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聚忠
【摘 要】阐述了福州市果树产业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与品种资源优势,分析了福州市果树种植业、果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开展果树种植区划、加强对台合作、建立产业协会、创建产业文化和公共品牌等对策.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3页(P124-126)
【关键词】福州市;果树产业;现状;对策 【作 者】叶聚忠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农技站 350014 【正文语种】中 文
果树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果树产业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本文着重分析福州市果树产业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与品种资源优势,分析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1 福州市地理气候资源
福州市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界,为我国纬度最高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分界线。福州市的南部平原区是我国最北的南亚热带区,在种植南亚热带常绿果树晚熟
优质品种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表现在晚熟的特性上,同一品种在福州市成熟期比福建省南部迟10 d左右,比广东省迟15 d左右;福州市的北部山区处于中亚热带区,在发展南方落叶果树早熟优质品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早熟的特性,福州市南方落叶果树早熟品种的成熟期比福建省西北部提早7 d左右。 2 福州市果树品种资源及主要产区
福州市具有丰富的果树品种资源。以闽清县为主的柑桔产区,以宽皮木奈桔类、甜橙类为主,主要品种有福桔、雪柑、脐橙、温州蜜柑等;以闽侯县、闽清县为主的橄榄产区,主要品种有甜橄榄、檀香、惠圆、自来圆、大长营等;以永泰县为主的李、柿子产区,主要品种有芙蓉李、胭脂李、木奈李、杜柿、甜柿等;以福清市、长乐市和闽侯县为主的枇杷、龙眼、荔枝产区,枇杷主要品种有福清市的早钟6号、东湖早、太城4号等,龙眼主要品种有长乐市的青山、福清市的九月乌、闽侯县的红核仔和立冬本等,荔枝主要品种有福清市的下番枝、东刘1号等。 3 福州市果树产业现状 3.1 果树种植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全市果树种植面积约4.5万hm2,总产量34万t左右、产值13亿元左右。其中,常绿果树面积2.5万hm2,产量21万t。福州市主要水果李梅、柑桔、橄榄、枇杷、龙眼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26万、0.87万、0.73万、0.60万、0.40万hm2,占总面积的82%;产量分别为6.5万、9.5万、2.5万、3.2万、2.0万t,约占总产量的2/3。福州市的果树生产是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曾经一味追求产量、面积不断扩展,造成主要水果产量相对过剩,尤其是柑桔生产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完善,并且群众对优、新、奇、特果品需求量剧增,果农开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一些优质、高价、具有区域优势的水果品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也从台湾引进一些优、新、奇、特的果树品种,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种植
企业。 3.2 果品加工业
据调查,福州市传统水果加工企业的主要加工原料是橄榄、李梅和枇杷,年加工量约8.0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1/4,产值达15亿元;橄榄、李梅和枇杷加工量分别为1.5万、5.5万、1.0万t,分别占总产量的60%、85%和30%。福州市初具规模的橄榄加工企业有5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其加工产品种类有30多个,是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代表着目前我国橄榄加工业水平。其次,李梅加工业主要分布在李梅主产区的永泰县,“永泰李干”和“永泰芙蓉李”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李梅加工企业在永泰县已有大小数十家,具有一定的加工规模。 3.3 市场流通业
福州市果品市场流通有3条主要渠道,一是福州市海峡水果批发市场,是福州市最大的水果集散地。二是橄榄、李梅的加工企业直接到主产地收购鲜果,进行加工。三是鲜果经销商到主产地收购后运到外地贩卖,但经销商多为临时组织或个体贩运,易造成市场价格起伏,形成销售量的波动。
从调查结果分析,福州市水果大多数以本地销售为主,占30% ~40%;其次为省内销售,占25%~35%;省外 (长江以南为主,主要为广东省)占20%~25%;也有少量出口,以橄榄、李梅加工产品为主。 4 福州市果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政府投入不足、引导不够
目前福州市果树种植生产的主要果类为李梅、柑桔、橄榄、枇杷、龙眼,都是在几年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政策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柑桔产业 (以福桔为主)。但随着市场上果品种类 (品种)不断丰富,主要产品出现相对过剩。近10多年来政府财政投入锐减,引导不够,因此果农主要靠自已对市场的判断,自发地进行果树
优良品种更新,也陆续引进了一些台湾等地的新、奇、特的优良品种,即使是这样,还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果树产业还处于低效益时代。 4.2 产供销相互脱节
目前的果树种植业者仍以单个农户为主,势单力薄、信息不畅,生产上常出现一哄而上,之后相互压价的现象。同时,这种缺乏行业统筹和引导的生产方式,也给企业生产带来了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生产计划等诸多难题,增加了加工企业的成本和运作风险。在市场流通方面,以种植业主个体行为占主导地位,虽然它具有灵活性,但没有行业的规则约束,市场好、需求量大的时候,以次充好;市场差、数量多的时候,压等压价,造成果树种植业的效益波动剧烈,严重影响到果树产业的正常发展,也无法凸显果树产业的区域优势。 4.3 产业文化和公共品牌的缺乏
福州市果树产业缺乏文化和公共品牌,舆论宣传力度小,形式单一。因此,市场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档次不高,形不成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发展。 5 发展对策
加快福州市果树产业发展,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思路。
5.1 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
在目前海西建设的大好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及时做好果树产业的优势区域规划,引导果农发展生产;设立果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区域优势果树种植业、加工业、市场和公共品牌建设,引进新品种,制订标准化生产规范,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开展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开拓、网络建设、品牌建立及宣传。只有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及财政投入,才能加快发展有特色、优质、有区域优势的果树产业。 5.2 开展果树种植区划
依据福州市的气候资源优势和品种资源优势,可划分为3个果树种植的优势区,一是南亚热带常绿果树晚熟优质品种区,即福州市的南部平原县区,发展龙眼、荔枝、枇杷等晚熟优质品种,如龙眼有长乐的青山,福清的九月乌,闽侯的红核仔、立冬本等;荔枝有福清的下番枝、东刘1号等;枇杷有早钟6号、东湖早、太城4号等。二是中亚热带南方落叶果树早熟优质品种区,即福州市的北部山区,发展早熟优质桃、梨品种,桃有春蜜1号(水蜜桃)、中油5号 (油桃)等,梨有翠冠梨、蜜雪梨等系列品种。三是传统优势果树区,即福州市的闽江两岸,以橄榄、柑桔为主的传统优势果类。福州市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集中在闽江两岸的闽侯和闽清两县,是我国橄榄主产区;柑桔类的福桔是福州市的市果,应扩大种植,重现闽江两岸一片红景象;柑桔类的脐橙52是引进的优质甜橙品种,应扩大种植,满足群众需求。 5.3 加强对台合作
福州市是大陆距离台湾省最近的地方之一,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福州市和台湾同属亚热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类型相似,合作空间和潜力很大。尤其要更多借鉴台湾在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方面的技术经验。应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到台湾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和引导部分在榕投资的杰出台湾农民依照台湾产销班模式,组织周边农户创办各类专业产销班,带动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5.4 建立产业协会
建立果树产业协会,促进种植业、加工业、市场流通业形成产业链,以协会协调果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首先必须协调果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制订果树产业的规章制度,并督查各企业遵守规则;协调各企业严格按照产业的食品安全守则生产;提供产业间的交流信息平台;应对市场变化,牵头研讨产业发展方向。其次,引导福州市果业打造产业的公共品牌和拓展共同市场,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共担产
业市场风险。第三,协调解决产业内部的主要矛盾,即种植、加工、市场营销之间的矛盾,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果农之间的利益矛盾等问题。 5.5 创建产业文化和公共品牌
首先要充分利用闽侯县的“中国橄榄之乡”、永泰县的“中国李乡”,以及“永泰芙蓉李”获国家商标局原产地证明注册商标,“永泰李干”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品牌资源,加以宣传,让世界了解福州。其次,由产业协会牵头,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扶持,企业、农户参与共同打造产业文化,通过举办“橄榄节”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文化宣传。第三,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向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总局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申请注册创建福州市果业公共品牌。第四,积极打造果树产业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创建一批省、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产品质量认证,创立企业和产品商标等。通过打造品牌,培育一大批优质、安全、生态名牌农产品,形成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促进名牌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充分凸显福州市果业区域优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