多能的才干和一定的专业化素质,擅长社会工作,能熟练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⑷具有“团结、务实、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
42.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是什么?意义?
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适应新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工作者队伍的必要举措。这对于残疾人工作者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和践行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行为,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有何效用?
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残疾人证由中国残联统一制发,套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章,地方残联负责发放和管理。
44.为什么要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经常的、切实有效的帮助,既能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也有助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全社会传播和发扬光大,
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这既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45.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宗旨和目标是什么? 宗旨: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目标: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