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引导途径研究
2023-05-12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蒙占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耶al of h M ia Agricuhura]u 邺ity( Sdu ̄oe Edition) 2006年第1期(第8卷总第27期) Nnl 2OO6(V乩8 sIlmNo.27)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弓I导途径研究 ●潘鸣,吴翊华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必然使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的特征、存在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引导途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引导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6)01一O179~O3 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于不顾。“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事不 关己,高高挂起”的“唯我主义”思想被极少部分学生奉为人生信 条。调查显示:3.9 的大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 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 值,并作出相应的选择。”[1]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 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代大学生更强调个陛、自由和利益,而忽视集体,纪律和义务,对 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必然 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 想道德的方方面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O4年度重 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下降。 2.务实观念普遍。但功利思想严重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更为务实 大委托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工作研究’对全国各地l1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明: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众多特点,并且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原因以及引导途径,对 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进取。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 ̄--'h+体生 活幸福的重要意义,推崇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自己的 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只有从社会需求出发,不断 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提高自己的市 场竞争力,因此,“考研”、“考证”、“寄托(GRE和TOFFZ,)”成为 许多 ̄k- ̄-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不再视追求金钱为 “不齿”,而是视勤劳致富为人生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这种务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特征及存在问题 1.主体性人格凸现,但“唯我主义”明显 实观念的增强从总体上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但其背后隐藏着 部分大学生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表现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 当代大学生往往重视易较快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学科,而轻视 回报周期相对慢和不显著的文史哲学科、基础自然学科,而以思 想政治理论课程最为突出。在就业的价值选择上,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人 格的觉醒和凸现创造了外在的条件和机遇,在市场经济经济条 件下,个体人格被赋予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当代大学生强调 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要求得到他人的肯定和 尊重,大胆追求个体利益和个人需求,普遍凸显个性意识和自我 意识。对全国l1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明:46.7 的 大学生认为其人生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无 更多地趋向物质条件安逸舒适、收入丰厚的岗位,对社会的使命 感和奉献精神相对淡化。调查显示:对于问题“假如你已在发达 地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国家需要你到欠发达地区去服务”的 疑,这种主体『生人格的增强表明当代大学生正走向理性与成熟 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尤其是2O世纪9o年代中后期,独生子 回答,只有18.6 的学生表示“无条件服从”,54.2 的大学生表 示“有条件服从”,15.O 的大学生表示“不服从”,u.1 的大学 生表示“无可奈何”。在入党动机上,调查显示:尽管46.6 的学 生认为入党是因为“自己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41.2 的学生 女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之后,“唯我主义”的价值观念在 大学校园内逐渐蔓延。有些大学生在行为上越来越趋向自我, 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片面注重个人的利益,而置 收稿日期:2OO一51O一1O 作者简介:潘鸣(198l一),男,江苏常卅1人,苏卅I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i期(第8卷总第27期) “能挣会花”等物欲主义观念渗透大学生的 “相信共产党有能力为自己为人民带来幸福”,但认为人党是“为 利益。“一切向钱看”,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目标;相反,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却 了个人的发展需要”)(39.5 )、“既为自己,也为人民”(32.9 ) 头脑,的比例明显提升,而且,认为人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 在头脑中淡化了。极少数大学生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 总比例只有24.4 。在人际交往上,交往的目的性和效益动机 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又如,对市场经济中 也日趋明显,使友谊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上海“有65.1 的学 商品概念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滥用,也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奉 生认为社会上逐渐滋生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加重了 献意识的缺失和功利思想的蔓延。 部分大学生在择友时的功利心态”L2j 3.宽容心态增强。但是非观念弱化 2.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西文化的交流 伴随全球化和由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 变得更为广泛和深刻。当代大学生作为“网上一代”,其接受各 下,整个社会正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接纳一切积极进步的东西,在 倡导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允许多样文化和多元价值观 的存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文化宽容心态的 形成。大学生宽容心态的普遍增强不仅有助于人际间的沟通和 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开放的、理解的心态 特征,打开更为开阔的视眼。当代大学生对各种文化和价值观 大都能给予认同和接受,即使自己不认同,也不反对别人接受, 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去评价和要求别人。调查表 明: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婚前性行为,有52.3 的人表示“可以理 解”,18.5 的人表示“正常行为”,另有18 的人表示“说不清 楚”,仅有1l 的人表示 键}德堕落”。但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 文化和价值观中的先进与腐朽、精华与糟粕等,却由于自身价值 观念的模糊或认识水平的不足而缺乏应有的鉴别意识和是非观 念。尤其对西方文化,更是推崇有余而分析不足,缺乏应有的防 范意识。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转 型过程中的某些假、丑、恶的社会现象,或消极悲观,或冷淡漠视, 缺乏应有的思考和辨别。 4.竞争意识普遍。但台作意识不够 改革开放2O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市场法则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导 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在竞争中生存, 在竞争中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社会现实和价值标准。 社会竞争使当代大学生敢于参与竞争,勇于接受挑战、以便在未 来的社会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竞争意 识”(74.4%)方面的自我评价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同时,少数大 学生部分误解了竞争的本义,不能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辩 证关系,认为竞争就意味着排斥一切利益相关者,通过排斥别人 的办法来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造成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少 学生为此陷入“情感困惑”,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 二、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的原 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极大地推 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也成为促使当代大学生价 值取向发生根本转变的最深层次的推动力 在看到市场经济对 大学生价值观重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它 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 动原则和竞争性特点易使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过分追求个人 1 8O 种文化和价值观的速度和途径比以往更为快捷和宽广 资本主 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到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 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和斗争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显得更为激 烈。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 差,故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 我,不能正确地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糟粕区别开 来,以至在价值观上出现问题。 3.大学生价值观教育E存在的不足 大学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但毋庸质疑,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不 足,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滞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价值观理论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式单 一,作为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更多的局限于“我说你听” 的“灌输教学”模式,师生间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和思想沟 通,结果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置若罔闻”;价值观教。育缺乏系统 的评价机制,德育课中普遍的考试记分评价往往导致大学生重 理论的死记硬背,轻实践行为,知行不一的现象大量产生;教育 力度不够的问题;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 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都不利于促进当代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4,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从总体来说,大学生仍然是—个走向成熟的群体,随着年龄 的增长,大学阶段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但 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性也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取向的树立, 在价值追求上经验性和模仿性很强。在其价值取向中,真正属 于自己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成分不多,而是常常跟随社会或周 围“流行”的观念和趋势,以此作为自己价值行为选择的标准,缺 乏理论匕的真正内化,甚至产生“拒斥理论”的极端倾向,必然导 致其在价值取向上的盲目。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有效引导 l_继续致力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大大增强,思想 和行为也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致 力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能够从深层次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优化社会大环境,其任务就是努力促 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有效遏制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惟利是图 行为;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潘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引导途径研究 德 育 断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矛盾dJn强全社会的 地自我反省、重塑,这样学生的价值观才真正从外在要求变成内 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理论 在同化。其次,要有意识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大学校园里要充分利用讲座、纪念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首先要求价值观 活动、校园广播、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熏 教育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价值观理论的指 陶 再次,价值观教育的范围要走出课堂,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 导。顺应时代的旋律,要在大学生中广泛进行求知观、进取观、 和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里磨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效益观、竞争观、合作观、平等观、民主观等的教育和弘扬。同时,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应当能够代表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和 针对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在价值观理论教育上要 人生追求 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召唤,当代大学生理 坚持以下四个统一:坚持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坚持 应朝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努力:诚朴进取,励学敦行,以奉献社会 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统一;坚持满足物质需 为信仰,以报效祖国为幸福,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人到社会的进 求和满足精神需求的统一;坚持统一性要求和主体差异性要求 步和国家的昌盛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敢于竞争,又善于 的统一。总之,要用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理念来影响当 合作,在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实现共同目标;海纳百川, 代大学生。 3.积极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博采众长,既保持鲜明的自我气质,又能以厚德载物,致力于人 类的和平与幸福。口 实践证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方法的不断 创新。首先,课堂的价值观教育要坚决改变传统的教师“我说你 参考文献: 1]袁晓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口].武汉理工大学 听”的“满堂灌”做法,而应把对学生的价值要求通过采用学生讨 [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价值澄清法”、辩论法等都 [2]顾一琼.不良风气侵蚀高技史友观-[N_.文汇报,2O。5—8—2(12版). 是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大学生积极地思考、不断 学报(社科板),2.003(6). (接第168页)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风俗习惯和伦理 规则。风俗习惯和伦理规则都是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它们在制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够使人们在不 同领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和才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 的体制。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是社会制度的实现 方式,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内在机制。“人,既是体制的创造者 和实现者,又受体制的约束。”[1 体制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保证, 也是人的发展的保证。我们在进行体制改革时,不仅要关注相 度安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辅助或制约正式制度行使功 能的作用。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和自然发展 的制度安排,但这些制度安排往往不能落到实处或者效用有限, 这就需要一些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作为补充,需要我们建立新型 的伦理观和价值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 自然界,我们只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只 关的社会因素,而且还应关注相关的人的因素,坚持体制改革与 提高人的素质的统一;既不要把改革仅仅看作是调整生产关系, 而忽视人的因素在改革中的作用,也不要孤立地强调人的素质 的提高,而忽视体制对人的素质的作用。对体制的设计,应着眼 于如何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在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能是和睦共处,爱护与关心。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 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生态伦理, 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惟有这样,人类的自我实现、全 面发展干¨ 扛福才能得到连绵延续和可靠保障。口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张军.能力改变e' ̄-EM].中国发展出版杜,2002.10, [2][7][9]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g-DiJ:。2002.194, 11,l4. 性,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 神食粮。 4.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 态文明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 ]l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 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 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 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越协调、越和谐, 人的全面发展前景就越美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 展的一个最终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制度因素。 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也会出现很大 [4]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_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9. [5]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卷)[^幻.商务印书馆,1962.87. [6]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万光侥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们.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2,212. [1o][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0,515,54. [12]韩A.;iI-.努力促进^的发展D].新华文摘,2003(o2).36. E13] ̄泽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_北京:人民出版社,2(302.12. [14]刘敬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方式D].岭南学刊,2OO3(3). Et5]韩庆样新世纪中国人学研究应承戡的历史住 加]求是学刊,2。。1(o1). [16]刘相,魏焕信.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江泽民奎面发展 思想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366. 】8】 差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的发展,还应该改进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