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1 太公钓鱼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设圈套的人对于自己的成功无所谓﹐而受骗者却自己送上门。例﹔他摆车库摊头主要是为了消遣﹐至于能作成多少买卖﹐那是太公钓鱼了。】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于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中国成语故事2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他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他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他:“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
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他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认识事物。
中国成语故事3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中国成语故事4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中国成语故事5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月氏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远的地方,没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因此,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中国成语故事6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中国成语故事7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
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 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红楼梦: 安分守己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叫安分守己。 抱诚守真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平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平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其实说千道万,聪明的为人处世法,就是真诚;只要真诚,就一定打动人。
真诚是自己的发自内心,和对他人的设身处地,又有谁不会被打动呢? 不偏不倚
凤姐病了,探春管家,要搞点改革,凤姐的丫鬟平儿处境尴尬,因为反对得罪探春,赞成开罪凤姐。
最后宝钗这样夸她:“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说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话回奉。”
人生中总会遇到两难的处境,这时一旦立场鲜明一点,必会开罪其中一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偏不倚,两边不得罪。 避实就虚
赵姨娘为其兄弟送殡,其小丫头没衣裳,因为去的是脏地方,赵姨娘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于是向雪雁借衣。
雪雁是这样拒绝的:“我的衣服都是林姑娘叫紫娟姐姐收着,去取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请示紫娟姐姐,还要告诉林姑娘,我自己倒不怕麻烦,但是一来林姑娘卧病在床不敢以这些小事打扰,二来更担心来来回回反而耽误了您的事情!” 生活中,懂得拒绝是一件很重要的素质,该拒绝时就拒绝。
雪雁避实就虚的做法就非常得当——我不是不帮你办,而是这事儿很复杂有难度,我倒没什么,但怕耽误您事儿。 西游记: 安心定志
《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玉帝准备派天兵天将去收服孙悟空,但太白金星却提议召孙悟空上界,授他一个小官职。玉帝觉得方法不错,便派太白金星带悟空到天界来。
太白金星到了花果山,悟空一听非常高兴,二人便上天拜见玉帝,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可过了半个月,悟空发现这弼马温是天界最小的官,一气之下,打出御马监,一路杀回了花果山。
悟空回到花果山,自封当个“齐天大圣”。玉帝知道后命令天兵天将捉拿悟空。大战几回合都败给孙悟空,只能回去向玉帝复命。这时,太白金星又出了个主意,不如就封他个齐天大圣,将他留在天上。
玉帝准了太白金星的提议,悟空又一次来到了天上,玉帝命人在蟠桃园附近为他修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希望这猴儿能“安心定志,再无胡为”,孙悟空果然很满意,府内吃喝玩乐,自由自在。 大闹天宫
自从孙悟空大闹水晶宫,拿走了金箍棒,可就气坏了四个龙王了。 东海龙王马上就到天上的玉皇大帝那儿把孙悟空给告下来了。玉皇大帝他是天上的皇帝,他立刻就想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这时候有个太白金星可就对玉皇大帝说了:“慢着,看来这个猴子神通广大呀,要想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不如,下一道命令,把它骗上天来,给它一个小官做做,他也就老实了。要是到了天上,他再胡闹,那咱们也不怕,随时都可以把它抓住,您看是不是这样做好呢?”
玉皇大帝想了想:“嗯,也好,那就这么办吧,你去把那个猴子骗到天上来吧!”“是”这个太白金星立刻驾着云就找孙悟空去了,见了孙悟空这么一说,孙悟空一听:\"怎么着?玉皇大帝要请我上天上做官儿?哈,这个好啊!“孙悟空高兴了。他把那金箍棒往耳朵眼里头一藏。变小了能搁在里头去。他就跟猴子们说了:“哎,你们听着,我老孙要上天上做官去了,你们好好看着咱们这个水帘洞。”说着他就跟着这个太白金星上天了。
到了玉皇大帝的面前,孙悟空也不跪也不磕头。玉皇大帝可不高兴了。“你就是孙悟空吗?”“不错,老孙就是,你要给我个什么官做啊?”“你啊,你就到我的御马监,去当个弼马温吧!”“好嘞。“”这个孙悟空啊,立刻就到了御马监,进了弼马温的官院,就开始管理养马。
有这么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一块儿喝酒,他忽然放下了酒杯,他问:“哎,我说,我这个弼马温,这个官儿是多么大的官啊?是个大官吗?哎,你们怎么不说话?这个弼马温到底有多大?”
“好,我来告诉你吧,这个弼马温呢,是芝麻那么大的官,是最小最小的官啦,你把这个马养肥了,嗨嗨,没事,要是养瘦了,咳,不罚你才怪呢?” “啊?孙悟空一听就火了,好啊,闹了半天,请我老孙上天,敢情叫我当个芝麻粒儿这么大的小官啊。哼,我老孙不干了,不干了。”说着孙悟空,踢翻了桌子,“稀拉哗啦”全砸了,他拿出金箍棒,打出了御马街,跑出了南天门,他回花果山了。
这时候,猴子们正在水帘洞外边练舞呢。孙悟空大喊了一声:“小的们,我老孙回来啦。”小猴子们可高兴了:“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这猴子们赶紧把孙悟空给围上了。接到洞里头就问:“大王,大王,您在天上做了个什么大官啊?”
“别提了,那玉皇老儿叫我做什么弼马温,给他养马,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大家正说着话呢,有个猴子来报告。“大王,门外头有个独角大王要见您。” “独角大王,叫他进来。\" “是!”
独角大王进了门儿朝着孙悟空磕头就拜:“大王,我听说你回来了,我送了你一件黄袍,请您收下吧!”孙悟空听了可高兴,穿上了黄袍。 独角大王就问:“请问大王,你在天上做的是什么官啊?”
“咳,别提了。”孙悟空就把当弼马温的事儿一说。这个独角大王想了想:“嗯,您回来的好,就在山上当个齐天大圣吧!” “什么?齐天大圣?”
“是啊,跟天上的玉皇大帝一样看齐啊。”
孙悟空把头这么一摇晃:“好啊,我老孙就来个齐天大圣当当吧!”立刻就吩咐猴子们做一面大旗,上面绣着“齐天大圣”。就在水帘洞外边竖起来一根大旗杆,把这个大旗一挂,顺着这个风“噗噜噗噜”这么一刮,呵,威风极了。 有一句话说呀“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事儿叫玉皇大帝知道了,先是听说孙悟空跑了,不愿意当弼马温了,跑了就跑了吧!一听说他挂了齐天大圣的旗子了,他可恼了。立刻命令托塔李天王领着讹吒三太子和许多的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
这个李天王啊,他们到了花果山先派了巨灵神去挑战。孙悟空就带着猴兵猴将们在那等着。这个巨灵神举起了大斧子,朝着孙悟空“咔咔”就是一斧子。孙悟空不慌不忙拿金箍棒往上一迎,就听见“当啷”一声,巨灵神的斧子把儿啊就成两截了。
巨灵神吓得撒腿就跑,哪吒三太子一看巨灵神叫孙悟空给打跑回来了,心里头很不服气,他拿着宝剑就赶上前来:“猴头,吃我一剑。”孙悟空一瞧啊,他呵呵呵地笑了。
“我说,你是谁家的小娃娃呀?”
“什么?小娃娃,猴头,你听着,我是李天王的三儿子,哪吒三太子,今天特来拿你。”
“算了吧,我要不是看你是个娃娃,我这一棒就要了你的命,快回去,告诉玉皇大帝,叫他封我为齐天大圣。要不然,我就打上凌霄宝殿,叫他这个玉皇大帝做不成。”
哪吒三太子一听气坏了,拿着宝剑就砍孙悟空。孙悟空还是不慌不忙举起金箍鲁棒,“哎”就这么一下,把哪吒的胳膊都震麻了。哪吒心说:“哎呀,这个猴头真不简单,真厉害呀。”就赶紧叫了一声“变”。嗨,这个哪吒呀,变成了一个三个脑袋六个胳膊的大怪人。拿着斩妖剑、砍妖刀啊,捆妖锁,降妖杵,好家伙,好几样兵器。来打这个孙悟空。
孙悟空一看:“好啊,你这个小娃娃会变,我也变变叫你瞧瞧。”孙悟空说了一声变。也变成了三个脑袋六只胳膊的大怪物了。这六只手拿着三根金箍棒就和这个哪吒变得那个大怪物打起来了。
好家伙,这场战斗可真叫厉害,直打的天昏地暗,是地动山摇。两个人正大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孙悟空手疾眼快,从身上拔下来一根猴毛,“噗”吹了一口气,小声说了一声“变”,那根猴毛变成了一个假孙悟空。假孙悟空拿着一根金箍棒就跟哪吒打。孙悟空的真身子转到哪吒身后对准哪吒“啪”地就是一棒,哪吒没来得及躲,一下就打在他左胳膊上,疼的他撒腿就跑。
见了李天王就说:“哎呀,爸爸,那个猴头太厉害了,孩儿打不过他。”“嗯,这个猴子这么厉害,那咱们回去报告玉皇大帝再想办法吧!”说着他们架着云就回了天宫了。
玉皇大帝听了李天王的报告气的浑身哆嗦呀:“哎呀,这个猴子这么厉害?如何是好呢?怎么办呢?”那些个文官武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办法。 这时候那个太白金星又跟玉皇大帝说了:“那个猴头本事这么大,恐怕咱们难以打胜他呀,我看嘛,不如,还是把他叫到天上来,就答应他让他当齐天大圣,给他这么个空名儿,那又算的了什么呢?要不然的话,他真的打上了凌霄宝殿,那,那可就不好办了。”
玉皇大帝一听,又是生气,又是着急,又是害怕。想了半天,没别的办法,只好又答应了。
太白金星又去请孙悟空说玉皇大帝答应他当齐天大圣了。就这么样,孙悟空第二次又到了天上。他来到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封了他为齐天大圣,他高兴极了。天天除了吃饱喝足就是睡觉。没事儿干呢。怎么办呢?他就到各处宫殿里头去逛逛,溜达溜达,跟那个神仙新官们交了朋友了,倒也逍遥自在,生活的顶美的。
可是有这么一天。一个姓许的真人就跟玉皇大帝说了:“孙悟空这个猴头整天东游西逛,要是不给他点事儿做,这日子长了恐怕他要出乱子啊,无事生非呀!”玉皇大帝觉得有理,那叫这个猴头干什么去呢?对,叫他去管那个蟠桃园,看桃树。嗯,好。这样想着,玉皇大帝就把孙悟空叫到凌霄宝殿,跟孙悟空说:“大圣啊,你闲着没事儿,替我看管桃园好吗?”“什么?看桃园,好好,行行。” 孙悟空就来到了桃园,看门的土地神立刻就迎接,行礼,“大圣,您来啦,来啦。”
“哎,你先把这个园子里的情况跟我说说吧!”
“好的,大圣,您看,这个桃园,一共有三千六百颗桃树,前边这是一千二百颗,花儿开的不大,结的桃子也小,三千年才熟一次,吃了这种小桃能够成仙得道,身体健康;您再看中间那一千二百颗,那是双层花瓣,这个桃子甜极了,要六千年熟一次,吃了这种桃啊,可以长生不老;来,您看,最后边的这,这是一千二百颗,这种桃大,核小,九千年才熟一次,要是吃了这种桃啊,就能像月亮和太阳那样,永生不死啊。”孙悟空一听啊,高兴地直蹦,从那天起,他就三天两头地上蟠桃园这儿来瞧瞧。
有一天他一看桃树上的桃子发红了,熟了。他高兴了,他就跟园子里的神仙,跟那个土地神说:“哎哎哎,我老孙累了,要在园子里头睡一觉,你们都到园子外边去,在外边等我。”园子里头的神仙跟那个土地神谁敢不听他的呀?全都出去了。孙悟空,“噌”上了树了,就挑那个熟透了的桃子,拼命地猛吃。吃饱了他就睡觉。就这么着,孙悟空是天天上这来吃桃。
这天王母娘娘要开蟠桃盛会,派了七个仙女到这儿来摘桃,仙女们来到园子里头一瞧,奇怪呀,这桃树上的桃子怎么这么稀稀拉拉的呀?哎,怎么就剩了几个青的了?他们哪儿知道,那熟透了的桃都叫孙悟空给吃了。
仙女们找了半天才在一棵树上找到一个半边青半边红的桃,刚要伸手摘,把他们吓坏了。从树上掉下来了,变成了孙悟空了。你说多逗啊?原来孙悟空吃饱了桃,他变成了桃在那睡觉呢。孙悟空现了原形,在那大叫一声“你们是什么人?敢来偷桃?真真大胆。”
七个仙女吓得扑通扑通地全跪下了。“大圣,大圣,您别生气,是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大会,叫我们来摘桃的。” “什么?开蟠桃大会?” “是。”
“快告诉我,都请哪些客人?”
“有……,按照老规矩啊,请的有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极观音,北极玄灵,还有赤脚大仙,还有……”
“行了行了,别说了,听我问你,请的客人有我老孙没有啊?”
“这,这没听说过”“啊?没听说过。好了,你们就在这儿等着,我老孙自己去打听打听。”
说完,孙悟空刚要走又站住了,他一回头用手指了指那七个仙女说了一声:“住住住”好家伙,这一说住住住不要紧,原来这是一个定身法,把那七个仙女给定在树底下了,一动也不能动了。接着孙悟空“噌”地一下跳出了蟠桃园,驾着云彩就往王母娘娘住着的那个瑶池跑去了。 他要干什么呀?明天我再跟你们说。 水浒传:
武松醉打蒋门神
起因:施恩告诉武松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为施恩报仇,并与施恩结为兄弟。
经过:武松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蒋门神把快活林酒店时还旧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
结果:蒋门神通过张团练买通张都临,诬陷武松偷盗宝物,判武松充军。武松被押上路,在飞云浦折断枷锁,杀死了想害他的4个公人,折回孟州城,杀死了正在设宴庆贺除掉武松的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临,逃出孟州。 武松打虎
起因: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
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
经过: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
结果: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林冲逼上梁山
起因: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结义为兄弟。此时侍女锦儿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
经过: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结果: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起因:鲁智深为了替金氏父女金出气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弃职逃往他地。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经过: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来。 结果: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中国成语故事8 外强中干
【外表强壮,内里虚弱?形容表面强大,内部空虚。例﹔这个国家由于片面偏重军事工业﹐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牢固的基础﹐所以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穆公领兵攻打晋国,晋惠公率兵抵抗。晋惠公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郑国产的骏马,大臣庆郑劝告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们适应本国的水土,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如今您却使用外国的马,这种马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乱踢乱叫,不听指挥。到那时候,进退不得,您一定会后悔的。﹖”晋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告。结果,战鼓一响,郑国马就惊慌起来,无法驾驭,战车陷入泥坑,想进不能,要退不得,晋军大败,连晋公也被秦军捉去,当了俘虏。出自《战国策》
中国成语故事9 1、高山流水
春秋的时候,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物,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2、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3、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4、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5、退避三舍
春秋的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
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6、病入膏肓
春秋的时候,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7、唇亡齿寒
春秋的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
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中国成语故事10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中国成语故事11 【成语】:车载斗量 【拼音】:chēzàidǒuliáng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
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7: 【成语】:不知所云 【拼音】:bùzhīsuǒyún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________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中国成语故事12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中国成语故事13 【成语】:高阳酒徒 【拼音】:gāoyángjiǔtú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郦食其)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非儒人也。’” 秦末汉初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有一个叫郦食其的人。他家境贫穷,又没有职业,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相当于地保)。当刘邦率军路过陈留的时候,郦食其碰见了一位老乡,是刘邦手下的一个骑兵。他让这个人向刘邦推荐自己,说可以帮助刘邦成就大事业。这个小兵真的向刘邦推荐郦食其,刘邦就让郦食其到驿舍里去见面。
这天,郦食其来了。门卫进去通报说,郦食其来了,刘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门卫回答:看他的举止打扮,像个儒生。刘邦历来对读书人有一种偏见,曾经往读书人的帽子里尿过尿。这次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
事,没有时间见读书人。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郦食其十分生气,瞪着大眼按着宝剑说:“你再告诉刘邦,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见郦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见了他。两人边喝酒边攀谈,谈得挺投机。后来,郦食其设计攻克了陈留,为刘邦的军队解决了粮草供应,被刘邦封为广野君。郦食其又将其弟郦商荐归刘邦,被刘邦封为将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乘机袭击了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高阳酒徒”引为成语,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中国成语故事14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的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中国成语故事15
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明白了很多成语的意思,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开卷有益》。 宋太宗很喜欢读书,他看到古人写的书由于没有好好地整理,后人读起来不方便,还很容易丢失。宋太宗就让一批文人来整理好书,编大型辞书。后来,那些人用8年的时间编了《太平总类》。宋太宗让宋琪每天给他送三卷《太平总类》。宋琪觉得宋太宗每天读三卷书太多了,而宋太宗觉得一读书就会有收获,很愉快,哪来的辛苦呢?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用金子买不来的东西,还会从中受到启发。不读书,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精彩内容。我们要以读书为乐。读书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们做阅读题就难道还有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