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浪漫主义与它的表现形式

2020-04-12 来源:星星旅游


浪漫主义与它的表现形式

文/友竹在不了解安·兰德的美学思想以前,我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存在着深刻的偏差,甚至根本未曾想过浪漫主义是以赞美人的理性的存在为哲学基础的。安·兰德力倡的浪漫主义,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希望生活充满乐趣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浪漫主义独有想象力的根源和动力。如此我们便明了了何为浪漫主义:它所引领和坚持的是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关于真、善、美等积极方面的内容,而不是那些暂时、丑恶、扭曲的东西。 初读本书,你很可能会被作者的言论惊得目瞪口呆,但是合上书想想,旋即释然。面对艺术创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她分析得很透彻,言辞犀利是事实,但却往往一语中的。她提出了“下水道艺术流派”:如今的剧作家正刮着腌臜的下水道淤泥,既没有营养,也没有深度……下水道艺术流派的问题就在于恐惧、内疚和悲悯都是容易弄巧成拙的死胡同:在最初的几次“人性堕落的大胆揭露”之后,人们就对其他类似的内容产生了免疫,不再少见多怪了;在产生了几次对堕落的、畸形的、痛苦的人的悲悯之后,人们就开始麻木了。 站在浪漫主义的角度来说,“下水道”艺术显然是要遭到唾弃的那类。浪漫主义是以价值观为导向、以道德为中心的,它从不认为人类在面对悲惨的命运时无能为力,而是坚信人具有意志,进而用实际行动去主导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最终成为人“可能成为也应当成为的样子”。然而,因为浪漫主义者抱持此种乐观态度,却被自然主义者认为是“逃避现实”。 安·兰德认为自然主义者得出以上结论,是因为他们肤浅。肤浅地来看,浪漫主义好像确实是用辉煌的愿景抵消“现实生活”的重负。但是深入一步来看,用形而上学的、道德的、心理学的眼光来看,自然主义才是一种逃避——逃避选择、逃避价值观、逃避道德责任,他们不相信人在真善美的最终胜利中能够获得在自己的道德冲突中奋力为自己的价值观抗争的勇气,却偏偏确信人本性的无能,偏偏追求不作为带来的虚假安全感。 安·兰德对此举例说,受詹姆斯·邦德的启发,一个人可能会突然获得和他妻子的亲戚们对他不公的待遇做斗争的勇气;或者获得去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晋升的勇气;或者获得换份工作的勇气;或者获得向喜欢的人表白的勇气;或者获得开始从事他喜欢的工作的勇气;甚至获得为了他的新发明而公然与全世

界宣战的勇气。 而以上种种勇气,显然不是“下水道”艺术所能提供的。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某部韩剧传达了催人奋进的浪漫主义倾向,令某些自卑自怨的女人忽然生发了对生活的热情、进而有了改变浑浑噩噩人生的想法和行动,就完全算得上一部好作品。而那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引领人们破罐子破摔的所谓作品,就绝对算不得好,而充其量只是反映了某类人(很可能是大部分人)缺乏判断和习惯妥协的人生倾向,并利用商业运作方法贩卖这一自甘堕落的人生观。而这,显然是很危险的。 安·兰德在《我为何写作》里说得很明白:如果一个东西不值得思考,它就不值得被艺术重塑……人应该享受对价值观和对善的思索——思索人的伟大、智慧、能力、美德和气魄——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真遗憾现在才读到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出的言论,不过也好,在见识了那么多颓废“艺术”之后,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不了解某些创作者的深意不是我肤浅,而是因为下水道太深太臭,不想随他们去体验罢了。读书时发过一篇《浅议艺术家坚持个人审美原则的必要性》,在各式怪诞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刻,总觉得那篇文章有些底气不足,如今再看倒是很合心意了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