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
1、用你最喜欢的字体、最漂亮的字迹,把下面一句格言抄在方格里,并做到书写工整、美观。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怒吼hǒu渺小miáo潸然泪下shān B、擎天qíng旋风xuàn脍炙人口kuài zhì C、参差chā袅袅niǎo万里迢迢tiáo D、喧嚣xiāo繁衍yǎn扑朔迷离shù 3、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古人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5)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6)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按提示填空。
语文学习让我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从《巴东三峡》我们领略到_____________的景色;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我们感受到青海湖的神奇、美丽,及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从《记承天寺夜游记》中我们领略了苏轼被贬后_______的复杂心情。 5、综合性学习
(1)下面是某校文学社征稿启事的一部分,读后请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刊欢迎大家赐稿、来稿,不论是发表过作品的同学,还是刚学写作的同学,都以文章质量高低决定取舍,我刊将一视同仁。来稿体裁不限,提倡创新,以1500字左右为宜。文章写好后必须交到本刊编辑部,本刊有权对录用稿件进行修改。
①征稿启事中,有一处用语重复、多余,应该删去,删去的词语应是____。
②征稿启事中,有两句的顺序颠倒,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应该对调。这两句是
③文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____,应改为________。
(2)三位教师就教育学生的问题发表观点。甲说:“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乙说:“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丙说:“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
①甲:________________ ②乙:________________ ③丙: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1)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拳打镇关西寄人篱下 鲁达挥泪斩马谡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进贾府打抱不平 林黛玉背媳妇顾全大局
(2)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通过一个故事情节,对该人物作出简要评价。 1、孙悟空 2、武松 3、保尔·柯察金 二、阅读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屹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水尤清冽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斗折蛇行 ④佁然不动 8、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9、作者在游小石潭时,心情发生了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答:原因:
10、第二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小石潭里的一条鱼,你赖以生存的小石潭的水质已被污染,你的许多同伴已因此患病,请你写下你现在的感受。 答:目的:
感受:
(二)阅读《走进周庄》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个梦,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的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你生怕踏破这个梦境,双脚蹭在石板路上,竟不知该向哪里迈步。疑惑间,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由不得你再去打捞记忆深处的印象,你只需循着水巷去寻找,三步两步,一挂高挑的拱桥不经意地倚在石条岸边,精致得如镂空的玉环。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就是这小河连接着又隔膜着周庄和远处的都市。当都市里的水充满漂白粉的味道,当都市的空气龌龊得令人窒息,当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丽日蓝天时,周庄被发现了。那石板长街正好松弛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一场清梦。
你不也是这样的寻梦人吗?你曾一次次走向山林大海,向自然索还你本来拥有的自在;你也曾一次次地走进庙宇宫阙,向历史寻找你希望拥有的耐心。那是些怎样畅快怡人的梦!你尽可自由地与他们交
流,倾听他们诉说,也诉说自己的心曲。可是,在周庄,在这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你的梦却怎是这般脆弱,常被一阵隐隐的不安打断。
作为水乡,周庄的水巷、拱桥、骑楼、石街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只不过更集中一些,更精致一些,年代更久远一些;而在古董般灰黛的建筑格调中,生动着的是自然季节的转换和那些中年、老年妇女的身影,河边淘米洗菜的是她们,灶头烧火摊饼的是她们,坐在沈厅纳鞋底的是她们,大街上耍龙灯、水巷中撑游船的还是她们。头上蒙着一块印花毛巾,身着素花罩衣或靛蓝裤褂,任凭游客花花绿绿淌过眼前,她们安详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这些原本就是她们自家的生活,只不过,这“生活”如今和周庄一起展示在游人面前,成为一道风景。家庭的秘密性消失了,日常的随意感淡薄了,小镇还是旧日的小镇,生活却已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其实周庄人做出的牺牲远不止这些。从它决心向游客开放的那一刻起,周庄就注定要封闭自己,让历史凝固:古桥旧宅要维持原貌,风俗习惯要保留旧时模样,就连日常生活,也须追求一个“旧”字,容不得丝毫现代文明的搅扰。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周庄人,天天守着古旧的水镇,年轻人也会变老的。耐不住的,不是远走高飞也要在镇外另辟新家,只有她们,走不得,也不想走。这里有她们双手操持起来的家园,有她们割舍不掉的梦。你不是来周庄寻梦的吗?可知道自己的梦已闯进了主人的梦中。梦里水乡,梦里水乡,歌手们这样轻轻地唱着,竟不知为了圆这水乡的一个梦,又有多少人付出代价。
在周庄,到处可以看到介绍周庄的小册子,随手翻翻,字里行间脱不开沈万三、叶楚伧这些名人的形状。周庄人没有忘记历史。也知道名人的价值。然而,眼前的周庄,这古朴又鲜活的水乡小镇,却是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的创造。所有关于周庄的书中,都应该写写她们,写写她们的心事,写写她们的梦……
11、文章多次提到“寻梦”、“圆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寻梦”“圆梦”的含义。 答:
12、文中“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这句中的“牵”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3、文中有一些比喻句描写周庄的小桥、流水,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请说说理由。 答:
14、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周庄的妇女,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答:
15、下边是对标题“走进周庄”的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体现本文的主旨?()
A、领略周庄自然古朴的水乡风韵。 B、寻觅可以慰藉心灵的一场清梦。 C、重温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D、解读周庄人的感情生活世界。
(三)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卖米》(节选)
散场了,我和母亲晒了一天,一颗米也没卖出去。 “妈,走吧,回去吧,别愣在那儿了。” 我收拾好毛巾、水壶、饭盒,催促道。 母亲迟疑着,终于起了身。 “妈,我来挑重的。” “你学生妹子,肩膀嫩……”
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地挑起来了。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地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
肩上的担子好沉,我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突然脚下一滑,我差点摔倒。我赶紧把剩下的力气都用到腿上,好容易站稳了,但肩上的担子还是倾斜了一下,洒了好多米出来。“啊,怎么搞的?”母亲也放下担子走过来,嘴里说:“我叫你不要挑这么重的,你偏不听,这不是洒了?多可惜!真是败家精!”
败家精是母亲的口头禅,我和弟弟干了什么坏事她总是这么数落我们。但今天我觉得格外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
“你在这等会儿,我回家去拿个簸箕来把地上的米扫进去。浪费了多可惜!拿回去可以喂鸡呢!”母亲也不问我扭伤没有,只顾心疼洒了的米。
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她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虽然也心疼我,嘴里却非要骂我几句。想到这些,我也不委屈了。
“妈,你回去还要来回走个六七里路呢,时候也不早了。”我说。 “那这些地上的米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装在这里面好了。” 母亲笑了:“还是你脑子活,学生妹子,机灵。”
说着,我们便蹲下身子,用手把散落在地上的米捧起来,放在草帽里,然后把草帽顶朝下放在谷箩里,便挑着米继续往家赶。
回到家里,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起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
我说:“爹,也没给你买药,怎么办?”
父亲说:“我本来就说不必买药的嘛,过两天就好了,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转步?那多远,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那明天可不要再卖不掉担回来哦!”我说,“十几里山路走个来回,还挑着担子,可不是说着玩的!”“不会了。”母亲说,“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
可我实在太累啦,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 【相关链接】①《卖米》的故事其实再简单不过:父亲卧病,母亲赶集去卖米,本来以为米好可以多卖点钱,谁想到卖米的乡人极多,米贩子们趁机集体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一点米也没有卖掉,更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最后只好赶更远的集市去低价贱卖。选文选自小说的结尾部分。②文中的“场”,为方言,指集市,“赶场”就是赶集的意思。
16、用一句话简析文中“我”这一形象。 答:
17、选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展开情节的? 答:
18、“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一句中,“母亲的话”指哪句话?“辛酸和无奈”在何处? 答:
19、任选一个角度对最后两段略作赏析。 答:
20、亲爱的同学,也许你的家庭很富有,也许你的家庭像“琼宝”一样困难,请结合自己的情况简要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体会。 答: 三、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不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书写要认真,文面整洁美观者酌情加1—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