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2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20-03-15 来源:星星旅游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眇眇.(miǎo) 北渚.(zhě) 水裔.(yì) 潺湲.(yuán) B.骋.望(chěng) 江皋.(gǎo) 踯躅.(zhú) 骤.得(zhòu) C.九嶷.(yí) 庑.门(wǔ) 为帷.(wéi) 澧浦.(fǔ) D.兰橑.(lǎo) 沅.水(yuán) 偕.逝(xié) 酌.酒(zhuó) 答案 D

解析 A.“渚”读zhǔ。B.“皋”读gāo。C.“浦”读p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逍遥 芳椒 没齿不忘 针贬时弊 B.麋鹿 迂缓 秀外慧中 心心相印 C.衣袂 辛夷 指手画脚 大坝合拢 D.癖好 芳馨 手屈一指 焕然一新 答案 B

解析 A.贬—砭。C.拢—龙。D.手—首。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袅袅..兮秋风 袅袅: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B.荒忽..兮远望 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 C.缭.

之兮杜衡 缭:缠绕 D.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声将发又止 答案 A

解析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目眇眇兮愁.予 B.与佳期.兮夕张 C.搴.汀洲兮杜若 D.疏.

石兰兮为芳 ) 答案 C

解析 A.使动用法,使……发愁。B.名词作动词,约定。C.动词的一般用法,采摘。D.形容词作动词,散布。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佳期兮夕张 匪我愆期 ..B.思公子兮未敢言 公子王孙把扇摇 ....C.帝子降兮北渚 临帝子之长洲 ....D.遗余褋兮澧浦 采之欲遗谁 ..答案 D

解析 A.约会;规定的时日,期限。B.湘夫人;贵族子弟。C.天帝的女儿,指湘夫人;帝王之子,指滕王李元婴。D.赠送。

6.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寓情于景”技巧的一项是(3分)( ) A.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答案 C

解析 该项没有写景,更未运用“寓情于景”。 7.名句默写。(3分)

(1)《湘夫人》中,“ , ”两句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2)“ , ”两句因情造景,象征寓意,写鸟不宿到树上而聚集在水草里,渔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到树上。

(3)《拟行路难(其四)》一诗运用比兴手法,以日常现象比喻社会上因为门阀制度造成人的贵贱穷达的两句是“ , ”。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2)鸟何萃兮中 罾何为兮木上 (3)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阅读达标]

阅读《湘夫人》,完成8~9题。(11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

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达思慕向往之情的诗歌,描述了他们彼此相爱却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

B.第一节主要写湘水男神焦急地等待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湘水男神幻想与女神相会的情景。

D.第四节写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湘水男神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E.屈原写《湘夫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空有一腔才华却不被赏识的寂寥之情。 答案 DE

解析 D.湘水男神没有与女神相聚。E.“寂寥之情”不对,应是“不被赏识的愁绪与悲愤之情”。

9.请简要概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的作用。(6分) 答:

答案 首先,诗句点明了季节;其次,写出了一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一望无际的景象;最后,一切景语皆情语,它又处于诗的开篇,奠定了整首诗忧愁寥落的感情基调。

解析 分析诗句的作用时首先要分析诗句本身的含意;其次要分析出诗句描写的景象如何;最后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要看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即其在创设氛围方面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语言运用]

10.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杜甫、曹雪芹、屈原、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

仿照例句,选取你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并联系他们的作品,写两个“不想大团圆”的句子。(4分)

例:曹雪芹不想大团圆,于是辛酸哀痛作《红楼梦》,以昭示封建家族的必然衰落。 (1) (2)

答案 (示例)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以表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杜甫不想大团圆,于是抑郁悲痛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鲁迅不想大团圆,出离愤怒作《记念刘和珍君》,以控诉段祺瑞执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罪行。

解析 要从所给的人物中选取两个人物进行仿写,要联系所选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您被贬, ;您被贬,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您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 ,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美政; 。

①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②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

③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④但在文学的位置上,价值巨大,万古长青

⑤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A.⑤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⑤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嵌入补充型语言表达连贯。解答此类试题,一要考虑陈述对象的一致性问题,二要考虑句式的一致性问题,三要考虑语意的顺畅问题。可找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帮助解答,还可用排除法来帮助解答。如本题中第一个分号前后两个句子构成反复,而③⑤的开头都是“但您的”,由此可以判断③⑤两句不管谁先谁后,应连在一起,据此排除A、B两项。C、D两项,可先看①②两句,根据上句“时间飞快地流逝”一句,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②句。据此可排除C项。

12.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不超过30字)(5分) 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有一股昂扬之气。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而思妇回想“执袂分别已三载”,征人却“迩来寂淹无分音”,于是朝悲戚戚,暮思绕绕。这些诗形象地写出了征夫思妇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

答案 鲍照热情支持保家卫国的战争,但又控诉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给文段划分层次。通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两层,“同时”之前为一层,说的是鲍照歌颂正义之师,渴望报效祖国;剩下的是另一层,说的是鲍照的诗歌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