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2020-10-15 来源:星星旅游
word 八年级下古诗鉴赏篇目、题目及答案

鹿柴(王维) 江南春(杜牧)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次北固山下(王湾) 咏柳(贺知章) 山行(杜牧) 过香积寺(王维) 夜雨寄北(李商隐) 将进酒(李白) 泊秦淮(杜牧)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

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全诗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幅画面,请用三字句概括这两幅画面.

“春”、“绿”、“雨”

2有人认为首句“千里”一词用得不妥,千里之声无人能听到,千里之景无人能见,应改为“十里”才妥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草木花鸟.

1 / 4

word

2请你展开想象,描述“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诗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凄凉(悲凉) .

2诗的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 衬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大景,极富神韵.从全诗看,作者通过描写日落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所表达的图景,并分析此句所流露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用“碧玉”比喻 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以“绿丝绦”比喻随风飘拂的柳枝 ;以“剪刀”比喻春风.

2 / 4

word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通过早春的风和柳,把早春的气息生动传神地传达给我们.请你结 合这首诗说说早春的两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第二句中的“生”和第三句中的“晚”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君“问”问的是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

问诗人何时回来。回答是遥遥无期。

2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景物,雨纷纷的样子,体现心中愁绪入于水一般越积越多。 后者是时间,通过雨夜体现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情景交融。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诗题“过香积寺”中的“过”意思是什么?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诗题《过香积寺》,是访问,探望香积寺。既是去访香积寺,却有着一“不知”,表现了诗人

3 / 4

word 寄情山水的情趣。正因“不知”,所以要去寻找,行不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下。诗人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

2颈联两句都采用倒装句,除考虑押韵外,其他还有什么作用? “日色冷青松”中的“冷”有人认为不妥,你认为呢?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