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下期中第三单元文言文对比复习卷(含答案)

2022-05-03 来源:星星旅游
 八年级语文期中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卷

一、《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

1

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⑪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2

(1)便要还家( ) (2)无论魏晋( ) ...

(3)并衣草叶( ) (4)僧具言之(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 / 汝乃何人 B.寻病终 / 遂寻洞入 ....

C.皆出酒食 / 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 / 悉逐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5.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

3

(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答:

二、《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

4

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5分)

①隔篁竹: ( )②斗折蛇行: ( ) ③从两家僮: ( ) ....

④小树长尺许: ( )⑤比晓: ( ) ..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8.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5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9.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三、《核舟记》对比阅读。

四、【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五、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6

六、【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七、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八、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九、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十、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

十一、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 ..

十二、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三、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7

3.下列加方框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

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哀转久绝(《三峡》) ..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D.尝贻余核舟一。 七八岁时,尝背塾师 ..

4. 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 ”一词来概括。

5.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四、《核舟记》对比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8

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解释下面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9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3.【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同样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逼真的?

参考答案:

一、《桃花源记》1.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1处1分,共2分)

2.(1)通“邀”,邀请。(2)不要说,更不必说。(3)穿(衣)(4)详细(每个1分,共4分)

3.D(2分)

4.(1)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啊。”(2分)

(2)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2分)

5.(1)前者是“避秦时乱”,后者是“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2分)

(2)①都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②里面住着一群为避难而来的人;③无意间被外人发现;

10

④结果是再寻而不得,极为神秘。(至少答出两点,2分)

二、《小石潭记》6.(5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左右(表示约数);⑤等到。

7.(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

8.(3分)D.

9.(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

11

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三《黄履庄传》参考译文:

黄家的孩子履庄从小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读私塾时,他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

黄履装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给记载下来.我记得他做过一个小车有一个轮子,长三尺多.可以坐下一个人.拉就能走,可以用手控制,可以去任何地方,一天行八十里路.做一个木狗,放在门旁,可以进屋触动机关就叫.叫的非常像,独一无二.聪明的人都听不出来是真的是假的.做木鸟,放在笼中,能飞能跳,能唱歌.做水器,水能上下能像线,高五尺多.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记下来能上下能像线,高五尺多.这些都非常奇妙,我不能全不记下来.

1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

2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3D

12

4奇巧;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5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四《核舟记》

1、① 类似,像② 通“屈”,弯曲③ 善于,擅长④ 早晨

2.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3.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